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西斜,為了爭取時間,我們告別了菩提山,告別了好客的大師,善良的居士,告別了小珠山,驅車直奔齊長城遺址而去!
寒冬臘月訪紅梅鮮花也有性命,也有情感。你看,在飛雪中點點如火,縱情開放,不正是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招手嗎?
青島有個十梅庵,是個冬季賞梅的最佳去處,周日,和幾個朋友相約,向十梅庵進發。
十梅庵公園位於李滄區樓山辦事處十梅庵村東南側,三麵環山,相傳古代這裏隻是一片荒山野嶺,並無梅花。後來有十位美麗的姑娘在此結草為庵,結伴修煉,終於得道成仙而去,留下十株高大的梅樹,盛開的梅花豔似朝霞,白如瑞雪,於是就有了“十梅庵”這樣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名字。在這十株高大的梅樹麵前,我好象看到了十位美麗的姑娘翩然起舞,迎接我們的到來。
在這裏,傾聽著講解員的娓娓解說,我們知道梅花分為綠梅、杏梅和白梅,白梅也叫冰梅。一般梅花要在每年的三到五月間開放。在梅花的係列中,要數臘梅最為珍貴。臘梅有三種:謦口臘梅、早黃臘梅和素心臘梅。臘梅一般在當年的十二月份到第二年的二月開放,是一年中開花最早的花卉。現在正是臘梅開放的季節。“春來梅吐玉,寒盡柳垂金。”在寒冷的冬季,能看到梅花的火紅,雪原的激情,也是難能可貴的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說得是梅花在嚴寒中開放的難得可貴品質。唐朝大詩人韓愈在詩中:“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豔陽。”也讚美梅花不畏嚴寒,在冰雪困苦中顯丹紅。
“自愛新梅好,行尋一徑斜,不教人掃石,恐損落來花。”是唐代大詩人張籍的詩句。看得出詩人“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情懷。陸遊的《詠梅》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梅花的香氣,梅花的哀怨,同樣讓我們又聞到了梅花濃鬱的香味。看到^了梅花獨特的嬌豔和高雅。
梅花開放,花香濃濃烈烈,味兒久遠綿長,笑在百花前,昂首迎春來,自然與質樸,真是羞花閉月,沉魚落雁,象純真的少女一樣的嬌羞和矜持。象窖藏百年的陳酒散發芬芳。
冰雪中看梅花開放,好象看到小小的梅花不畏嚴寒,不畏強敵敢於同強敵,同侵略者搏擊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在堅苦卓絕的環境下爭取勝利的希望。古詩說得好:“牆頭數技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詞句裏寄托著多少人們對梅花堅強精神的讚歎“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豔陽。”梅花在冬季開放,不與牡丹比媚、鬥豔、不與秋菊爭鋒、奪名,一生孤高、清廉。在冬天這個銀白色的世界,給寒冷的人們帶來溫馨、芬芳。
朱代王安石有梅花詩一首:“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歌頌梅花的孤獨,高傲,於世無爭的高雅情操。確實值得我們世人借鑒。
寫到這裏,讚美梅花的語言也用了許多,最後,用我們共和國的偉人毛澤東的《詠梅》作為結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險崖百丈冰,又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嶗山仰口傳奇嶗山自古多神仙,南鬥北鬥棋盤山。腳踏海底生綠玉,樵夫砍柴獲茶磚。
