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廣播電視集團化改革和行政管理體製改革(2 / 3)

可以說,在2001年8月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以貫徹落實中辦發17號文件和蘭州會議精神為契機,廣播電視集團化改革達到了一個高潮,成為廣播電視體製改革的一個亮點和熱點。尤其是中國廣播影視集團的成立,成為集團化改革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當時的眾多媒體在報道中用“中國廣播影視的航母起航了”的大幅標題加以渲染,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持續多年的廣電集團化改革,順應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時代要求,順應了新科技革命和國內國際傳媒激烈競爭的新形勢,順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基本建立後廣電生存發展外部環境的新變化,激發了廣電傳媒內部的活力和發展動力,推進了廣電傳媒內部的結構調整、資源整合、業務拓展和改造升級,推動了廣電傳媒內部的人事、勞動、分配三項製度改革和體製機製創新,進而促進了事業和產業的共同發展,增強了廣電傳媒的綜合實力、經濟實力和傳播能力。

在探索和推進廣電集團化的過程中,一方麵破除了原有的體製性障礙,調整了生產關係,構建了新的體製模式和運營方式,一方麵又麵臨新的問題和障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集團的事業性質和事企混營,必然導致當初電影改革曾經遭遇的“既要公雞下蛋、又要母雞打鳴”的尷尬窘境。針對集團化改革出現的新問題,2006年1月,當時的廣電總局主要負責人,在全國廣播影視局長會議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不再批準成立省(區、市)一級的廣電集團和總台。已經批準成立的,要加大改革力度,在理順關係、精簡機構、整合資源、轉換機製、提高效能上下工夫。”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在事企分開、事企歸位、理順關係、轉換機製方麵有所突破?在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大背景下,四川、上海、湖南三省市率先進行了新的探索。2009年7月、8月、9月,廣電總局相繼批準四川、上海、湖南實施新一輪體製改革方案。

四川、上海、湖南三省市這輪廣電體製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從廣電集團改革入手解決事企不分、事企混營問題。具體做法是:(1)四川省撤銷四川廣播電視集團,將四川人民廣播電台和四川電視台合並為四川廣播電視台,保留兩台的呼號,實行事業體製,由省委宣傳部領導(廣電總局批複中沒有這一句),並由四川省廣電局實行行政管理。(2)上海市撤銷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將上海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合並組建上海廣播電視台,保留原有四個台的呼號,實行事業體製,由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上海市文廣局實行行政管理;將政策允許的影視劇、動畫、少兒、綜藝、體育、生活、科技等類節目製作業務,同可經營性資產合並組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上海廣播電視台出資成立的控股企業集團公司,隸屬於上海廣播電視台。(3)湖南省撤銷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將湖南人民廣播電台、湖南電視台合並組建湖南廣播電視台,實行事業體製,由省委宣傳部和省廣電局領導;省廣電局與廣播電視台實現職能分開、機構分開、財務分離,局長不兼台長,不相互混崗,局由主要麵向直屬單位轉為麵向全社會全行業;湖南廣播電視台將所屬經營性資產資源整合組建成湖南新廣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瀟湘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快樂金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並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三省市的上述體製改革,理順了事企關係和領導關係,實現了事企分開和各自歸位,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的相關規定,有利於促進廣電事業與產業的共同發展,代表著廣電傳媒體製改革的方向和趨勢。雖然這次調整性的深化改革尚在進行之中,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但這應是廣電集團深化體製改革的正確趨向。

從2009年到2011年,這種改革的取向已在省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逐步推開,原有的廣電集團大部分已改建為廣播電視台。至此,全國省級事業性廣電集團隻剩4家,即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福建廣播電視集團、廣東南方廣播影視集團、上海文廣集團;設省級廣播電視總台的有3家:江蘇廣播電視總台、甘肅廣播電視總台、重慶廣播電視總台。上海、湖南、四川、遼寧、山東、北京、天津、安徽、山西、陝西、青海、海南、雲南、貴州、湖北等15個省、直轄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已整合和統稱為廣播電視台,實行事業體製,其經營性資產資源重組為台屬企業集團公司。

二、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

十年間,伴隨著國家行政體製改革的深入和文化體製改革的全麵展開,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也在探索中推進,以構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係、市場運營體係、政府監管體係和中介社會服務體係四位一體的新型廣播電視體製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傳統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體製,實行局管台、局辦台或局台合一,政事不分、管辦不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基本建立、廣電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這種體製顯得越來越難以適應。2001年8月,中辦發17號文件對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總體要求中提出:要“探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黨委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宏觀管理體製。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調控,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關部門監督管理,行業管理和屬地管理相互配合,主管主辦單位職責明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對導向、總量、布局、結構、質量和效益實行宏觀調控”。2003年7月,中辦發21號文件對文化體製改革綜合試點地區的文化管理體製改革提出更為明確的要求:“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行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體製。”“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實行政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加強宏觀管理。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政職能,完善行政審批製度,把好市場準入關。實行依法管理,加強文化法製建設,完善地方文化法規。”2005年12月,中發14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明確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職責,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推進依法行政,改進管理方式,創新管理手段,實現主要以行政手段為主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管理轉變。”這些指導性意見和政策,為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指明了方向,規定了原則,提供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