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程,字憲鬥,學輝嶽,生於1596年。祖籍江蘇。明初,其金世祖任湖北雲夢縣縣丞,因獲罪全家被貶,當時的邊關遼東都司的沈陽衛撫順所,自此成為沈陽人。
範文程的曾祖為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曾官至兵部尚書,因受嚴嵩排斥,棄官麗去,其祖父為沈陽衛指揮同知。至其父親時,則一生困苦,未能出仕。
祖、父輩的坎坷經曆,家境的日益艱難,對範文程沉著、剛毅、聰穎、機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範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18歲時考中了沈陽縣學秀才。
當時的遼東,地處明朝東北邊陲。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勢力大為發展。努爾哈赤一方麵接受明政府對他的任命,一方麵不斷征服周圍各部,擴充實力,時時準備與明分庭抗禮。
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認為“帝業已成”,逐建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建都赫圖阿拉。至此,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正式成為與明王朝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割據政權。而此時的明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對內無力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對外無力抵禦後金的侵擾。顯然,明王朝“氣數”將盡。
1.順時勢仗劍謁軍門
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公布具有濃厚反抗色彩的“七大恨”起兵反明,親自率領後金軍,一舉攻占了明朝遼東重要軍事據點撫順。
範文程親赴汗營,“仗劍謁軍門”。努爾哈赤了解到範文程的家世後,便對身邊的各位親王貝勒說:“之後,一定要好好地使用他。”由於範文程熟悉朝綱及規矩,很快即被努爾哈赤選為親隨,當與了參謀,先後參與了攻打明朝遼陽、西平、廣寧等戰役,初現身手。
2.竭忠盡力輔太宗
1626年,努爾哈赤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為『了適應統治區不斷擴大、民族成份日益複雜的形勢,皇太極參照明朝中央政權形式,對後金政權形式,進行了改革。1962年4月,皇太極建立了文館。不久,範文程被選入其中,參與帷幄,成了皇太極的主要謀士之一。在瓦解明朝防護力,招降明朝官兵為後金所用。範文程顯現了他的獨特才幹。
明寧遠總兵袁崇煥,是個有智謀的將領,當年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寧願時,袁崇煥奮死抵抗努爾哈赤的後金軍大敗。努爾哈赤發兵沈陽後,心情鬱悶。患病死。此後,袁崇煥成了清的大敵。
1629年10月,皇太極親統後金軍,繞過袁崇煥的防備,經過明朝防備空虛的地段直趨北京。袁崇煥等聞訊率師支援。雙方在北京城外展開激戰,相持不下,範文程深知崇禎帝多疑便向皇太極進反間計,詐稱皇太極與袁崇煥有密約。明崇禎帝中計,殺袁崇煥,動搖了明朝的軍心,而且為後金軍從容撤退創造了良好條件。
1631年,後金兵在大淩河之役中俘獲大量蒙古兵。兵卒中有人密謀殺死將領後逃跑,此事被皇太極得知,非常生氣,經範文程勸解,免死罪的有500多人。不久,範文程又單騎至明將所固守的營壘,說降其將。皇太極非常高興,把這些降人都賜給了範文程。
1632年,皇太極率10萬後金軍遠征察哈爾蒙古林丹汗,意在徹底打敗東部蒙古,孤立明朝。林丹汗得報後,驅富民及牲畜盡渡黃河。皇太極趕到歸化(今呼和浩特),一無所獲。當時正是進退維穀,計無所出。範文程獻策,唯有深入方為上策,但必須以議和為幌子。皇太極采納此計,一麵致書明朝大同、陽和、宣府等地官員,要求議和,並以10日為限;一麵揮師直奔宣府等地,縱兵擾民,飽掠而還。
1633—1634年間,明朝遼東守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前來請降,範文程奉皇太極之命前往聯絡和安撫。此後,在破旅順、收平島,討朝鮮,平定蒙古等戰役中,範文程都參與了謀劃。
1633年,皇太極建立漢軍八旗,諸大臣都認為範文程為最恰當的人選。皇太極卻另有考慮,他說:“範章京的才幹當然可以勝任這個職務,然而固山額真僅僅是漢軍一個旗的軍事職務。現在我認為他是我的心腹和棟梁之材,所以固山額真的職務就另議吧。”
1636年3月,皂太極改史館為二三院,任命範文程為內閣大學士,作為皇太極的重要謀臣,範文程參與所有重要機密,對內外方針政策的製定,國家機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各級官吏的任命,都有廣泛的影響和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