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公司炸沉船舶十六艘。民生公司犧牲員工百餘人。

為什麼,一個民營企業,會有這麼多的雷鋒?

在今天,不管是國營、民營的企業,危難當頭時,能不能個個是雷鋒?

自然不能要求個個是雷鋒。但是為什麼民生就能?

這樣一個公司,沒有人會小視。國民黨行政院長何應欽邀盧作孚出任交通部長。十天後新任行政院長閻錫山又兩次登門拜訪力邀盧作孚出任行政院長。盧作孚隻好避到香港。

但是又有一批批的客人來訪,望“共襄國事”。有內定到台灣後接替閻錫山當行政院長的俞鴻鈞,有台灣省財政廳長任顯群,有台灣外交部長葉公超等等。

盧作孚囑人轉告新中國的人民政府,他一定從香港回大陸。

船王包玉剛說過:如果盧作孚健在,就不會有我今天的包玉剛。如果盧作孚健在,逃得了“三反五反”,怕也逃不了“文革”。除非在“三反五反”前先冷凍起來到改革開放時期再解凍。最好在“十六大”以後,在兩個堅定不移以後——堅決不移地支持國營企業和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企業。

盧作孚回國後,周恩來總理希望他在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主持工作。但盧作孚隻想著民生的責任,還是回到了重慶,做他民生實業公司的總經理。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長章伯鈞和盧作孚共同簽署了《民生實業公司公私合營協議書》。1951年10月,盧作孚被增補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個月後,1952年2月8日,盧作孚最心愛的孫女盧曉蓉在香港得到一袋特別好的花生。她一顆一顆挑選最飽滿的花生,要帶給祖父母和重慶的親人。有一顆花生裏邊居然有5個花生仁,曉蓉說這顆一定是給祖父的,她捧著這顆大花生嘴裏不停地叫喚著祖父。她怎麼想得到,就在這時,她祖父走了,在她的聲聲呼喚中,走了。

後來,年幼的曉蓉把這幾顆大花生,供奉在祖父簡單的墳墓中,走了。

後來,年幼的曉蓉把這幾顆大花生,供奉在祖父簡單的墳墓前……

盧作孚的一生說來也簡單——實業救國。1952年的三十多年前——1921年,盧作孚和惲代英站在四川瀘州的忠山,感動著對方的感動。惲代英主張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盧作孚認為不宜單一地革命,還要用實業造福人民,啟蒙心智。之後,盧作孚訂造了第一條淺水小客輪,起名叫民生號。

有時候,很根本的問題很單純——民族的振興,當然要實力,要實業,國營民營能抓耗子就是好貓。搞運動搞不出GDP,搞不出國際地位。

盧作孚前後當了四個月的全國政協委員,就提前結束了他的人生航程。留下了多少光榮與夢想,多少求索與創傷!盧作孚這三個字,一如川西的共生礦,豐富得令人驚喜,令人感動,令人感極而泣!

感謝雨時和如月書寫了這本叫《紫霧》的盧作孚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