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祖芬
一如川西的共生礦,豐富得令人驚喜,令人感動,令人感極而泣!
富翁自殺前,留下一紙遺書,上麵隻有兩行字:“把家具還給民生公司,好好跟孩子們過。”
這是1952年初。富翁創辦的民生公司光是在海外就為新中國保存了兩千餘萬美元的資產。如果按時下實際價值計算,可能已超過一億美元。當然還有在大陸的資產。
但是富翁自己不拿民生公司的股份,連住房也是借的銀行宿舍,連家具也是向民生借的。所以,他走的時候叮囑發妻的,是“把家具還給民生公司”。與盧作孚同歲的梁漱溟說:“作孚先生胸懷高曠,公而忘私,為商不有,庶幾可比於古之賢哲焉。”
這是一個沒有錢的富翁。
這是一個為民造福的民營私業家。
這是一個不能忘卻的人和一部不能忘卻的曆史。
他的名字是:盧作孚。
毛澤東沒有忘記他。1952年3月15日,毛澤東回顧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說我國實業界有四個人是不能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謇。”
不過,在毛澤東說這話的一年前,1952年2月8日,盧作孚已經自殺了。
盧作孚逝世五十天後,當時的宣傳部長陸定一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作了檢討。檢討中宣部的理論刊物《學習》,在當年前三期發表的一係列文章,說民族資產階級隻有反動腐朽的一麵。
那麼,一條小船起家的盧作孚還有活路嗎?當人們說民生公司的時候,想到的是盧作孚;當人們說盧作孚的時候想到的是民生公司。盧作孚就是民生公司,民生公司就是盧作孚,盡管他名下分文全無。
那他也沒有活路。
一場叫做“三反五反”的政治運動,席卷而來,全國性地開會、鬥爭、交待、揭發。如果缺乏了公正和民主,那麼就會誘發人性潛在的不善甚至惡念。於是便有人“揭發”盧作孚是貪圖暴利的資本家。
於是盧作孚謝世前,隻說了句:“我累了,我要休息。”
人不怕工作的累,怕心累,怕那些叫人沒有申辯的機會、沒有地方可說、沒頭沒腦沒完沒了壓將下來的莫須有的罪名。
“我累了,我要休息。”
其實盧作孚一生勞累而從不言累,從來想到的隻是——責任。所以民生公司就有一種民生精神。1949年9月初,重慶大火,三十七條大街小巷化成焦土。民生公司的損失首當其衝。公司襄理用拖輪把兩個裝炸彈的船拖開,否則炸彈爆炸,那裏的幾萬市民都會被炸死的。拖輪第三次回到碼頭時起火,襄理以身殉職。公司四十五名正在上班的員工,奮力轉移被大火圍住的二千多百姓,員工自己無一人出逃。
四十五名員工從容赴死。
燒焦的倉庫警衛,雙手還死死抱住一支同樣燒焦的槍。
沒有老板在場,沒有人下令要他們赴死,但是每一名員工都以生命承擔起一份責任,民生的責任。每一名員工都是民生的形象代言人,每一名員工都是民生公司。我就是民生!
民生公司的曆史是一部英雄史。十一年前,1938年10日,武漢淪陷。天上狂轟濫炸,地上有十多萬噸軍工物資和大量後撤人員。盧作孚趕赴宜昌,指揮奮戰四十天,在川江水枯斷航和宜昌失守的最後一刻,將全部人員和物資搶運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