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2 / 3)

原文: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餘。

譯文:要想生活富貴,必須拚命努力。用一百年的時間做一件事還怕不能完成,但瞬間的疏忽就可能使將要成功的事情失敗。

原文: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善化不足,惡化有餘。

譯文:哪怕人的心如鋼鐵般堅強,在國家法律麵前也會被熔化,可見法律是無情的、不可侵犯的。人接受好的教育總嫌不夠,接受不好的教育卻很容易變壞。

原文: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謀。知者減半,愚者全無。

譯文:水太清澈就不會有魚存活,人太明智就不會有人為他出主意。如果把自認為聰明的人減去一半,那麼世界上就沒有愚蠢的人了。

原文:竹籬茅舍風光好,僧院道房終不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譯文:華麗的寺院、道觀終究沒有竹籬笆圍的草屋風景淳美自然。道觀迎接有仙風道骨的客人,書堂裏隱居有宰相之才的儒士。庭院裏栽著可以引來鳳凰的竹子,池塘中養著能跳過龍門的鯉魚。

原文: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害自己。

譯文:磨刀的時候生怕刀不鋒利,但是刀太快了卻容易割傷手指。賺錢時生怕賺少了,但是錢財多了可能會害了自己。

原文: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譯文:懂得知足常樂,這樣一生都不會受屈辱。同樣,做事要懂得適可而止,這樣一生也不會吃虧。

原文: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譯文:開始時即使差距很微小,發展下去也會相差很遠。做事情要再三考慮再去做,但也不要顧慮太多,思考兩遍就可以了。

原文: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

譯文:用嘴支使別人做事不如自己親自去做,求別人辦事不如靠自己努力。家裏有好事希望傳揚出去,反而傳不出去;有了不好的事不希望傳出去,反而傳得很遠。

原文: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

譯文:貧窮的人安閑舒適、自由自在,富人卻總是憂慮重重。有些人得到別人的幫助,不但不感激,反而把別人看做仇敵。

原文: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寧願正直做人得到報酬,也別用歪門邪道去謀求好處。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打算,就一定有眼前的憂患。

原文:黑發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月過十五光陰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譯文: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勤奮學習,轉眼成為白發老人,後悔也遲了。十五的月亮最圓,過了十五,月亮就逐漸殘缺,光亮日減;人到中年就會精力不足,做事力不從心。

原文:有花方酌(zhuó)酒,無月不登樓。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

譯文:看到花才有喝酒的興致,沒有月亮,就沒有登樓的興致。深山才能藏得下猛虎,大海終歸要容納許多細流。

原文: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譯文:隻要有湖泊和明月,就不愁找不到釣魚的地方。釣魚時不要離開有魚的地方,不要留戀水淺的灘頭。

原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譯文:時間似黃金般寶貴,它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得到寵愛時要想到可能受到的羞辱;處在安逸的環境時,要想到隨時都可能有危難發生。

原文: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譯文:為客人送行,即使走千裏遠,終究還是要和他分別。如果你答應給人家一樣東西,即使有人出高價來換取,你也不能和他交換。

原文: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譯文:隻有親自料理家務才能體驗到生活的艱難;隻有自己養了兒女,才能體會到父母的恩情。在生活寬裕時要想到生活艱難的時候,不要在生活艱難時依然過著奢侈的生活。

原文:好言難得,惡語易施。一言既出,駟(sì)馬難追。

譯文:貼心的好話不容易得到,惡毒的語言卻很容易說出口。一句話說出了口,就不能反悔,哪怕是四匹馬拉的快車,也追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