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大地震,臥龍人和熊貓一(3)(2 / 3)

——立即向四川等7個地襄重點省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林業部門迅速行動,緊急奔赴災區,全力做好受災林業幹部群眾及其珍稀野生動物的救助工作。

——立即向四川撥出救災資金330萬元,並對臥龍救災資金作出專門安排。

——立即發動局機關緊急捐款,並撥付災區,以解燃眉之急。

13日晨,印紅副局長帶領工作組,乘複航後第一班飛機飛抵成都(地震後,成都機場一度關閉),指導救災工作。與此同時,國家林業局機關幹部職工向災區捐款活動也迅速展開,局領導賈治邦、李育材、楊繼平、雷加富、祝列克、張建龍、孫紮根帶頭捐款。許多離退休老同誌,在頭天晚上就紛紛電話詢問捐款地點,表達愛心。老同誌們邁著顫巍巍的腳步,或拄著拐杖,或被人攙扶,把一筆一筆款子送到捐獻點。90歲的姚培善身體不便,專門托人送來5000元,在國外探親的老同誌鄭瑞得知國內受災,特讓他兒子代捐2000歐元,關鬆林和朱俊鳳在第一時間捐獻了一個月的退休費5000元和4300元,90多歲的老紅軍鍾路,走路不便,就委托女兒送來2000元……地震發生後,僅僅幾天時間,國家林業局機關幹部職工就捐款和繳納特殊黨費500餘萬元。

國家林業局辦公大樓六層的救災辦成了最忙碌、燈火長明的辦公室,各地的情況,迅速在這裏彙聚、處理、上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媒體上發表公告,呼籲社會各界向臥龍大熊貓保護區捐款,並在最短的時間把第一筆50萬元捐款送到臥龍。保護協會處長、生態攝影家羅小韻聯合了一批著名攝影家,把地鐵5號線沿途攝影展的稿費全部捐給了臥龍災區,又動員了160多位朋友把捐款全部捐給了臥龍,用於救助大熊貓。她甚至在14日,即趕到彭州,準備進入臥龍,後來被好友勸阻並“押運”回京。

幾日後,裝載國家林業局捐贈的1130頂帳篷和3台淨水機的運輸車隊也星夜兼程地趕到了臥龍,使臥龍人在很短時間就住進了帳篷,喝上潔淨水。

在汶川唐家山堰塞湖告急時,國家林業局首次動用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支援搶險。

在參加救援行動的直升機中,有8架是國家林業局的森林防火飛機。還記得唐家山堰塞湖上空,那幾架發揮威力的“巨無霸”直升機嗎?那架把推土機吊到山頂上去的橘黃色“大腦袋”——米26大型直升機,就是在大興安嶺執行防火巡護任務時,被國務院應急辦緊急征調參戰的。米26直升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載重量達20噸,可一次運兵120人,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當8架飛機陸續投人抗震救災戰場時,林業人感到一種由衷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時,防火的弦繃得更緊了,要知道,這些直升機乃是森林火災的克星,要想實現“打小、打早、打了”的目標,少了這些飛機難度就大多了。盡管如此,林業人還是義無反顧地把克魔製勝的殺手鐧送往更需要它們的災區。

此外,國家林業局還多批次派出專家組,趕赴四川及臥龍指導救災。

包建華:最感人的眼淚最美麗的鮮花

在緊張忙碌的四川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裏,我發現請求指揮部派直升機空降臥龍的“請求單”上,請求方都是包建華的名字。我數了數,總共有54張。“是擔任林業廳辦公室主任的那個包建華嗎?”“就是她。”指揮部裏工作人員告訴我,“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派直升機空降臥龍已經有54個架次了(截止5月28日),從臥龍轉移出重傷員35名,投放了食品、礦泉水、藥品、帳篷、消毒液和柴油等救災物資。”他說,“我們與林業及臥龍的聯係,實際上就是與包建華主任的聯係。”

指揮部裏的王懷臣副指揮長(四川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說:“這個小包很能千。關鍵時刻,她的眼淚很起作用。”眼淚?——我意識到王書記的這句話中,一定有故事。不忍打攪王書記,於是請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了那天的情況。

那日,包建華拿著一份空降“請求單”,急火火地來到指揮部,說臥龍耿達鄉有11個危重傷員,情況嚴重,如再不用直升機轉移出來醫治,就都挺不過去了。

王書記:“今天早晨不是飛去了嗎?”

“是飛去了,但能見度不夠,降不下去。”值班人員回答。包建華一聽,眼淚嘩就下來。“能不能再試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