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朵知道,雞蛋之類農副產品,隻能由供銷社收購。她衝那婦女搖了搖頭,繼續朝前走。
她提著籃子走進供銷社的大門,看到兩個女營業員懶散地坐在櫃台後麵聊天,也沒個顧客。雞蛋三分錢一個,營業員數了雞蛋,把六角錢遞過來。
不自由的買賣關係,還有“供銷社”、“公社”、“工分”、“鬥爭”這樣的文字,在歲月裏漸行漸遠,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閱讀本身就是進入陌生的過程,是尋找新鮮感覺的過程,在陌生之外,尋求人的共性、愛和溫暖。這些,作品都有很好的表達。
小說寫得很有特點,故事情節的設置很巧妙,把山村民風的純樸、人性的美好、自然的清新以及那個年代所特有的東西(比如閉塞、單純、專注、熱情等)都寫出來了,很令人感慨。
在小說中,關愛無處不在。
外婆歎了口氣,又問:“路上害怕了麼?”
菊朵趕緊搖了搖頭。外婆用手輕輕拍著菊朵的頭,說:“拍一拍,拍去驚嚇,不再害怕!”
菊朵小時候受到驚嚇,外婆就是這樣替她趕走驚恐的。她伏在外婆的被子上,聞到了外婆的氣息,心慢慢地安靜下來。
家門前的楊梅樹掛果了,外婆說:“你招呼大家,一起把楊梅摘下來吧。細伢崽看著楊梅,想出口水來了,要是再不摘,惹得他們偷偷來摘,養成壞習慣,就是罪過了。摘完了,你和他們一起去送楊梅,每家送一碗,都要送到。”
這樣的場景,特別生活化,特別溫暖。
作家是一位下定決心要用“從前”少年的故事來感動今天的孩子的作家。馬克·吐溫、德瓊筆下的少年都有自己兒時的印記,而槐爾特、黑柳徹子幹脆就是寫自己的故事。
兒童文學創作有一個獨特的規律: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家,往往是能夠真正返回童年時代的人,而不是那些刻意為孩子們寫作的人。E·B·懷特在一次訪談中,說過這樣一番話:“任何人若是刻意去寫給小孩看的東西,那幾乎都是一廂情願的。你應該自然而然地往‘深’裏寫,而不是刻意地往‘淺’裏寫。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們是世界上最認真、最好奇、最熱情、最有觀察力、最敏感、最乖覺,是一般說來最容易相處的讀者。隻要你的寫作態度是真實的,是無所謂的,是澄澈的,他們便會接受你奉上的一切東西。”
《像風一樣奔跑》記錄了那個特定年代的“純真故事”,作家不刻意回避,也不故意誇張,平實、樸素,帶人回到了留戀童年的記憶中,作品的主題既讓人思慮,又給人希望,讓人回味。作品中時時展現充滿鄉村童趣的兒童嬉戲的畫麵,讓人倍感親切,回味悠長,人物之間濃濃的人情味也讓人眷戀。
菊朵朝山頂上望去。湛藍的天空裏,浮著一朵薄薄的雲。
那是一朵1974年夏天的雲,在湘西南山地的藍天上,在菊朵的眼睛裏,又白又亮。
那朵又白又亮的雲,吸取著山間的靈氣和陽光的溫暖,用溫暖和美從1974年飄過來,飄進我們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