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1 / 2)

SB/T 10302—1999

調味品名詞術語

腐乳

Condiment terminology

Fermented bean curd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

1999—04—15實施

本標準規定的名詞術語適用於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生產的腐乳。

1 一般名詞術語

1.1 腐乳

又名乳腐。是以大豆為原料,經加工磨豆(漿)、成坯、長黴、醃坯、發酵而成的一種口味鮮美,風味獨特的調味、佐餐食品。

1.2 紅曲米醪

以糯米為原料,使用紅曲做糖化劑,經酵母發酵而成的紅色酒醪。

1.3 酒釀鹵

以糯米為原料,使用酒藥做糖化劑,經酵母發酵而成的酒醪。

1.4 酒釀汁

釀製好的酒釀鹵,經淋汁、壓榨過濾而得的汁液。

1.5 酒釀糟

1.5.1 釀製好的酒釀鹵,經榨濾提取酒釀汁後所餘下的糟渣。

1.5.2 在釀製好的酒釀中加入適量的白酒,也稱酒釀糟,是製作糟方腐乳的輔料。

1.6 腐乳湯料

腐乳進入後期發酵時,加入的酒、香料、糖、鹽、水及各種調味料的混合汁液。

1.7 白坯

以大豆為原料,經製漿、點漿、成型、劃塊而成的豆腐坯,用以製造腐乳。

1.8 毛坯

黴菌型腐乳在前期培菌結束後,白坯表麵長滿菌絲體,此時的豆腐坯稱為毛坯。

1.9 細菌型腐乳

在前期培菌時,所用菌種為細菌,經後期發酵而成的腐乳,如黑龍江克東腐乳。

1.10 黴菌型腐乳

在前期培菌時,所用菌種為黴菌或白坯醃製後,加入麵曲或豆瓣曲,料酒等,經後期發酵而成的腐乳。常用的黴菌有毛黴,根黴、曲黴。

1.11 腐乳蛋白質利用率

轉化為腐乳中有效成分的蛋白質質量占原料蛋白質總量的百分比。通常以豆腐白坯蛋白質的含量來計算腐乳蛋白質利用率。

1.12 固體菌種

又稱幹菌。將生產用菌種混於米粉或麩皮中,使菌種呈幹粉狀,供前期培菌使用。

1.13 液體菌種

又稱水菌。將菌種的孢子懸浮液用無菌水稀釋至一定濃度,供前期培菌使用。

2 產品名詞

2.1 白腐乳

腐乳的一大類,又稱白方。在後期發酵過程中,不添加任何著色劑,所用湯料以黃酒、白酒、香料為主,釀造而成的腐乳。其表裏顏色一致,均為淡黃色或灰黃色。其產品鮮味突出,酒香氣濃。

2.2 紅腐乳

腐乳的一大類,又稱紅方。在後期發酵的湯料中,配以著色劑紅曲,釀製而得的腐乳。表麵呈鮮豔的紅色或紫紅色,斷麵為淡黃色。

2.3 青腐乳

腐乳的一種,又稱青方,俗稱臭豆腐。在後期發酵過程中,以低度鹽水為湯料,釀製而成的腐乳,具有刺激性臭味,表麵呈青色。

2.4 再製腐乳

紅白腐乳發酵成熟後,加入不同風味的輔料,混拌悶置較短時間而成的腐乳,稱再製腐乳。

2.5 花色腐乳

腐乳的一大類,又稱別味腐乳,在腐乳生產過程中,因添加不同風味的輔料,釀製出風味別致的各種腐乳稱花色腐乳。

2.6 菜包腐乳

腐乳的一種,又稱菜包方。腐乳前期培菌後,用蠶豆醬、辣椒麵、植物油等為輔料,以菜葉(大白菜葉、卷心菜葉、筍葉、葦葉)包裹進行後期發酵,釀製而成的腐乳,也有不加入辣椒麵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