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養生詩(4)(2 / 3)

詩人筆下還寫到祭水神風俗。水神主要指水中的龍王,有時也指替代水神職能的某些菩薩。紹興為水鄉,鏡湖三百裏,因戰亂等原因,水旱災害頻繁。《秋懷》自注雲:“鏡湖廢百七十餘年,故吾鄉多凶。”(《詩稿》卷三十八)鄉民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隻能祈求水神的保佑,因此祭水神成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南村北村鼓冬冬,割羊刺豕祭潭龍。”(《春日雜興》,《詩稿》卷八十一)“潭龍”即司水之神,此處寫春祭水神。“叢祠牲酒走村村,賴是龍王來解紛。”(《村社祈晴有應》,《詩稿》卷五十七)村村祭龍王,祈求龍王降雨除旱災。“冬冬隔林鼓,歲暮賽江神。”(《野人舍小飲》,《詩稿》卷六十)年終祭水神。祭水神的時間,一年四季都可以,敬獻供品,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擊鼓驅殤鬼,吹簫樂水神。”(《村飲》,《詩稿》卷六十)“簫鼓樂水神,鍾梵鬧竹院。”(《憶昔》,《詩稿》卷七十一)讓水神高興,是祈盼沒有水旱災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灶”風俗,即祭祀灶神,是家庭祭神的一種。陸遊《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誌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古風》十首其十有句雲:“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詩稿》卷四十一)“卜日”,指臘月二十三日,說明鄉民在次日祭灶神,紹興地區今日仍保留這種風俗。《辛酉除夕》雲:“登梯掛鍾馗,祭灶分其餘。”(《詩稿》卷四十九)這是除夕祭灶。“我方祭灶撒豕酒,盤箸亦複呼鄰翁。”(《農事稍閑有作》《詩稿》卷五十七)“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祭灶與曲鄰散福》《詩稿》卷四十一)這是“散福”風俗,即祭灶結束後,將祭品散發給四鄰,以討吉利,這種風俗紹興地區亦保留至今。灶神與土地神、蠶神、水神的祭祀原因不一樣,人們是為了不讓他上天言人罪過。明張岱《夜航船》卷十八《荒唐部·鬼神》載,灶神“姓張,名禪,字子郭,一名隗,又雲祝融,主火化,故祀以為灶神。鄭玄以灶神祝融是老婦,非灶神,於己醜日卯時上天,白人罪過,此日祭之得福。”宋代習俗於臘月二十三日備下酒茶(一說麥芽糖)祭灶神,送灶神上天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