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準則明確了中國電視收視率調查行業所應遵循的基本規範和執行標準,為電視收視率調查機構提供明確可行的操作規範,有效地保障數據提供方、數據使用方和被調查者的合法權益,推動和促進了整個電視收視市場調查行業的健康發展。
按照國家標準委員會的要求,中廣協會於2010年5月正式向該委員會申報推薦性國家標準項目,該項目的名稱為《電視收視率調查服務要求》,並成立了項目小組。同時,協會還著手建立以《中國電視收視率調查準則》為基礎的收視率調查第三方監督機構。
此外,從2007年4月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等機構推出年度性報告——《中國電視網絡影響力報告》。中國電視網絡影響力評選活動每年舉行一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單一依靠“收視率”評價電視節目的傾向。
(二)維權工作
反映行業訴求,維護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合法權益,是行業協會的重要職能。幾年來,中廣協會在這方麵做了許多工作,進行了一係列的探索。
1.做好維權的基礎工作
中廣協會在2010年開展了廣播電視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都有哪些權益的問卷調查。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編輯、記者、主持人、攝影、攝像等從業人員對享有哪些權利、哪些權益容易受到侵害還有模糊認識。在新聞實踐中特別是在行使輿論監督職能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被阻撓采訪、恐嚇、打罵、損毀設備、甚至被非法拘禁、打擊報複等事件時有發生,正當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為了深入開展這方麵的研究,中廣協會向31省、市、自治區廣播電視協(學)會、中央三台學會、海峽之聲廣播電視學會下發了“廣播電視工作者自律維權調查表”。調查表比較全麵地反映了當今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自律和需要維權的各種情況。中廣協會把反饋的情況整理成廣播電視行業維權調查報告,為今後搞好行業協會的維權工作奠定基礎。
2.發布《中國有線電視網絡企業成本核算體係研究報告》
我國有線電視企業目前正麵臨著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需要重新定價的重要任務。但是,由於我國有線電視曆史上脫胎於事業體製,沒有成本核算的規範,因此,當社會上有人對成本提出質疑時,往往不能有效應對,從而在定價工作中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麵。
中廣協會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究,於2008年完成了《中國有線電視網絡企業成本核算體係研究報告》,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工作。根據單位申請,中廣協會先後以不同的方式為江西、河南、廣西、廣東、天津、黑龍江等省級網絡公司提供了定價谘詢服務,並與國家物價管理機構溝通,最大程度上維護了行業的根本利益。
3.製定《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辦理維權工作辦法》
該《辦法》明確提出了中廣協會的職責是,依法維護廣播電視行業和從業人員的正當工作權、著作權、名譽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保護廣播電視行業和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廣播電視行業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實現,促進廣播電視事業及產業的繁榮和健康發展。
《辦法》規定,中廣協會受理投訴的範圍包括:(1)廣播電視從業人員在正常工作中受到阻撓、恐嚇、暴力脅迫、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等;(2)廣播電視行業和從業人員在從事報道、播出、拍攝、製作等正常工作時遭遇圍攻、攻擊、破壞等;(3)廣播電視行業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其他情形。
幾年來,中廣協會先後處理了一些電視台在采訪中受到各種侵害事件,維護了記者的正當權益。
三、行業協會履行職能的局限和原因
近些年,中廣協會在履行行業協會職能方麵做了一些工作,但與中央對行業組織的要求和廣電發展實際需求還有差距,原因如下:
(一)外部環境
1.關於行業組織的立法滯後
我國還沒有關於社團的實體法。目前,關於社會團體和行業組織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和規定主要有:《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等。隻有廣東省製定了《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但僅是地方性法規。所以,應該建立健全行業組織相關法律法規體係,將行業協會發展納入法製化軌道。
2.政府轉變職能滯後
中央一再要求各級政府轉變職能,把適合行業協會履行的職能委托或轉移給行業協會。行業協會要切實履行好服務的宗旨,擴大服務領域,增強服務本領,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但是,政府部門不願意把一些可以交給行業協會的職能放權給行業協會。通過行政體製改革真正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才能使行業協會發揮應有作用。
3.政府購買服務的意識滯後
國家要求各級政府建立政府購買行業協會服務的製度,對行業協會受政府委托開展業務活動或提供的服務,政府應支付相應的費用,所需資金納入預算管理,但是,有些政府部門對此缺乏應有認識。
(二)內部環境
1.行業協會創新和開拓意識不夠
從全國行業協會總體情況看,隻有部分協會活動比較正常,許多行業協會活動少或根本沒有活動;許多行業協會對如何維護會員的權益和為會員提供服務做得不夠,吸引不了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入會,導致行業協會會員少,代表性差,在本行業的威望低。行業協會對如何維護行業和會員的利益,還處於摸索階段,創新和開拓不足。
2.專業人員匱乏
行業協會有專職人員的並不很多,有的協會是同級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兼做,缺乏懂法律、政策、懂技術等的專業人才,沒有能力承擔政府部門轉移的職能和能夠勝任政府購買的服務。
3.資金嚴重不足
大多數行業協會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收取會員繳納的會費,由於會員少而國家的財政支持不足,所以普遍經費緊缺。中廣協會也是資金不足,開展活動困難,會員凝聚力弱,維護行業權益的工作難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