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廣電總局發放首張IPTV牌照給上海電視台,批準其經營以電視機、手持設備為接收終端的IPTV傳播業務。
5月10日~11日,全國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現場會在大連召開。會議強調整體轉換原則是“政府領導、廣電實施、社會參與、群眾認可、整體轉換、市場運作”。
5月27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建立第二批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的通知》,確立深圳市動畫製作中心、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動畫產業園、蘇州工業園區動漫產業園、無錫太湖數碼動畫影視創業園、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彙通動畫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二批國家動畫產業基地。
6月1日~5日,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
7月11日,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所屬的“SMG手機電視台”正式開播,標誌著中國內地首個由傳媒機構全程提供語音內容支持、通過通信無線網絡實現語音資訊實時或延時互動傳播樣式的誕生。
7月2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辦網銀河網絡電台(www.radio.cn),實現固定網、移動網、廣播網絡三網合一。
8月4日,文化部、廣電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幹意見》,提出進一步規範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工作,並明確提出了允許事項和禁止事項。
9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強非公有資本、外資進入廣播影視領域和廣播影視產品進口管理的實施辦法》,明確規定非公有資本可以投資參股國有廣播影視機構控股51%以上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企業,開展音樂、科技、體育、娛樂等節目製作。
10月15日,山東省青島市舉行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竣工儀式。青島市是中國第一個成功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城市。同日,國家863“十五”專項——高性能寬帶信息網互動電視業務開通。
10月19日,經廣電總局批準,全國第一家廣播分台——遼寧人民廣播電台大連分台開播。
12月7日~11日,首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在雲南昆明舉行。第一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中國雲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立。
2006年
2月27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肯尼亞內羅畢調頻電台正式開播。這是中國在境外建立的首座調頻電台。
4月6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印發〈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5月1日起,取消原有的“電視劇題材規劃立項審批”製度,實行“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管理暫行辦法”。
4月12日,我國首部廣播影視年度報告《2006年中國廣播影視發展報告》(廣電藍皮書)正式出版發行。它全方位展示了我國2005年廣播影視行業發展狀況,深入研究了廣播影視發展改革的重大問題,分析了廣播影視未來的發展趨勢。該報告由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編寫,每年出版一部。
4月27日,經廣電總局批準,中央電視台獲得以計算機、電視機、手機為終端開辦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業務的許可,全麵進軍網絡電視、IP電視、手機電視等新視聽媒體領域。
6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中宣部關於進一步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幹經濟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6]43號),規定今後電台、電視台等廣告媒介單位按經營收入的3%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7月11日,廣電總局印發《國產電視動畫片製作備案公示管理製度暫行規定》。該規定明確取消國產電視動畫片題材規劃立項審批製度,實行國產電視動畫片(含合拍電視動畫片)製作備案公示管理製度。
7月18日,廣電總局與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關於整頓廣播電視醫療資訊服務和電視購物節目內容的通知》,要求各地認真清理和整頓群眾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醫療谘詢服務節目,以及要求暫停播出介紹藥品、醫療器械、豐胸、減肥、增高產品的五類電視購物節目。
7月24日,廣電總局印發經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意的《國家廣電總局廣播影視改革工作方案》。該方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按照全國文化體製改革工作會議的部署,結合廣播影視工作實際,就進一步深化廣播影視改革提出了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8月29日,廣電總局批準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互聯網上開辦視頻點播、在移動通信網上開辦手機廣播、在IP電視試點地區開辦視頻點播等業務。
9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提出了做好新時期“村村通”工作要按照“鞏固成果,擴大範圍,提高質量,改善服務”的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廣播電視建設成果,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水平,逐步消除“盲區”,增加收聽收看節目套數,豐富服務“三農”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建立健全推進“村村通”工作的長效機製,構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係。
10月26日,廣電總局頒布了自主研發的移動多媒體廣播行業標準。該標準用於麵向各類移動便攜式終端,提供廣播電視節目和信息服務,開展移動多媒體廣播業務。它的實施將填補廣播電視在移動接收服務方麵的空白。
12月11日,中央電視台手機電視正式開通,觀眾能收看CCTV—1、CCTV—2等8套同步播出的電視節目。
2007年
3月18日,央視動畫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該公司是中央電視台全額投資的國有新型文化企業,由原青少中心動畫部整建製轉製而成。
4月9日,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召開全國農村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工作會議。會議主要是動員和部署全國農村無線覆蓋工作。
7月10日,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強移動數字電視管理的通知》,進一步規範移動數字電視業務發展秩序,牢牢把握掌控權,加強節目內容監管。
8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若幹意見》(中辦發[2007]21號),提出要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
8月,全國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基本完成了轉星調整任務,實現了既定目標。此次轉星調整將原有的六顆衛星上傳輸的中央和各省廣播電視節目全部轉到鑫諾3號和中星6B上,原鑫諾1號衛星上的電視節目和數據廣播業務全部轉到亞太6號衛星Ku頻段轉發器上。與此同時,全國共調整了兩千多萬麵地麵衛星接收設施。
9月,全國衛星模擬電視節目頻道全部關閉,此舉標誌著中國廣播電視節目衛星傳輸正式進入全數字時期。
10月5日,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在青島實驗成功。青島成為全國八個試點城市中第一個成功實驗的城市。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是一套麵向手機、PDA、MP4、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移動終端的係統。
12月18日,中央電視台正式與國際奧委會簽約,宣布中央電視台新媒體平台CCTV.com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互聯網、手機轉播機構。CCTV.com成為唯一一家擁有中國內地和澳門地區奧運新媒體轉播權的機構。
12月20日,廣電總局、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總局令第56號),並於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該規定涉及互聯網視聽節目業務的資質審批、業務範圍、運營規定、懲處措施等。
12月6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車載、樓宇等公共視聽載體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凡通過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及其他信息網絡在車載、樓宇、機場、車站、商場(商鋪)、銀行、醫院及戶外公共載體播放視聽節目必須經過依法審批。
2008年
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稅務總局、國家廣電總局等六部委聯合出台的《關於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若幹政策》(國辦發[2008]1號),該政策從明確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目標、優化投融資環境、加強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推動技術進步、加強市場培育和監管、推進三網融合、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七個方麵提出相關政策措施。
1月11日,全國廣播電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通過了《移動多媒體廣播第5部分:數據廣播》行業標準。該標準具有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於推動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業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月20日,廣電總局召開北京、上海等八個重點城市地麵數字電視推進工作會議,國標地麵數字電視在全國的推廣工作正式啟動。
5月1日,中央電視台高清綜合頻道正式開播。該頻道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麵數字電視國家傳輸係統標準,標誌著中國高清數字電視發展階段到來。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廣電總局安全播出調度指揮中心立即啟動全國安全播出應急預案,通過預警係統向四川、重慶等省(市)廣電係統發出緊急指令,要求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及時報告災情。
6月9日,中國廣播電視直播衛星“中星9號”成功發射。該星采取不加密方式傳輸廣播電視節目,承擔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視節目對廣大農村地區的覆蓋任務,特別是解決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