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常常在吃飯的時候,也要把剛含到嘴的飯粒吐出來幾次,去會見有急事找他的賓客。就這樣周公日夜忙碌、忠心輔政的時候,外新忽然傳出一個謠言,說周公有野,想謀害成主,自己當王。這個謠言越傳越廣,弄得京城內外人心惶惶。
周公聽到這個謠言,派人認真查訪,得知是自己的哥管叔、蔡叔等人編造出來的。他們自以為年長於周公,對周公攝政很不服氣。武庚和他身邊的一群殷商貴族,也處心積慮地想起兵叛亂,便在管叔、蔡叔麵前極力進行挑撥。於是,管叔就派人到處散布“周公將不利於孺子(成王)的謠言。武庚一麵勾結管叔、蔡叔,一麵又派人到徐戎(今安徽北部)、淮突(淮水一帶)、等部族小國聯絡,共謀起兵反周。
周公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便離開鎬京,想去見管叔蔡叔,進行解釋。但管、蔡叔拒不相見。這時京城內謠言越來越多,連成王對周公也將信將疑起來。有一天,成王決定把過去所有存放祭祖禱告文字的金滕都打開來,看看過去祖宗作過什麼指示。當成王看到在一冊書簡上寫著周公請求自己代替武去死的禱告文字時,不禁呆住。他看了遍又一遍,激動的淚水從臉頰掉了下來,連忙派人召集其他人前來,對他們說:“周公真是一片忠心呀!他為國家,為了父親和我,操盡了心血,甚至要以自己的生命來替換我父親的生命,這樣一位最親最好的叔叔,我怎麼會反而聽信奸言,懷疑他老人家呢?”說罷,伏在幾上,號啕大哭起來。召公等人也深為周公的忠誠無私所感動,眼眶裏含著激動的淚水,勸成王回後宮休息。於是,成王立即派人去迎回周公,由周公繼續攝政。從此,成王對周公更信任了。周公在文武官員中的威望也更高了。
管、蔡見離間周公和成王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就公開勾結武庚,起兵叛亂;東方的淮夷、徐戎、等也同時起兵反周。一時,叛亂勢力控製了東方很大一片地區,嚴重地威脅著剛剛建立起來的周王朝的統治。在這嚴重關頭,周公決定率兵東征。經過艱苦的戰爭,周軍終於攻破了商的都城,殺死了武庚;接著,又攻下了管和蔡,處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周軍又乘勝東征平定了夷、徐戎、等部族小國,鞏固了周在東方的統治。
3.封邦建國
周公平息了東方叛亂後為加強對全國廣大地區的統治,便大量封親屬,作為王室的屏藩。
周公的弟弟康叔,是周族中最可信賴的成員。周公把商王統治的舊地,以朝歌為中心,劃定武父(約以河南、河北交界處)以南,以北封給康叔,建立衛國。康叔初封時,周公反複告誡他,要實行文王“明德慎罰”的方針。廣求“殷先哲王”的“保民”辦法。在商政的基礎上加強周的統治。通過這些措施的貫徹,很快就把殷都改造成為周的屬國。
東方以商丘為中心的商代宗邑,早在商代後期已有“宋伯”之國,周公東征平叛後,就分封給、舊貴族中反對紂王比較激烈的微子啟,稱為宋公,使之保持商人的宗祀。作為周公東征主要對象之一的安國,曾與徐人聯合淮夷和其他邦國,結成一個聲勢浩大的反抗周國的勢力。周公將他們的叛亂活動平定之後,便由周公自己受封。命長子伯就封,建立魯國。魯國的封疆:北及泰山之下,東過龜、蒙,峰諸山。附近的若幹小國,都是它的附庸。魯國受封時,分有周王室的各種典策,官司彝器,成了周王室鎮撫徐、淮、夷、以及偏遠“海邦”的重要輔弼。
處於海岱之間的薄姑故地,就由師尚父(薑尚)受封,在營丘(今山東臨淄北)建立齊國。齊國的封疆: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今山東沂水縣北),北至於無棣(今山東無棣縣北)。無論是在武王討伐商紂王朝,還是在周公東征中,都功勳昭著,對周王室忠心耿耿。這次分封,齊國疆域相當大,並且規定對於違抗王室的侯伯之國,齊國有征討伐的特權。這是周王室控製渤海沿岸和萊蕪地區的重要力量。
周的同姓召公被封到燕,召公長子在周公東征平叛後才就封,建都於薊(今北京一帶)。燕國的建立,既可切斷舊族和它的北方同姓孤竹國的聯係,又可.以和周的遠方屬肅慎靠近,成為周王朝東北方的屏障。為了加強鎮守,封成王同母弟叔虞於唐國的故地,建立晉國。晉國設置有“職官五正”的國家體製,要在適應諸夏之族政令的基礎上適當照顧諸戎的傳統習慣,加強了統治。
周初共封71國,姬姓之國有53個,其中屬文王諸子的有16國:管(今河南鄭州)、蔡(今河南上蔡)、鄖(今山東汶上北)、霍(今山西霍縣)、魯、衛、毛(今河南宜陽縣境)、雍(河南沁陽東北)、曹(今山東定陶)、滕(今山東滕縣)、牛、原、部、郇(今山西猗氏縣西)、屬於武王渚子的,有邗、晉、庸(今河南豐縣西南)、韓(今山西芮城縣兩)4國;屬於用公後裔的有凡(今河南輝縣兩南)、蔣(今河南淮濱期思集東北)、鄖、茅(今東金鄉境)、胙(今河南延津)、祭(今河南鄭州北)6國。此外,還有比較疏遠的宗族如虢仲(今河南玎峽)、虢叔(今河南蒙陽虎牢關)等。異姓的親戚之國。除朱、齊外、還有陳(今河南淮陽)、杞(今河南杞縣)、申(今河南南陽市北)、呂(今河南南陽市兩)等圈,廣泛地分布在中原地區內的大小封國,與眾多的舊國錯雜在一起,有利於擴大周的統治範圍,有利於加強周王室的統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