很久很久以前,在嶗山王哥莊有一個曉望村,村頭有一個茅草屋,屋裏住著一個老婆婆和他的兒子柴哥,婆婆的丈夫出海打魚遇上了風暴,再也沒有回來,婆婆每天盼丈夫回來到海邊遠望,眼睛也望瞎了,也沒有看到丈夫的身影。幸虧兒子柴哥已經長成人了,每天上山打柴換點柴米度日,兩個人日子也勉強過的去。
話說柴哥在盛夏的一天上山砍柴,他滿山越嶺邊走邊砍,滿身是汗,慢慢來到明道觀旁稍事休息。當日風和日麗萬裏無雲,遠遠望去遠近風景清晰可見,猛然間望去,棋盤石上有兩位老者對弈,他好奇的攀岩而去,及至跟前方見二位老者絕非凡人,二位仙人,一位留有白胡須,另位則為黑胡須,棋間雖旗子飛來飛去落於棋盤,但始終未見二者動手擺動棋子。仙人的旁邊,有一顆長著嫩葉的小樹,仙人不時地摘下葉子放在口中咀嚼,並沒有下咽,而是吐在旁邊的石頭上,如一個個小圓餅,不一會,擺了一大片。柴哥不覺入迷,隻見那白胡須仙人回頭對柴哥講:“小老弟,回家吧,把茶餅給你娘吃一個,眼睛就好了!這些餅留給你,以後會有用的”說完平地騰空,向大海深處飄去。柴哥知道今天遇到了神仙,急忙跟隨而去,跳進大海,拚命追趕,大海風浪很大,柴哥堅持不住了,眼看遇險,隻聽到仙人喝到:“仰口,仰口,”柴哥急忙仰口,隻感到一股大力推來,輕鬆上岸。這就是仰口的傳說。
柴哥回到仙人下棋的地方,隻見石頭上的綠色圓餅已經曬幹,拿起來放口中咬咬,苦味異常,但卻感到一陣清涼,他急忙脫下布衫,把綠色圓餅細心地包好,又把神仙吃的小樹放在自己打的柴中,返回家來。
柴哥回到家中,見媽媽躺在床上,病的起不來了,多虧左鄰右舍幫忙送飯送水,媽媽才充到現在,原來,柴哥自己不覺,已經離開家3年有餘了,他急忙取出綠色圓餅研成麵給媽媽放在嘴裏,用水衝下,隻見媽媽的病沒有了,眼睛也睜開了,柴哥把經過和媽媽一說,媽媽急忙跑到院子裏對天跪拜,口喊:“南鬥星君和北鬥星君,謝謝您們的救命之恩啊!”轉身又到柴房,找到了二位星君吃去葉子的樹幹,讓柴哥栽種在院子裏。說也奇怪,小樹栽下,剛澆過水,隻見樹幹上嫩芽鑽出,須臾,滿樹綠葉蔥蔥,也許,嶗山茶的先祖是從這裏開始的,那茶葉餅子也是神仙傳世之做吧!
那柴哥急忙把綠色的小餅分給村子患病的老鄉,由於周圍患病的老鄉太多,柴哥幹脆就用大鍋燒開水,把小餅化開,讓生病的老鄉喝,誰知這水也神奇,喝過水的病人都恢複了健康。
村子裏的老鄉聞聽,紛紛前來掐枝移栽那綠樹,隻見那王哥莊附近,仰口附近,曉望附近,那綠樹滿山遍野,這就是後來的嶗山神茶了,無論是誰生病,隻要用神茶的葉子煮水喝,立即痊愈,後來,大唐年間,楊貴妃住在嶗山,由於驚嚇生病,也是服用此葉子恢複健康,嶗山村民體健身輕,姑娘皮膚細膩,美如天仙也許與這神茶的功效是分不開的!柴哥又帶領村民去神仙過海的地方去看,恰逢退潮,隻見海底有一條綠色大道,一直通向大海深處,那綠色大道竟然是玉石鋪成,好奇的村民取回幾塊擺放在家中,隻見那石頭在黑夜也能生出綠色光輝,這就是天下第一玉,嶗山綠玉。
棋盤石位於棋盤石景區,明道觀南約500米處,是峰上之峰,頂部稍稍隆起卻又平坦。麵積約60平方米可容納五六十人,由於柴哥親眼看到南鬥星君和北鬥星君曾在此對弈,又有這許多奇遇,故名山名勝中稱為“棋盤仙弈”。
正是:柴哥仰口獲神奇,神茶卻病治眼疾。嶗山綠石甲天下,砍柴觀棋盤仙奕。
據民間流傳:青島世園會的百果山有一個山洞,洞中有無數寶藏,此話流傳了好多年,許多外國傳教士和探險者也來嶗山探寶,尋找藏寶的石門。經過我們藍月亮文學社多次登山與民間考察得知:傳說嶗山的大部分原來是東海龍王管轄的海底,早在女媧補天,大禹治水時候把一塊鎮海神鐵堵住海底的火山口,誰能想到靈石成精在蓬萊仙島學成神通到龍宮索取兵器,那東海龍王把鎮海神鐵送給了猴精,海底火山噴發,嶗山又增加了一個支脈,因為這個支脈有龍王的藏寶洞,當地百姓就稱此山為石門山。多少年來,山上的泉水是熱的,水果特別甜,尤其是荷花,白色、紅色、粉色的、開的滿山水塘嬌羞爭豔,所以、山成了百果山、百花園,此山的神話有睡蓮的傳說,石門藏寶,八仙采藥,七仙女遊山等等。
話分兩頭,各表一支。卻說在那遠古年代,在畢家上流村裏,有一個無爹無娘的苦孩子,沒有名字,老鄉們都叫他“無名”他每天到山上給財主放羊,財主很貪心,卻很吝嗇,每天都不讓“無名”吃飽飯就讓他趕著羊上山了,“無名”就在山上摘野果,喝泉水,卻也鍛煉了爬山越嶺的一身輕工夫。
