《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清代最優秀的長篇言情小說,誕生於清朝的“乾隆盛世”。流傳二百多年來,其影響之深遠、廣泛,是我國任何一部古典文學作品都難以與之相比的。《紅樓夢》不但受到千千萬萬讀者的珍愛,而且一直有許多學者潛心研究它,並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甚至外國也出現了“紅學家”。這種文化現象,在我國文學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該書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後入清正白旗內務府籍。康熙年間,曹家曾是煊赫的貴族。雍正四年,其父獲罪罷官,家產被抄沒,曹府從此一蹶不振。
曹雪芹從青少年開始過著屈辱、貧窮的生活,並曾在宗學任職。這些經曆,使他對社會現實的黑暗和封建階級的衰落有了深切的認識和感受,並造成了他那憤世嫉俗、狂狷不屈的性格。在淒涼困頓的晚年,他主要從事《紅樓夢》的艱苦寫作,曆經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可惜尚未完稿,他便在坎坷、傷感中病故了。書稿隻完成八十回,題名《石頭記》,後來由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題名為《紅樓夢》。大多數紅學研究者認為,後四十回是高鶚的續作,或由他將當時各種續稿整理補訂而成。以後程偉元將高鶚的後四十回與曹氏的前八十回合並排印,形成今日大量流行的程本《紅樓夢》,本書即采用此本。高鶚字蘭墅,別號“紅樓外史”,是乾隆時的進士。他基本上按照原著的意圖和線索,完成了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使《紅樓夢》成為一部首尾連貫、結構完整的文學巨著。
《紅樓夢》的中心內容是描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這一悲劇是非同凡響的,它突破了“花園幽會,私訂終身,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大團圓”陳套。寶黛悲劇隻是《紅樓夢》中驚心動魄的主要一幕,與其相映照的,如晴雯、尤三姐、鴛鴦之死於抗爭,妙玉、惜春之遁入空門,平兒、香菱之淪為婢妾,甚至連元春之晉封貴妃,又何嚐不是一幕幕悲劇。通過並圍繞這些悲劇,展開了種種複雜、尖銳的矛盾鬥爭,展示了一幅森羅萬象的封建末世的曆史畫卷。
在藝術結構方麵,《紅樓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驚歎的。
全書以寶黛愛情為主線,以眾女子的命運為副線,以賈府的盛衰為背景,將紛紜繁雜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宏偉、完整、嚴密的藝術結構。這個結構內部,矛盾交錯而又枝蔓不亂,波浪迭起而又層次分明,儼然成為封建末世社會生活的縮影。
結構中巧妙地運用預示和伏筆,推進人物、情節的發展,然後加以應驗和揭示,有因有果,格外引人入勝。另外,《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光輝的藝術高峰,更表現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卓越藝術功力上。其中一大批形象,決不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麵”的概念化產物。他們不論正麵的或反麵的,主要的或次要的,大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做為讀者,這些都是我們欣賞時應該好好領悟的。
編者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