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登建康賞心亭
“王師北伐了!王師北伐了!”一一六三年五月的一個黃昏,辛棄疾從江陰軍(今江蘇省江陰縣)衙門回到家裏,一把拉住自己新婚不滿一年的妻子範氏,興高采烈地告訴她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打從去年三月辛棄疾活捉張安國南下後,到現在巳經一年多時間了。南宋朝廷把他留了下來,派他到江陰軍擔任簽判。簽判是協助地方長官處理日常工作的文職官吏。對於滿懷殺賊壯誌的辛棄疾來說,這個官職當然是無法施展他的才能,也是難以實現他的平素抱負的,因此他總是鬱鬱寡歡,悶悶不樂。
今天不同往常,在衙門裏,他得到了朝廷軍隊大舉北伐的消息,情緒陡然振奮起來。所以一到家裏,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了範氏。
範氏看到辛棄疾容光煥發,不禁笑逐顏開地問道:“這可是真的嗎?”
辛棄疾對著範氏哈哈大笑:“難道我還會騙你!”
“那你給我仔細講講,好嗎?”範氏笑著要求道。
“哦,這個說來話可長啦!”辛棄疾拉著範氏的手走進內室,然後眉飛色舞地談開了。
原來就在辛棄疾南下的當年——一一六二年的六月,南宋王朝投降派的總頭子趙構把皇帝的位子傳給了趙眘(古“慎”宇,下文均作“慎”),自己當了太上皇。趙慎即位後,很想改變對女真族奴隸主政權屈服的政策。他起用主戰派的元老張浚(音俊jùn)為樞密使(國防軍事最高負責人),統一指揮江淮東西兩路的軍馬,積極準備北伐。張浚起用的消息,嚇壞了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史浩。他對張浚準備北伐的種種措施橫加阻撓,最後在趙慎麵前同張浚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史浩認為,和戰的主動權掌握在金人手中,如果宋軍主動北伐,必然激怒對方,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禍。張浚則認為,根據曆史經驗,金人往往在秋高馬肥的時候南下侵擾。既然敵人已經來書無理索取歲幣和海、泗、唐(今河南省唐河縣)、鄧(今河南省鄧縣)、商(今陝西省商縣)五州的土地,並且揚言要以十萬大軍奪取兩淮,就應該在兩淮地區建立鞏固的防線,在敵人還沒有發動進攻之前,就主動出擊,先發製人。趙慎采納了張浚的意見,於是就在一一六三年的五月,派遣老將李顯忠出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直取靈壁(今安徽省靈壁縣);邵宏淵出泗州,直指虹縣(今安徽省五河縣)。一場振奮人心的北伐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辛棄疾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這次北伐的來龍去脈,範氏聽了非常激動。等到辛棄疾講完,她忍不住問道:“你看這次北伐能夠成功嗎?”
“我相信一定能夠收複咱們的故都汴京!”辛棄疾很有信心地回答道。
“是嗎?”
“當然。讓我慢慢說給你聽。”辛棄疾扳著指頭,如數家珍地說道,“第一,當今的皇上同太上皇大不一樣,他巳經下了北伐的決心;第二,張樞密是主戰的元老,過去長期受著奸賊秦檜的壓製,現在興師北伐,必然人心大振,舉國上下,同仇敵愾;第三,李顯忠是朝廷的老將,過去屢次建立過戰功;最後不要忘了,中原各地,到處是老百姓組成的義軍,他們會主動配合朝廷大軍作戰的!當然,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有利條件……”
範氏笑道:“光顧說話,飯菜都快要涼了。快吃晚飯吧。”
這些日子,在江陰軍的同僚們看來,辛棄疾和以往簡直是兩個人了。過去,辛棄疾見到同僚,態度既嚴肅,又冷淡,沒有多話可講。不了解他的人,總認為他天生一副傲慢性格;自以為了解他的人,背後談論起來,總是說,他在北方立了那麼大的功勞回來,隻做個簽判這樣的小官,當然是不滿意的。隻有範氏最了解他,他是在憂慮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存亡啊!然而現在辛棄疾變了,見人總是發出爽朗的笑聲,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
“你知道嗎?王師巳經渡過淮水啦!”
“咱們的老將李顯忠巳經打敗了女真右翼都統蕭琦的拐子馬,收複了靈壁!”
“嘿,虹縣又給咱們拿下來了!”
“你看,我早說過,宿州(今安徽省宿縣)指日可下,現在怎麼樣?殺死了金賊幾千人,還活捉了八千,宿州已經是咱們的啦!”
“……”
每天,辛棄疾都興致勃勃地向範氏和同僚傳達前方的捷報,一遍,兩遍,三遍,重過來,複過去,象是生怕別人沒有聽清楚,又象是自己說得還不過癮。後來,他們掌握了這個規律,一見到辛棄疾,就先開口問道:“怎麼,今天前方又有什麼好消息?”
“今天沒有好消息。”七月的一天,辛棄疾回到家中,懊喪地回答範氏道,“聽說,敵人派了十萬大軍包圍宿州,咱們的隊伍退到符離(今安徽省宿縣符離集),在那兒打了個大敗仗……”
這形勢惡化的消息,好象當頭一瓢冷水。範氏打了一個寒噤,慌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都怪邵宏淵這個混蛋!”辛棄疾揮起拳頭,狠狠在桌上捶了一下,“他嫉妒李顯忠將軍奪了首功,在敵人大軍包圍宿州的時候,竟然按兵不動,不肯救援,說什麼‘天氣這麼熱,打著扇子還吃不消,哪能在大太陽下麵披著甲衣打仗呢!’這樣一來,雖然李顯忠將軍在宿州消滅了兩千多名敵人,但是孤掌難鳴,隻好連夜撤到符離。敵人乘虛而入,李將軍寡不敵眾,終於……”
範氏不作聲了。她的心情同辛棄疾一樣地沉重。
第二天早晨,辛棄疾滿懷憤懣地到衙門去。他的上司一見到他,就把他拉到內室,低聲對他說道:“辛簽判,今後就別再談論北伐的事了!”
“為什麼?”辛棄疾聽了很奇怪。
“告訴你,張樞密和李將軍他們都貶了官,現在的宰相巳是湯思退了。”
“湯思退?”
“對,就是秦檜的親信,一向主張妥協講和的那一個。聽說現在皇上也改變了主意,決定同金人講和了。條件是咱們大宋皇帝稱金主為叔父,把咱們的唐、鄧、海、泗四州土地讓給金人,每年還要送給金人二十五萬兩銀子,二十五萬匹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