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播電視體製改革是廣播電視主動適應時代新要求的自我革新
當今時代,我國廣播電視對內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擔負著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引導社會輿論、促進社會和諧,提供精神文化食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等方麵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對外,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開放的國際環境下,各種思想和文化激蕩交彙,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我國廣播電視擔負著塑造國家形象、掌握國際話語權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任和使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曆史時期,廣播電視要肩負起自己的重大責任和使命,主動適應時代的新要求,就必須進行自我革新,從思想觀念到體製機製,從生產、經營、管理方式到隊伍素質、結構,都要通過改革創新來鍛造自己的機體,革新自己的麵貌。體製改革正是達此目標的重要舉措。不斷推進和深化廣播電視體製改革,既是履行職責和使命、應對傳媒競爭和各種挑戰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重塑自身、全麵增強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內在要求。
(三)廣播電視體製改革必須與國家總體改革同向而行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就加快和深化經濟體製改革、政治體製改革(包括行政體製改革)、文化體製改革和社會體製改革,製定和推出相應的方針政策,並作出工作部署。廣播電視體製改革與上述國家層麵的總體改革密切相關,又是文化體製改革的重點領域,因此必須與之同向而行。無論是改革的思路、方向,還是改革的目標、措施,都應當符合國家總體改革的方向、目標和基本原則。比如,行政體製改革和文化體製改革確定的政企、政事、管辦和事企分開的原則,是國家總體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不可逆的趨向,廣播電視行政體製改革和集團化改革必須同向而行,而不能特立獨行,否則就難以持久運行或存在。四川、上海、湖南的集團化改革,最終回歸事企分開的模式,就是明證。中國廣播影視集團和北京廣播電視集團成立不久便被迫撤銷,則是這方麵的一個深刻教訓。現有廣電集團宜及時通過深化體製改革,解決好這個體製性問題。
(四)廣播電視體製改革應當秉持理性思維與漸進方略
理性思維,就是理智冷靜地思考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實事求是地觀察、分析、判斷事物走向和利弊得失;漸進方略,就是謀改革、訂方案、作決策,要遵循事物發展客觀規律,遵守重大事項決策要經過調查研究、科學論證、民主決策的程序,充分考慮改革的預期目標、實施步驟、承受程度和成本代價,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必須承認,廣播電視較之其他文化和傳媒部門,既具有其共性的一麵,更具有自己特性的一麵。從性質上看,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喉舌與大眾媒介的結合;從結構上看,廣播電視是傳播的網狀結構與體製的塊狀結構的結合;從業務上看,廣播電視橫跨傳媒、文化、信息三大領域,獨具一格;從要素上看,廣播電視無論是物質裝備還是隊伍構成,科技含量或比重很大;從管理體製上看,廣播電視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製,與現行政治體製、行政體製和政權架構相一致;從目的性看,廣播電視追求的目標,是傳播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社會效益高於經濟利益。廣播電視的這些基本特性,決定它的改革尤其是體製改革的複雜性和高難度。中國廣播影視集團從成立到撤銷的教訓在於:其一,集團定性為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缺乏現行法律根據,與現行財政、資產、人事製度相抵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根本無法運行。其二,集團沒有實行真正的整合,成員單位均為獨立法人單位,人、財、物等資源不能統一配置,集團總部僅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與廣電總局重疊,這種頂層體製設計與現代企業集團模式相去甚遠。其三,組建集團方案的製訂,缺乏調查研究和應有科學論證,在上級的催促下,決策也很倉促。這就注定了這個集團難以持久的命運。體製改革的探索,難免出現失誤,但這個失誤的教訓值得後人汲取。秉持理性思維與漸進方略對待體製改革,該有多麼重要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