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17日女考古學家鄭振香,主持了對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五號墓的發掘。這是繼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更是已經發掘的十一位葬於安陽的商王大墓之外,唯一沒有遭到盜掘、保存完好的葬墓,它就是“婦好墓”。
婦好是個女人的名字,但過去的史書卻未見記載。而在這次發掘出土的200多件青銅禮器中,有109件上的銘文出現了“婦好”二字。除了青銅禮器外,還有4件銅鉞、156件酒具和755件雕刻精美的新疆玉器佩飾、47件各色寶玉製品以及大量南方沿海所產的通貨海貝。令人更為驚異的是,為這位女人殉葬的竟有16個人和6條狗。如此豐厚的陪葬,說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從甲骨文中人們終於知道“婦好”是殷王武丁的妻子——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英雄。“婦”是親屬的稱謂,如同當今的“姑姑”、“姨娘”等,“好”才是她的名字,又稱“後母辛”。
據文獻記載,商湯滅了夏桀建立了商朝以後,曾經在良相伊尹等人的輔佐下,經曆了很長時間的穩定發展時期。當中因多次發生“弟子或爭相代立”而致國事衰落,到了武丁的伯父盤庚繼位之後,覺得“殷”(今河南安陽郊區)這個地方“前帶河,後背山”物阜民勤,是定都的好地方,於是遷都到殷,從此“殷商”時代開始了。盤庚以後,又經過小辛、小乙兩代帝王的統治後,小乙的兒子武丁(即高宗)繼位。武丁即位約在公元前1250年,他“三年不鳴”,不理朝政、不發號施令,把國事交由家宰管理,他隻在一旁細心觀察。他的父親小乙為王時,曾把他下放到民間體驗生活,有了良好的修養,所以他才能虛心學習治國才能。他理政以後又任用良相傅說(據說是一位出身卑賤但很有治國才能的奴隸)和甘盤等賢臣,勵精圖治,國力日盛。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發展。特別是甲骨文的發展到了武丁時期已經日臻成熟,青銅時代進入了鼎盛時期。在殷墟已經發現的商代甲骨文和青銅器中,絕大部分來自武丁時代。被稱為“青銅器”之冠的司母戊(現在又有說法為“後母戊”)大方鼎(現佇立於河南安陽的“殷墟”展區之內),即當時傑作。
武丁政權鞏固之後,為了擴大疆土,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征戰。經過幾年的努力拚爭,商王朝的版圖擴大了好幾倍,國力強盛,史稱“武丁中興”。而在這些征戰中,武丁的妻子婦好起了重要作用。若是論功行賞,她當推為功臣第一。武丁有60多位後妃,其中有三位是法定配偶,稱之為後,而婦好則居三位王後之首。她嫁武丁之前是商王國下屬部落的母係部族的首領(也有說是公主),具有高貴的出身和不同一般女人的閱曆。從“婦好壁畫”和安陽殷墟的婦好塑像上看,她生得並不嬌好嫵媚,但很端莊、健壯,且天賦聰慧,膂力過人,有著超乎尋常的勇氣和膽魄。婦好墓出土的四件青銅鉞(大釜)有兩件重達九公斤。她逝世後,武丁把她用過的武器作為陪葬,證明了她是一位勇猛過人的女將軍。
武丁非常愛她,她也非常忠於丈夫。兩人誌同道合,共同營造了商王朝的輝煌和強盛。
開始,武丁對婦好領兵作戰的能力並不是很有信心,然而就在這一年的夏天,北方邊境發現了外敵入侵,派出去的幾位將領均不能取勝,武丁甚為焦急。婦好見狀,主動請纓,親自率兵前去助戰。武丁擔心她不堪勝任,考慮再三,最後通過占卜才準許了婦好的請求。婦好到了前線,首先了解敵我雙方的陣勢,作出了實際有效的助戰方案。在戰鬥中她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以超人的智謀和勇敢,很快扭轉了戰局。不久,擊敗了入侵的外敵,取得了保衛邊疆的勝利。從此,武丁和其他大臣、將領對婦好都刮目相看,很快封她為商王朝的軍事統帥。此後,這位軍事奇才的征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她屢屢主動出戰,先後擊敗了北土方、南夷國、南巴方和鬼方等廿多個小國,使商王朝的疆界不斷擴大和穩固。一次,在對西北部羌方作戰中,武丁把占全國一半的軍隊(13000多人)都交給婦好指揮。其實婦好還從來沒有帶領過這麼多軍隊,但她沒有絲毫的怯懦,反而更加威風凜凜,手持十幾斤重的大釜指揮若定,最終一舉消滅了長期困擾商王朝的強敵,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使羌方臣服於商。這場自衛戰的勝利,是武丁時期出兵人數最多、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它對奠定中國文明曆史的進程具有重要作用,而這樣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勝利,竟是來自一名女帥之手,實在令人歎服。在攻打巴方(今湖北西南部)的時候,武丁與婦好各領一支軍隊,依婦好的謀劃,兩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婦好在西南方布陣埋伏,武丁則率領大軍從東麵發起猛攻,敵人不知是計,便向西南方向逃竄,這就恰好落入這位女將軍的“鐵桶”之中,夫婦合戰,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