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6月20目,在京都燕京西山尚書右丞宰相府中一個男孩出生了,他就是耶律楚材。
1.生逢家國衰敗,心存致主澤民
耶律楚材出生時,正逢金章宗統治時期。當時,金朝立國已60多年,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金朝開始進入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首先是周邊形勢嚴峻。偏安東南的宋王朝,不時在淮河沿岸挑起武裝衝突;立國靈武的西夏,常與宋聯合侵犯金西部邊境;北邊新起的蒙古,對金虎視眈眈。為了對付三方的夾擊,金統治者不得不增加軍費開支,擴充軍事實力。其次是金朝內部國困民窮。龐大的官僚機構及統治者的奢侈浪費,需大量增加開支;黃河的3次大泛濫又造成了社會經濟的嚴重破壞,影響了政府的稅收;為了彌補財政虧空,金政府大量印行大麵額紙幣,使之與銅錢並行,造成幣製混亂,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再次是金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殺機四起。章宗時,鄭王妄圖發動政變,沒成功被殺;繼章宗而立的衛昭王,繼位後不久,就被權臣胡沙虎殺死。胡沙虎擁立宣宗即被大將術虎高琪殺死。統治集團內部的互相殘殺,使動蕩不安。
麵對“疆土日益縮小,將帥乏人,士兵不能戰鬥,地方百姓流亡,盜賊滋起”的形勢,“為宰執者往往無上下同風,隻以苟安目前為樂,凡有人言當改革,則抑之”、“宰執用人必擇無鋒芒、軟熟易製者”。金朝的局勢已無可挽回。
耶律楚材的金世祖是遼太祖的長子東丹王突欲。遼末,耶律楚材的祖父歸附食朝,被住命為興平軍節度使。耶律楚材的父親博學多藝,金世祖在位時接見翰林待製、禮部侍郎;章宗繼位後,因功升為任禮部尚書,參知政事,後升為尚書右丞。官高權重但是耶律楚材的父親平時仗義疏財,樂善好施,不善於置家。
耶律楚材幼年喪父,家道中衰。在母親楊氏的教育下。夜以繼日的讀書。長大後,博極群書,旁通天文、地理、曆史、算數及釋老、醫術之說,且文思敏捷,下筆為文。
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鋒芒,從燕京遷都到汴州(今河南開封),金朝官員及家屬隨之南去耶律楚材告別家人,隻身留在燕京,任左右司員外郎。次年5月,蒙古軍攻陷燕京,耶律楚材與金朝及家人失去了聯係。在國破家亡之際耶律楚材拜訪萬鬆為師,經過3年的修煉,他成為燕京城著名的佛教信徒。
2.從西征壯誌未酬
蒙古軍統帥成吉思汗在征戰中深感各種人才的重要。當他得知燕京城中有個博學多藝的耶律楚材時,便派專使前來禮聘。耶律楚材欣然前往。經過長途跋涉,耶律楚材來到成吉思汗的行帳。成吉思汗看見耶律楚材身長8尺,美髯宏聲,言談舉止得體,便將其留在自己身邊,加以寵信,親昵地稱其為“吾圖撤合裏”,即蒙語“長髯人”。
次年,成吉思汗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西征,耶律楚材等人隨行。
西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深受成吉思汗重用,他看不起耶律楚材,傲慢地說:“國家正當用武之際,耶律楚材是個儒生,有什麼用。”耶律楚材不卑不亢:“洽弓尚須用弓匠,治天下的難道能不用治天下的匠人嗎?”成吉思汗聽了這番話對耶律楚材日見親用。
西征期間,耶律楚材作為書記官和占卜星相家,工作積極得成吉思汗的信任。成吉思汗指著他對自己的接班人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應當全部委托成吉思汗西征的目的,主要在於以武力掠奪財富,因以儒治國的耶律楚材來講,雖倍受寵用,卻一時難以自己的才智。
3.回燕京小試身手
成吉思汗於西征後返回時病死,由其四子拖雷監國,拖雷命耶律楚材回燕京搜索經籍。
當年成吉思汗隻顧西征,沒來得及製定各種治國製度。因而州郡長變,生殺任情,擄人妻女,搶取貨財,兼並土地,欺壓百姓。燕京留後長官石抹貪婪貪暴,殺人投江。
耶律楚材回到燕京後了解了情況,淒然淚下,立即入奏,請求發出禁令,規定各州郡沒有皇帝的詔書,不得向人民征發,囚犯該判處死刑的必須先將材料上報等待批準。違令者其罪處死。禁令發布後,貪暴之風稍有收斂。
當時燕京城中多有巨盜,尚未天黑,就駕著牛直奔富家,搬取財富,稍不如意就殺人劫貨。耶律楚材將此事上報後,奉命與中使一同查辦。耶律楚材經詢察得知歹徒的姓名。知道他們都是留後的親屬,便將他們全部逮捕下獄。犯人家屬賄賂中使,中使欲從輕處理。耶律楚材向大使申明禍福,大使擔心獲罪,聽從耶律楚材的意見,依法結案,將16名罪大惡極者斬首示眾。燕京地區社會秩序的治理,增強了耶律楚材施展才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