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不舉羽書稀,①幕府相從日打圍。②最憶定軍山下路,③亂飄紅葉滿戎衣。
【注釋】
①狼煙:古代邊塞烽火,用狼糞燒煙,淩風直上。這句是說當時邊界平靜無戰爭。②“幕府”句:幕府:指四川宣撫使戎幕。打圍:圍場打獵。③定軍山:在陝西沔縣東南,有諸葛亮墓。
【品評】
詩作於慶元二年(1196),是年詩人七十二歲,家居山陰。
放翁晚年蟄居故鄉山陰,生活平靜近乎無事,足跡所履不出會稽山、鑒湖,詩料之廣闊性、豐富性已不能與少壯時相比。作者曾言,詩思“正在山程水驛中”,但現實生活已不能提供這山程水驛,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其化解之道,似有二途,一是以某一定點為中心靜觀默察,神思目遊,描繪靜態觀照中風光的內在意蘊。第二種途徑,即深入回憶早年生活環境,抓住其中的吉光片羽,出以精心之運思,形成諸多或紀夢、或懷舊的作品。放翁壯歲從戎生活是其一生中刻骨銘心的流金歲月,為其晚年詩筆取之不盡的寶藏。如老牛反芻,精心消化、吸收寶貴的養料以滋補自己耕耘的詩國沃土。這首《懷舊》就屬回憶之作。
這首詩描畫了南鄭從戎時的軍中生活。粗讀一過,似乎也平淡無奇,但仔細品咂,則能體會詩人的內心世界。其實人生中的許多重大事件,時過境遷之後,當事人對當時的具體過程似乎已然模糊,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個很微小的細節,甚至是一個眼神、一種聲音、一種顏色……而由這個細節、眼神、聲音、顏色的觸發,當事人的思緒則頓時如千軍萬馬或如長江大河,一齊奔湧而下,衝出塵封記憶的閘門,成為眼前活生生的場景。想必紅葉與戎裝這兩個意象疊加而成的細節,就是觸發詩人的軍旅之思的“催化劑”,故冠之以“最憶”二字,然後依次想起打圍、想起定軍山……這首詩雖非宏篇傑構,但因選取最易觸發詩人內心情愫的紅葉、戎裝意象,引發詩人對“往昔”崢嶸歲月的審美聯想,從而真實展示了七十二歲老詩人的心理塵封世界,取景雖小,卻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