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廣播電視體製改革,經過十年的艱辛探索,從總體上講,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顯著的成效,走出了一條新的路子,有力推進了這個時期全國廣播電視的全麵、快速、持續發展,從而為新階段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和有力的文化支撐,也為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譜寫了輝煌的一章。
十年廣播電視體製改革取得的成效,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一是有效地推動了廣播電視從業人員的思想解放和觀念轉變。在體製改革實踐中,廣播電視工作者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通過深入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央關於文化體製改革的一係列重要文件精神,思想觀念經曆了又一次全麵深刻的洗禮,從對廣播電視基本屬性、功能、地位、作用的再認識,到競爭、創新、融合、資源、品牌、效益等觀念的樹立,從構建現代傳輸傳播新體係理念的提出,到實行科學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文化自覺的增強,都表現了這一時期思想觀念領域的重大突破和轉變。這是十年體製改革得以持續深化、事業產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這也是一種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對改革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的人的因素。這是彌足珍貴的思想與精神財富。
二是有效地推動了廣播電視體製轉型和機製創新。十年的體製改革,涉及廣電領域各個層級各個方麵,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下建立起來的廣播電視體製機製已經發生重要的變化,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體製機製正在向“三分開”轉變,傳統的廣播電視封閉式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不同程度得以改進,一個充滿活力的內外競爭機製正在生成,以構建公共服務體係、市場運營體係、政府監管體係和社會服務體係為基本框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廣播電視新體製的目標,正在實踐和推進之中。
三是有效地推動了廣播電視事業與產業的共同發展。十年間,廣播電視事業與產業雙輪驅動,協調發展,取得很大的成就。以2000年與2010年對比,廣播與電視覆蓋率分別從92.74%和93.65%,提升到96.78%和97.62%;廣播與電視節目年製作量分別從404萬小時和87.1萬小時,提升到681.4萬小時和274.2萬小時;廣播與電視節目年播出量分別從741.5萬小時和433.5萬小時,提升到1266萬小時和1635萬小時;有線電視用戶從8476萬戶提升到1.88億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從零開始提升到8870萬戶;廣播電視年總收入從430.98億元,提升到2301.87億元。從這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這期間全國廣播電視總體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大大增強,發展水平也達到了曆史的新高。
四是有效地推動了廣播電視自身的現代化進程。廣播電視是文化和傳媒領域裏科技含量高、技術裝備重的一個部門,它的現代化主要倚重於高科技的應用和各個環節先進技術裝備的配置,當今則主要體現在它的數字化、網絡化水平。十年間,在改革開放和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廣播電視全麵數字化已邁出了關鍵性的一大步。到2010年年底,全國國家級、省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已基本實現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播出、存儲、使用、管理各個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部分大中城市廣播電台、電視台也逐步實現台內的數字化、網絡化運行和管理。衛星傳輸已全麵實現數字化。有線傳輸數字化率已達到50.75%。地麵無線傳輸已有部分實現數字化。高清晰度電視已成功播出並取得良好效果。網絡廣播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廣播電視、IP電視等新媒體成功崛起,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並構成現代多媒體聯動傳播新格局。廣播電視現代化不斷向前推進。
回顧和總結新世紀頭十年廣播電視體製改革進程,主要經驗和啟示是:
(一)廣播電視體製改革是推動廣播電視發展的強大動力
2003年,廣電總局在廣播影視改革發展專題調研中發現,廣播影視改革發展中麵臨的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集中表現在五種障礙,即觀念性障礙、體製性障礙、政策性障礙、區域性障礙和利益性障礙。並且認為,體製性障礙是廣播影視業改革發展中最關鍵性的障礙,嚴重影響著廣播影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決革除影響廣播影視發展的體製弊端。這表明,在新階段要實現廣播電視大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通過實施和推進廣播電視體製改革來消除體製性障礙,推動廣播電視事業和產業大發展。十年改革發展曆程已經證明,正是體製改革的突破和體製性障礙的排除,才使廣播電視人的活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激發和釋放,廣播電視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進而推動廣播電視事業和產業快速發展。體製改革的確是廣播電視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