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後記(1 / 1)

本教材是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劉汀先生之約,由我組織山東高校講授過西方文論課的部分教師編寫而成的,在此,首先感謝劉汀先生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信任。

與已有同類教材相比,本教材力圖體現的特點是:第一,從高校本科教學的實際出發,將西方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理論家的最有價值,尤其是至今仍具理論活力與思維空間的見解予以歸納評述,不求麵麵俱到,但求所涉及的每一問題都能使學生有切實的收獲。第二,文字力求簡明扼要,清晰易解,以便學生自學。第三,按出版社設計的體例,每一問題之後附加了“深度思考”、“理論辨析”、“相關知識”等欄目,意在啟發學生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希望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文藝學視野。

雖曆時一年,各位作者盡了最大努力,文稿均經反複修改,但因我們的能力與水平所限,肯定會存在不少問題,祈盼讀者多加批評指正,以便於我們進一步修訂完善。

具體撰稿情況如下:

楊守森:導論、第一章、第五章

田智祥:第二章

孫書文:第三章

楊黎紅:第四章

劉誌:第六章、第十五章第二、三節

吳承篤:第七章

王永豪:第八章

李萌羽:第九章

夏秀:第十章

殷學明:第十一章

陳鷗帆:第十二章

李輝、孫盛濤:第十三章

劉家亮: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四、五節

鄭豔:第十五章第一節

王廣州:第十六章

李紅春:第十七章

楊守森

2011年5月30日於山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