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4月18日,廣電總局發布《有線電視視頻點播管理暫行辦法》(總局4號令)。本辦法對申請開辦有線電視視頻點播業務的資格以及視頻點播節目的著作權保護等多方麵作了規定。
6月16日~17日,由廣電總局舉辦的“繁榮國產動畫片現場會”在上海召開,會議傳達了中央領導同誌關於繁榮國產動畫片的重要指示。
7月1日,全國有線電視台與無線電視台合並工作全部完成,開始使用新的台標、呼號,並調整了節目設置。
7月,國家廣播電視光纜幹線網正式投入運行。
8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共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於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若幹意見》(中辦發[2001]17號),明確了建立新形勢下保證黨委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宏觀管理體製和保證正確導向、富有經營活力的微觀運行機製的目標。
8月28日,廣電總局政府網站(www.sarft.gov.cn)正式開通。
12月3日,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出席紀念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丁關根同誌受黨中央的委托在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向從事我國對外廣播工作的同誌們表示熱烈祝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毛致用出席紀念大會。
12月6日,中國廣播影視集團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劉雲山受丁關根委托到會祝賀並發表講話。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局長、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管委會主任徐光春發表講話。
2002年
2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廣電總局視察,對廣播影視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丁關根陪同視察。
3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廣電總局、公安部、信息產業部、外經貿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衛星電視廣播地麵接收設施管理的意見》。
3月12日,廣電總局召開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管理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有線電視網絡安全管理工作。
4月2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有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安全管理辦法》。
5月21日,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組建的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機構——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6月25日,廣電總局麵向全國發出《衛星電視節目應急播出1號預案》,並製定中央衛星電視節目應急播出2號和3號預案。
7月,全國省級電視台公共頻道全部開播,部分市、縣已開始實施公共時段的節目插播工作。
12月24日,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強網上傳播廣播電視類節目管理的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該細則規定開展網上傳播廣播電影電視類節目業務,必須報廣電總局批準。鼓勵、扶持廣播電台、電視台將本台節目上網播出,拓展網上節目傳播陣地。
2003年
1月7日,廣電總局頒布的《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總局15號令)開始施行。該辦法適用於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開辦各種視聽節目、播放(含點播)影視作品和視音頻新聞、轉播或直播廣播電視節目等各類活動。2004年7月6日,廣電總局修訂出台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總局39號令),自10月11日起施行。廣電總局第15號令同時廢止。
1月8日,中央編辦批複,同意成立國家廣播電視安全播出調度中心。
5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開始試播。
6月6日,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和電視劇製作管理辦法的通知》,通知提出社會各類投資、谘詢、發行公司或機構,從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務,可由省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實行行業管理,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進一步向社會開放。
7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於文化體製改革試點工作意見》(中辦發[2003]21號),將浙江廣電集團、山東廣播電視總台、南京廣電集團、深圳電視台、廈門電視台等7家廣播影視單位列為文化體製改革試點單位。
8月17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市(地)、縣(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職能轉變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決定調整地市電視台自辦節目頻道數量,調整縣(市)廣播電視台自辦頻道向播出時段的轉變,設立省級和市級電視台公共頻道等。
8月24日,首屆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廣博會融展覽、展映、交易、頒獎、研討五大功能為一體,其主體活動包括首屆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第十二屆北京廣播影視設備展、“飛天獎”、“星光獎”頒獎活動、“華表獎”頒獎活動、第七屆“北京放映”活動和第八屆國際廣播電視技術討論會等。展覽麵積近6萬平方米。作為國家級、國際性的廣播影視年度盛會,此後每年舉辦一屆。
11月1日,胡錦濤總書記對中央電視台開辦少兒頻道作出重要批示。
11月8日,以“中國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為主題的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北京圓滿結束。“論壇”簽署了《中國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北京宣言》。
12月4日,廣電總局發布《境外衛星頻道落地管理辦法》,廣電總局負責對境外衛星電視頻道落地實行歸口管理,對境外衛星電視頻道落地實行審批製度,並於2004年1月10日起施行。
12月10日,廣電總局批複同意成立我國第一個影視產業試驗區——浙江橫店影視產業試驗區。
12月14日~20日,首屆廣州國際電視紀錄片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2004年12月改名為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GZDOC),以後每年舉辦一次。
2004年
3月,廣電總局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成立。
4月20日,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幹意見》。該意見為中國影視動畫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
6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為廣電總局直屬的廣播影視政策研究機構。2007年2月28日,更名為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
7月20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建立和完善信息網絡視聽節目監控係統的通知》,決定設立“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監管中心”,北京、上海、廣東廣電局設立三個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監管分中心,其他各省、市、區及重點城市廣電局設立監控技術係統。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廣電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於鞏固和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4]60號)。
8月4日,民政部批複廣電總局,同意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更名為“中國廣播電視協會”。12月21日,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召開了更名大會。
8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編辦、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法製辦《關於在文化體製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建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意見》(中辦發[2004]24號),要求調整歸並市、縣兩級的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分級設立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決定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確定在北京、上海、重慶、浙江、廣東、沈陽、西安、深圳、麗江等9個地區進行試點,整合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有關行政執法隊伍,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取消省和自治區所屬的文化行政執法機構。
12月8日,廣電總局決定建立我國首批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經廣電總局局務會議決定,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三辰卡通集團、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湖南金鷹卡通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動畫產業園、常州影視動畫產業有限公司、上海炫動卡通衛視傳媒娛樂有限公司、南方動畫節目聯合製作中心建立首批產業基地;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動畫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建立首批教學研究基地。
2005年
1月11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對衛星廣播電視節目播出通道加強管理的通知》,嚴格要求各單位必須保證上星節目頻道不得插播與上星節目頻道無關的節目;不得利用播出上星節目頻道的衛星轉發器傳送非播出節目或節目素材。
2月,廣電總局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開發性金融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確定開發銀行在2005年至2010年間,將每年提供100億元、總計500億元人民幣的長期貸款,用於全國各地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
3月4日,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實施〈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經批準已設立了合營企業中的境外合作方和總局已批準設立的合營企業,原則上不得再申請設立第二家。
3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文化體製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若幹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和《關於文化體製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幹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
4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幹決定》(國辦發[2005]10號)。該《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廣電領域的資本準入門檻,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發行、廣播影視技術開發運用、電影院和電影院線、農村電影放映、廣告、動漫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