一天,“無名”把羊群趕到一個水美草深的山凹,羊兒吃草,他坐在石頭上吹起了笛子,那笛聲讓羊兒欣然起舞,鳥兒落在枝頭,雄鷹在天上盤旋不願意離開。
突然,一隻狐狸跑到眼前,腳上流著血,原來一個獵人的夾子夾注了它,它好不容易咬斷了夾子的繩索,帶著夾子跑到“無名”這裏求救,“無名”是個熱心腸的孩子,看到受傷的狐狸,急忙幫他取下夾子,把流血的地方上了點草藥,包紮起來,狐狸作揖叩謝,一溜煙就不見了。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那隻受傷的狐狸突然又來了,咬住“無名”的褲腳讓“無名”跟它走,無名見有蹊蹺,急忙跟著小狐狸前行,隻見一個老婆婆端端正正的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狐狸急忙作揖,無名也跟著卜躬身作揖,那婆婆滿麵慈祥,笑著說:“你救了我孫孫,看出你是個好人,明天午時你可以去前麵廟後的石碑前,喊東海龍王快開門,龍珠姑娘要回家,石碑就會轉身,底下一個石門打開,裏麵的財寶盡管拿,那石門半個時辰自動關閉,如果你被關在裏麵,再如此喊一邊,門還會打開,但是隻能喊這兩次,第三次就不靈了!切記!
“無名”按照老婆婆的囑咐喊開了石門,果然,山洞裏堆滿了奇珍異寶,無名看的眼睛都花了,他不知道這些亮晶晶的寶石和元寶好做什麼?他拿了一個黃噔噔的金元寶轉身往外走,剛剛走出洞外,隻聽到天崩地裂,石門自動關閉了,石碑也恢複了原狀。
“無名”找一根草蔓,把金元寶栓在羊尾巴上回到了羊棚,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那財主每天在無名來家的時候都要檢查羊的數量,猛然看到羊屁股栓了個黃噔噔的金元寶,驚喜萬分,急忙問無名元寶的來曆,無名就把狐狸的故事講述給財主聽了,那財主高興極了,許願隻要無名帶他去石碑打開門,家裏的房產,土地分給無名一半,並且找族中的長老立下字據。
“無名”說:“神仙老婆婆的咒語隻有半個時辰,你可是要快出來,晚了就出不來了!”
那財主表麵答應,心裏卻在說:“不要騙我,隻要你打開門,我就把石門炸掉,把財寶全部拿出來歸我所有!“
財主讓仆人把車上堆滿了炸藥和麻袋,然後讓無名帶路來到石碑前,門打開了,財主進去一看,到處是金子,讓他的仆人把炸藥堆在門口,把金子裝進麻袋,眨眼間,半個時辰已到,隻聽到天崩地裂,石門沒有了,山塌了下來,地主和他的仆人引爆了炸藥,把他們自己全部埋葬在大山!
“無名”回到村裏,住進了財主的房子,把土地分給了鄉親們,對鄉親們講述了這個美麗的故事!
嶗山睡蓮的神話傳說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到處都有神奇,花草都有神話,單說草綱園區的一片片睡蓮,滿池的荷花竟相爭豔、千姿百態,那蒲扇般的葉子在水麵鬱鬱蔥蔥,象一個清純的美女在那裏訴說幾千年前發生在百果山的一個神奇故事。
睡蓮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七仙女之一,因為玉皇大帝在天庭經常設宴款待各路神仙,七仙女便是采摘各種鮮果的侍女,睡蓮很喜歡這個美麗的地方,在每次采摘鮮果的時候,都要想辦法多在山上呆一會,她們七個姐妹還要在山上的聖池的水中洗澡。
山下有一農舍住著一個老奶奶和她的孫子柴郎,老奶奶的丈夫和兒子、兒媳婦因為出海捕魚遇到風浪再也沒有回來,老奶奶含辛茹苦的把孫子柴郎拉扯大了,柴郎每天到山上砍柴然後去集上賣掉,換回米麵油鹽維持家裏生活。
這一天,柴郎在山上砍完柴正要回家,猛然看到東方天空彩虹飛舞,遠處空中許多美女飄然而下,走到山上摘果裝籃,走到天池聖水脫衣入浴。玉肌嬌容、橋聲碟語,好不羞人,柴郎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美女,他憋住氣息,在樹叢裏躲著直到仙女洗浴完畢穿衣,帶上水果離去,他才長噓一口氣,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