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3 / 3)

原文:欲昌和順須為善,要振家聲在讀書。

譯文:要提倡和諧的風氣就要多做好事,要振興家庭的聲望關鍵是要讓子女受教育。

原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種麻得麻,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年輕時如果不努力學習本領,讓青春白白地浪費,到老了就要後悔傷心。種下麻籽就長出麻,種下豆種就會收獲豆子,因和果是一致的。天道公平,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原文:一人道虛,千人傳實。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譯文:一個人說假話,經過很多人口口相傳就變得像真的一樣了。我們要想辦好事,一定要聽取德高望重的老人的意見。

原文:好學者如禾如稻,不好學者如蒿(hāo)如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譯文:喜歡學習的人像成熟的稻穗,飽滿而沉重,總是低著頭;不愛學習的人像蒿草一樣高高直立,身輕無物,昂首上翹。時光的消逝像射出去的箭一樣快,歲月的變換像織布機上梭子穿行的速度一樣快。

原文:從儉入奢易,從奢返儉難。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

譯文:從過儉樸的生活到過奢侈的生活很容易,但過慣了奢侈的生活再過儉樸的生活就難了。音樂上的事要說給懂音樂的人聽,不要給不懂音樂的人演奏音樂。

原文:路不鏟不平,事不為不成;人不勸不善,鍾不敲不鳴。

譯文:不鏟土填平窪地,路就不會平坦;如果不努力去做事,就不會成功。人如果不經常受到別人的勸勉,就不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鍾不敲就沒有響聲。

原文: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譯文:牡丹花雖然好看,但它隻有觀賞的用途;棗花雖然小,卻能結出實實在在的果實。

原文:人老心不老,人窮誌不窮。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譯文:人雖然年紀大了,但思想不能僵化;即使生活窮困,也不能喪失誌氣。人不會總是事事順利,花朵也不會長久那麼嬌豔。

原文: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曾記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

譯文:本來就破敗的房屋遇到連夜不停的大雨,正在行駛的船又遇到迎麵吹來的風。少年時騎竹馬遊玩的事好像就在昨天,轉眼卻成了滿頭白發的老人。

原文: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必壽考,惡必早亡。

譯文:好藥往往味道很苦,卻有利於治病;好話一般很直接,聽起來不順耳,但卻有利於人糾正缺點、端正行為。心地善良的人一般精神健康、壽命長;作惡多端的人一般會早早死亡。

原文:貪他一鬥(dǒu)米,失卻半年糧;爭他一腳豚(tún),反失一肘(zhǒu)羊。

譯文:貪圖別人的一鬥米,卻失去了半年的糧食。為了和別人爭一隻豬腳,反而丟了一副羊肘。

原文: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清清之水為土所防,濟濟之士為酒所傷。

譯文:不能隻憑人的相貌來判斷他的品行和能力,海水也不能用升鬥來衡量多少。清清的水被黃土攪渾了,許多人才因為酗酒毀了自己。

原文:千裏送毫毛,禮輕仁義重。人生一世,如駒(jū)過隙(xì)。

譯文:不遠千裏送你一件小禮物,但卻包含著深厚的情誼。人生很短,就像太陽的影子從縫隙一閃而過。

原文: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一字為師,終身如父。

譯文:學習時受一位老師的教誨,學成後為國家做事時,就會指導眾多的人工作。即使是隻教給我一個字的老師,我也要像對待父親一般終生敬重他。

原文:一日春工十日糧,十日春工半年糧。疏懶人沒吃,勤儉糧滿倉。

譯文:在春天,幹一天農活就能收獲夠十天吃的糧食,幹十天農活就能收獲夠半年吃的糧食。人如果懶惰就會沒有食物吃;如果勤勞儉樸,糧食就會豐收。

原文: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貧寒休要怨,富貴不須驕。

譯文:父母要是舍不得花錢就不要送孩子上學讀書,接受教育;家長如果包庇孩子的缺點就不要讓孩子跟隨老師學習。即使家境貧寒,也不要怨天尤人;即使生活富貴,也不要驕橫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