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沉默。
“你看,我咋發起牢騷來了?”片刻,他笑道,“山再高水再深都不怕,就怕發牢騷講怪話——說得多了,自己對工作就沒信心了。領導聽說了也不好。”
“沒關係,我也不是領導。”我說,“謝謝你信任我,對我講這麼多。”
“你是小師妹嘛。”他道,顯然意猶未盡,便又說了起來,“要發展,就不能太講穩定。要穩定,就不能太講發展。——對,還沒說發展。你說,像高新區這種地方,拿什麼發展?發展的主要途徑除了招商引資,還有什麼?可你拿什麼招商引資?土地當然就是最重要的資源。名義上土地是國家的,具體到地方上,土地就是政府的。從收土地到賣土地,這是第一級土地市場。這第一級市場當然就是地方政府在壟斷。從哪裏收?當然主要就得從集體土地這裏收。往哪裏賣?兩個主要途徑:一是房地產,二是企業。相對而言,我們更願意給企業。如果給房地產的話,地方政府雖然會有短期的高額利益,但也就是一錘子買賣,也就隻是在賣地和賣房的時候有收入。之後就沒有了。給企業的話就是種了一棵常青樹,會有固定的稅源,還會有效地解決本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當然在政績上也更有說服力。那麼,既不合理又必然的現象就出現了:為了增加地方招商引資的魅力,地方政府在給企業土地的時候,利益其實常常非常低,比如一畝地賣給企業六萬塊,要先給老百姓所在的村集體兩萬,叫土地片價,也叫土地補償費;再給省裏兩萬,叫新增建設用地補償費;再給市裏一萬,叫耕地占用費,那麼到最後地方政府可能隻落一萬塊。有的甚至連這一萬都沒有。——不,這個不過分,最過分的是零地價,我覺得應該叫負地價更合適。不但沒有任何利益,還要往裏貼錢!怎麼可能?不是可能不可能,就是現實!去年咱區裏為了爭取一家大企業來落戶,就和另一個地方打得難解難分,在拚過各種優惠政策之後,又在土地上相互壓低價。競爭到最後,那一方給企業出的就是負地價。也就說,不收企業一分錢,不僅把該給村集體和省市的錢都拿了出來,還給企業建好了廠房恭候人家光臨。企業當然就去那裏了。咱沒有人家工作做得到位,也就隻能幹看著!”
匪夷所思啊。我看著他一張一合的嘴巴。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這些情況,上麵知道嗎?”良久,我問。
“誰知道呢?知道也很正常,不知道也很正常。”他道,“我總覺得,上麵是糊糊塗塗裝清楚,下麵是清清楚楚裝糊塗!”
我正沉默,服務員突然端上來一份素餡餅,我說好像沒有點這個菜,服務員說是老板送的。正說著,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說要給付主任敬杯酒——這肯定就是老板了。敬酒的理由是付主任主管拆遷,太辛苦了:“真是辛苦啊,但是也真是給人民群眾造福了!”他鏗鏘有力地說著,一邊試探地一眼一眼地看著我——莫非以為我是記者?
“別的不說,拆遷給咱地方經濟增長了多少?老厲害了!拆拆蓋蓋的,那麼多人都有事幹了。鋪地板磚的工人一天都能掙500塊!俺這飯店的生意也都托了拆遷的福,多掙了不少。這地鍋饃味道咋樣?正宗的地鍋!燒的都是拆下來的舊椽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