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此文標題,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隻需稍加梳理便順理成章了。
春秋初期,齊國有兩位知名學士,一為鮑叔牙,一是管仲。大約在公元前685年,齊襄公掌管國事時,發生了內亂,襄公棄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他的弟弟公子小白由鮑叔牙相護也逃到那裏;而另一位公子糾則隨管仲奔往魯地。不久襄公被殺,兩公子複歸京城,朝中大夫擁立小白為王,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自然感謝鮑叔牙的救護之恩,而鮑叔牙也確實具有為相之才,便讓他登臨宰相之座。但鮑叔牙堅辭不受,極力薦舉管仲。管仲的才華與之不相上下,也有很好的理政才能,齊桓公便任用了管仲。
管仲,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亦稱敬仲。潁上(今屬安徽阜陽市)。他擔任齊國宰相時,齊國剛剛由亂到治,經濟窘迫,國力薄弱。在各個諸侯國中,並沒有顯赫地位。但管仲以他的傑出才華,積極采取了一係列強國富民的政策和措施,僅僅用了五年,即到了公元前681年,國力就明顯增強,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他治國有功,是個很有作為的宰相。管仲雖然是個明智之人,但也不免一時犯俗,自滿自足起來。他想自己辛辛苦苦幹了幾年,成績也很顯著,該享受享受了。可怎麼享受呢?他想風流一次。
在管仲的治國措施中,做了一件前所沒有的事情——由官家開辦了妓院,以此收入豐盈國庫。當時的妓女來源主要是國家下令在全境選美。被選美女中有個叫田倩的女孩,她出身於鄉野的讀書世家,生得聰穎美麗,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識書達理,胸懷寬廣,且具有政治眼光。隻因家貧,父母才肯於讓她去了那裏。由於她才貌卓然出眾,很快名聲便傳遍朝廷上下。管仲本是一位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可當時也對田倩動了想象。開始他是處於休閑和好奇,優哉遊哉地走進了妓院,可當他見到了這位絕色女子以後,竟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有了毛病,看東西失真了,因為她的美麗太出乎他的想象。時年十八歲的田倩已經知道自己麵對的男人是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家重臣,所以舉止也就不同以往,便不卑不亢地說了句:“鄉女田倩拜見相爺”之後,微微躬身一拜。管仲雖早已為人夫、父,但當與這位容貌傾國、氣質高雅、舉止從容大方、聲音悅耳動聽的女子伸手可及時,他竟然按捺不住激情、顧不得斯文體麵,一把將她攬進懷裏,親昵個不停。
此後,兩人的關係如膠似漆,難舍難離。田倩得寵於管仲,名噪京城,她成了紅極一時的豔妓。再後來,經齊桓公批準,管仲納田倩為妾,從此她脫離了妓院,住到了相府的偏室。
齊魯大地風水好,得天獨厚,人才輩出。管仲為相的同時,有一個名叫寧戚的鄉間才子,也深得知識界的認同。就連深居簡出的田倩也很仰慕他的大名。而管仲由於心胸狹窄,疾賢妒能,深怕寧戚得到齊桓公的器重,影響了自己的前程,所以便千方百計為其設阻,讓他沒有機會見到齊桓公。
寧戚不隻才華橫溢,且心藏報國大誌,曾多次對治國方略提出建議,上書桓公。而這些文書都須經管仲之手,他看了也很佩服。越是這樣他越是不願向上呈送。日子久了,他留中不發的次數多了,寧戚便猜測到是管仲從中作梗。便想邁過這快絆腳石,親自麵見齊桓公。一天,他穿上了牛夫(當時為了備戰,馬匹都被征做軍用,官員們隻有以牛車代步)衣褲,為王府一名官員做禦手,經常駕車外出。一次,齊桓公外出視察,命這位官員陪同。寧戚暗喜,預測到自己的願望可以實現了。當他所駕禦的牛車與齊桓公接近時,便高聲唱道:“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齊桓公聽了,不知道歌唱者是誰,也不明白歌詞意思。便問那位官員說:“這位高聲歌唱者原來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