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山,位於蘇州府北郊十餘裏外。安定山本來不是叫安定山,而是叫祁山,隻是因為古時有一位將軍在這座山上平定叛軍,立下大功,為了彰顯自已的功勞,於是把祁山改名為安定山。因為安定山景色幽靜迷人,綠樹成蔭,每年都吸引不少遊人遊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隻聽見一陣朗朗讀書聲從山間小道上傳來。
小道上有一個少年背著書匣媛媛走來,少年身穿白色長袍,衣服上有幾個補丁,顯然少年家境並不富俗,隻有幾件衣服洗換。少年五官端正,眉間帶之一股儒氣,一雙明亮的眼帶著沉穩堅毅的神色,讓人往往忽視少年的年齡,讓人忍不住讚一句,隻是少年頭前麵那光禿禿的腦門和腦後那一條金錢鼠尾令其減去幾分風采。
少年抬起頭看了一下天空,自言自語道:“今天放學時問夫子幾個問題,擔誤了些時間,要走快些,免得娘親擔心。”說完,少年挑了條近路,加快腳步走起來。
少年姓陳名易,蘇州人氏,今年十四歲,出生於光緒三年,自小就聰慧異常,三歲半開始識字,三個月就學會《百家姓》《千字文》,十三歲通過府試,成為童生,是附近十數裏有名的神童。
近路有些狹窄,是附近的村民日久月深走出來的,四周的樹木把大部分的陽光遮住了,隻有些許穿過茂密的樹葉照在小路上,時不時有陣風吹來,讓人感一陣陣涼爽。
陳易家住在朝陽村,距離安定山不遠,大約三四裏路。
陳易走了大約半個時辰,迎麵看到朝陽村。
朝陽村有六十五戶人家,有三百四十六人,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在村旁流過,每天早上都有村姑在那裏洗衣服。
村前有一些田,距離陳易的那塊田有一個身穿粗布衣服的高大少年,陳易向少年喊道:“大牛,你有沒到我娘?”
大牛摸了摸頭,憨厚的笑了笑,喊道:“易哥兒,你讀書回來呀,王二娘剛剛擔了擔柴回家。”
這時,已經是黃昏了,村裏的人家已經燒火煮飯,炊煙從屋裏飄出,媛媛飄向空中。
陳易向家裏走去。村裏的人見到他,叫了一聲“易哥兒,你回來了”。等他走遠,有幾個村姑低聲說道:“真羨慕王二娘,生了這麼一個出息的兒子,才十三歲就通過府試,成為了童生,說不定遲幾年成為秀才,免除差徭呢。”
陳易母親姓王,在家裏排第二,所以別人都叫她王二娘。
陳易自小喪父,是母親辛辛苦苦養大的,小時候寧願自己吃不飽也要供其讀書,母子兩人感情十分好。
陳易的家是一間小小的泥砌成的屋,有些破舊。一進屋,陳易沒有看見母親,大聲喊一聲“娘?”隻聽母親在裏麵應道:“我兒,今天夫子教的都學會麼?怎麼這麼晚才回家呀?”
陳易答道:“都學會了,今天放學時問了夫子一些問題,所以擔誤些時間。”
“我兒等下,娘親快把晚餐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