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2 / 2)

四百年的發展,古宅院氣勢堂皇,按照家庭成員、地位尊卑,古宅裏的建築使用都有嚴格區分,從裏到外,先是祖祠,然後是老爺的住所,到長子的住所,依主次而排,男仆女傭的安置,媳婦如何和公公婆婆請安都非常講究,雖然其帶有濃重的封建色彩,但卻反映出古代人的聰明才智,才有了今天展現給後人的恢宏的古建築。

大蘆村的大氣還表現在它並非是藏在青山黛綠、下自成溪的如畫風景中,而是得益於它天然的開寬與樸拙。大蘆村勞氏祖先如此大規模地建造這等恢宏的古宅院,讓今人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大氣魄。即使到了晚清或民國時期建造的三達堂、東園別墅等建築物也是屋脊屋迭,縱橫有序,連綿起伏,蔚為壯觀。加上村後高坡上那一溜排開的蒼勁挺拔如華蓋的千年羃木老樹的儼然守護和相襯,使得大蘆村古民宅更顯古樸與雄渾。

應該說,大蘆村古宅院的匾額和楹聯是整個建築群的靈魂所在,無不體現出勞氏家族家世之顯赫,家教嚴謹,學識淵厚,為友達放等可資可鑒的民風。這些或雕刻或掛貼於門口、廳堂的字跡有的清晰可辨,有的模糊難認,內容涉及修身、創業、報國等,這些大都是主人創作,少數為官達顯貴贈送,如馮敏昌贈給宅主勞自榮的詩:“黃花晚節香仍在,翠柏奇枝歲轉增。”珍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遺墨的巨幅拓片“忠孝廉節”等。這些匾額、楹聯皆洋洋灑灑,或雋永耐賞,或深邃含蓄,或妙趣盎然,仿佛是詩詞大集燴,多少給古宅院煉鑄了豐盈的文化底蘊。我們還可以從這座曾有過上千人居住的宅院裏,去想象它昔日的莊嚴與繁華。

其實,中華民族的曆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輝煌燦爛的人文建築,我肯定大蘆村不是最老最好的,甚至隻是屬於較差的。但能夠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又還有多少呢?古宅院的毀壞如是出於天災,那是老天不祝福,怪不了誰,可悲的是,大多數古建築的消失卻是人類自身的破壞!如今我邊走邊看著這座古老文明尚在的實物,麵對著建築和保護大蘆村古宅院的祖祖輩輩和今天的人,我始終懷著一種敬意,因為,人類最偉大的不朽,是在於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精神創造成果。

1999.8.

靈山靈水

靈山因盛產荔枝而知名,但最令人留戀的,是山城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