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養生詩(4)(3 / 3)

在上麵提到的各項祭祀活動中,往往有酒有肉,它一方麵作為供品,一方麵也是人們的美食佳釀。民間認為這種祭祀過的酒食,人們吃了可以大吉大利。

“下湖”是越地的一種特有風俗。據《嘉泰會稽誌》卷十一《節序》記載,農曆三月五日,俗傳為大禹生日,人們不分老少貴賤,傾城而出,備酒乘船,遊大禹廟,稱作“下湖”,“湖”指鑒湖。陸遊《初春》雲:“陌上漸多沽酒舍,岸邊初理下湖船。”(《詩稿》卷三十八)《阿姥》雲:“城南倒社下湖忙,阿姥龍鍾七十強。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詩稿》卷四十三)龍鍾老太也精心打扮趕赴“下湖”節,可見其盛況。

陸遊又寫到二月禹廟下賽龍船風俗。《吳娃曲》四首其三雲:“二月鏡湖水拍天,禹王廟下鬥龍船。龍船年年相似好,人自今年異去年。”(《放翁逸稿》卷下)第一章風俗詩

陸遊風俗詩題材廣泛,豐富了詩的表現領域,既有藝術價值,又有史料價值。陸遊寫詩時間長,生活經驗豐富,其風俗詩或陳述愛民之情,或抒發對古樸民風的讚歎之意,或抒發憂國之思,或表達自己的抱負。它為民俗學的研究保留了眾多不可多得的資料,也為中國酒文化、茶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紹興地區所祭祀的土地神、蠶神、水神,都是民眾生產、生活中心理需要的,有趣的是這些神的身上體現出民眾自己的思想。民眾在擔心灶神上天“打小報告”的時候,一個彌補的辦法就是恭敬地獻上好酒好菜。所以這“神”的身上體現的還是人性。

鄉村風俗與江南水鄉美景結合,風景美,民俗也美。陸遊嗜酒愛茶,這一方麵是宋代文人雅士的通好,另一方麵也因為詩人生活在紹興這有“醉都”、“茶鄉”之稱的江南地區。其詩在描繪民間飲酒、飲茶風俗和祭祀風俗的同時,也映射出江南水鄉特有的美景。“牆頭累累柿子黃,人家秋獲爭登場。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萬人牆進輸官倉,倉吏炙冷不暇嚐。訖事散去喜若狂,醉臥相枕官道旁。”(《秋獲歌》,《詩稿》卷三十七)中秋豐收之季,果實累累,人們欣喜若狂,以酒慶賀。“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春晚即事》四首其四,《詩稿》卷七十)“采桑餉飯無百步,至老何曾識別村。”(《村女》,《詩稿》卷七十八),表現婦女養蠶的古樸風尚。

陸遊風俗詩中描繪了江南農村的生活畫卷,流露出詩人熱愛家鄉淳樸民風的感情,客觀描述中有鮮明的主觀感情色彩。陸遊不隻是為風俗而寫風俗詩,是借風俗抒發內心的感情。他愛鄉愛民,也愛生活。詩中少有刻意的抒情,但客觀描述中依然充滿了溫情。

陸遊風俗詩語言質樸平易,明白如話,親切自然。它雖經千錘百煉,卻不見雕琢的痕跡,無艱澀之弊。陸遊認為,“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讀近人詩》,《詩稿》卷七十八)他的大部分風俗詩多是中晚年作品,其時他的詩風已較成熟,“欲工藻繪”的毛病已去除殆盡,如“交好貧尤篤,鄉情老更親。”(《與村鄰聚飲》,《詩稿》卷六十)“蘭亭酒美逢人醉,花塢茶新滿市香。”(《蘭亭花塢茶》,《詩稿》卷八十一)這些詩句質樸、平和、清新,散發著濃鬱的鄉土氣息。陸遊晚年“身還農服”,“身雜老農間”,感受故鄉山水之美、物產之富、風俗之古樸,寫下了大量平易而富有情韻的風俗詩,平實中顯深情,自然中露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