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廣播電視隊伍建設的主要措施和成效(3 / 3)

一是突出教育培訓重點,豐富教育培訓內容。認真抓好各級廣播影視管理部門領導幹部、事業企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培訓,以廣播影視依法行政、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民主集中製為重點,以廣播影視基本知識、基本情況、基本規律為主要內容,通過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以及宏觀決策、駕馭全局、綜合協調的能力,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和推進廣播電視又好又快發展的本領。在組織開展人才培訓工作中,突出強調能力建設,重點培養各類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根據廣播影視發展對各類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完善能力建設標準和教育培訓內容,對不同類別崗位強調不同的內容。以黨的宣傳、文藝方針政策、職業精神道德、專業知識技能為重點,加強對廣播影視新聞宣傳、藝術創作人員的培訓;以廣播電視安全播出製度、數字技術、傳輸技術、監測技術和快速反應能力為重點,加強對廣播電視傳輸業務技術人員的培訓;以廣播影視政策法規、現代管理知識和能力培訓為重點,加強對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在關係廣播影視改革發展的一些重要領域,以提高創新能力和更新知識為主要目的,進一步健全廣播影視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係。通過不同的培訓,重點培養一支善於推動廣播影視宣傳創新、藝術創新、科技創新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基礎建設,拓展教育培訓渠道。加強廣播影視骨幹培訓機構建設,發揮其主渠道作用,提高服務廣播影視隊伍建設、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的能力。除了發揮本係統的教育培訓機構作用外,還廣泛借助社會力量,與清華、北大、人大、中國傳媒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培訓廣播影視各類人才。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選聘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較高政策理論水平、紮實專業知識、豐富從業經驗的專家充實專兼職培訓師資隊伍,完善專家信息庫,創新專家聯係製度。加強培訓項目和教材建設,以廣播影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技能訓練為基本框架,研究開發一批適應廣播影視發展需要、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重點培訓項目和培訓教材。

三是創新教育培訓機製和方式。逐步形成以培訓需求為導向的計劃生成機製,按照發展需要、崗位需求和人才成長需要,製定年度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模式,加強培訓需求調查分析,探索研究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模擬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視培訓質量評估機製,建立教育培訓登記製度。探索建立培訓項目質量評估製度,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建立培訓等級考核製度,將培訓考核結果作為幹部考核的主要內容和任職、晉升、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緊密圍繞廣播電視中心工作,加強在崗人員的教育培訓。著眼於提高從業人員本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科學設置培訓班次,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優勢資源開展實踐培訓,加強與社會教育培訓資源和境外傳媒培訓機構的聯係與合作。積極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做到傳統方式和現代化手段相結合,擴大培訓覆蓋麵。

四是不斷加大經費投入,確保培訓經費。各級廣播影視部門加大人才培養投入力度,大幅增加教育培訓經費投入,有些單位還設立了教育培訓專項資金。與此同時,規範培訓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率,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經費保障機製。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到2010年全係統培訓經費投入由五千二百多萬元增加到1.5億元。

七、繼續深化人事製度改革,推動人才隊伍建設

廣播影視係統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人才工作體製機製創新,進一步健全人才考核評價和激勵保障機製,完善人才職業生涯發展機製,建立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使用機製。

一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動的人才市場機製。發揮市場在廣播影視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優秀人才充實廣播影視隊伍;運用供求和競爭機製,促進廣播影視行業和單位內部合理配置人才資源。鼓勵和促進廣播影視人才的合理流動,促進實現人才的市場化配置。維護廣播影視單位和專業人才的合法權益,保證人才流動的合法有序。在廣播影視係統建設和扶持一批基礎紮實、功能完善、了解和熟悉廣播影視人才市場運作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積極引導人才向基層、艱苦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等廣播影視發展最急需的地方流動。鼓勵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兼職、定期服務、谘詢等方式進行流動,逐步打破單位、部門、身份、地區界限,探索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機製。

二是探索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機製。根據各類人員的崗位要求,製定科學的考評標準,從規範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入手,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係。積極探索主題明確、各具特色的評價方法,開發應用現代人才測評技術,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結合廣播影視工作實際,探索以思想政治建設、管理能力、工作實績、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實績考核評價標準,增強幹部實績考核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企業經營管理幹部的考核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逐步完善反映經營業績的財務指標和反映綜合管理能力等的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考核體係,突出對經營業績和綜合素質的考核。探索廣播影視行政管理部門、事業、企業單位領導幹部分類管理辦法,逐步實現分類管理。采用量化的、注重實際能力的、更加客觀公正的職稱評價指標和評審辦法。促進年輕人才培養,傳承業務品質和行業準則,激活人力資源潛能。

三是探索建立有利於各類人才創新的激勵保障機製。多年來,廣播影視係統根據國家有關人事製度改革的政策,積極探索人事勞動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建立完善廣播影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製度,推行符合廣播影視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製度;探索建立企事業單位管理體製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能力和業績為主要評價指標的人才考核評價和激勵機製。如中央三台和部分省級電台、電視台強化業績考核,在收入分配上向一線傾斜,有效調動了一線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中央電台、國際台、北京電視台等單位積極探索加大對人才的有效激勵和保障,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結合績效考核的績資工資分配辦法,使收入分配向關鍵要害崗位、重要優秀人才和突出貢獻者傾斜,建立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的薪酬製度。

十年來,廣播電視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其基本經驗是:中央高度重視幹部人才工作,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製定和出台一係列關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規劃和重大部署,為加強廣播電視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人事、勞動、分配製度改革政策的實施,為廣播電視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導和支持;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和多層次、多渠道、多規格的專業教育體係和再教育體係的形成,為廣播電視培養培訓了大批專門人才,促進了廣播電視隊伍建設和人才結構的優化;廣播電視事業產業快速發展對人才層次、素質、和知識結構的新要求,打破了原有人力資源構成,形成了以本科為主,專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國外專家、留學學成回國人員等多學曆、多層次、多渠道人才彙聚融合並涵蓋新聞宣傳、藝術創作、工程技術、經營管理等各專業門類的廣播電視人力資源體係;廣播電視體製改革創新推動了人力資源服務體係的不斷完善和廣播電視人才隊伍管理製度的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