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上大一,小妮是鄰校同級。小勇長小妮三歲,課外時間常常相約相送,二人處得還不錯。
今年的聖誕節到了,小勇早就作了安排,他準備約小妮回趟老家,過一個愉快的狂歡節。因為,打小時候起,小勇在他母親的影響下,常常去教堂作禮拜,甚或幫大人們幹一點力所能及的事。這一天,正好是星期,小勇帶小妮趕回了家。兒子回來了,做母親的非常高興,但是,帶回的女朋友,卻令小勇的母親感到不安。因為,小勇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她總認為上學階段的兒子,隻能是一心讀書,不得離開課本去搞與學業無關的事,更不許說情談愛,所以,她的內心很矛盾。按常規,她每次隻要聽到兒子回家的腳步聲,總要迎上前去把兒子抱抱,可這一回,見到兒子卻無心去問,更沒有給弄飯弄菜用。
“阿姨,我是小勇的高中同學,現在都在城裏上大學,後天是聖誕節,抽空來看看。”小妮跟隨男同學,並到男同學的家,這是第一次,但她卻沒有絲毫的羞澀和怯意,而是非常大方的向小勇的母親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
“是的,母親,小妮是我的同學,也是我要好的朋友。過聖誕節,對她來說是新鮮事,她是學文的,她很想知道教會的事兒,所以,小妮是衝著這個來的。”站在小妮一邊的小勇耐心的作著解釋。
“那好哇!,要是這個,包在我身上了,想了解什麼,我給你說什麼。快坐快坐。”小勇的母親聽到兒子和小妮的自我介紹後,一改那涼涼的神態,急忙拉小妮坐到自己的身邊,並取水果給小妮。
“讓我來,阿姨,你別忙了。”小妮主動上前,自己動手。小勇的母親看後,感覺不錯,隨之,說了一連串的話。
小勇家的這個縣,是宗教活動場所比較多的地區,其中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即五教俱全,尤其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多,覆蓋麵大,據統計,全縣經政府批準的教堂有60個,其中39個是天主堂,7個是基督教堂,9個是佛教活動點,4個是道教活動點,1個是伊斯蘭教點。信天主教的人約13000人,信基督教的約2000人,信伊斯蘭教的約340人,信佛教的約15000人,信道教的約500人。天主教的教區延伸到了周邊六個縣。小妮是攻讀社會學的,對於宗教活動的來龍去脈,她是要搞清楚的,所以,借聖誕節這個空,她要深入農村縣城作個實地調查。正好,小勇的家是基督教的一個成員單位,且小勇的母親直接參與著一個基督教活動點的組織工作。
第二天,也就是聖誕節的先一天,一些教會陸續的開始慶祝,小勇他母親參與的這個教堂也沒有例外,早幾天就作了準備。自然,小妮隨同小勇被帶到了遠離縣城的十華裏的這個基督教活動場所,並受到了教會人員的歡迎。到了這裏,小妮沒有想別的,而是拉著小勇把裝修一新的教堂看了個夠。因為,小妮的家庭,不是教會成員,屬“大教”的,所以,她從來沒見過這個場麵,更沒聽說過在中國的農村城鎮也過聖誕節,因此上,展現在眼前的,她感覺非常新鮮。這個基督教活動場所,在全縣來說,條件算是比較好的,教堂的規模不算大,但也顯得寬敞,具體位置在村子的一角,與農家院落相齊,周圍有隔離牆,坐北向南,看得出院子的常春樹上已披紅掛彩,正門和教堂大門分別貼上了大紅對聯,前者的內容是:“母慈愛花朵聖潔完全,主護避獻身拯救萬民”,橫欄是“平安門”。後者的內容是:“靠聖靈引導進入永生,蒙聖誕之樂眾子榮耀”,橫聯是“因信稱文”。走進教堂,節日的色彩鮮豔奪目,僅能容納300多人的座位上座無虛席,顯然,慶祝會是開始了,主持人正在導播節目,台上有手持花環身穿節日禮服的教民們的精彩表演,台下有崇信基督教的教民在應聲附和,並很有節奏的在唱基督教歌,這些教歌音調歡快,幽揚順耳,舞台前沿正中豎立有兩人高的聖誕樹,樹前盛開著一朵潔白色的大蓮花,台沿下一字兒排放著幾十個綠色盆景。舞台的後幕壁上立有十字架,架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象珍珠一樣的小燈泡。舞台上空的橫幅上,鑲嵌著用蘭色紙絮裝成的“歡慶聖誕”四個大字,幕簾上“福、愛”二字非常惹眼。十字架左右兩側,盛開著兩朵紅、藍色的蓮花。台下的教民們,有男的、有女的,女性多於男性,且年齡相差懸殊,大的有七十好幾,小的隻有十六七歲,聽說他們來自於鄰近四個鄉鎮的十二個村子,每人來時還各帶一個用軟料做成的小和平鴿子和小白蓮花,並有次序的懸掛在了教堂的上空中。小妮對此很感興趣,她一個一個的把掉在空中的小和平鴿子或小白蓮花數了個遍。教民們身穿的節日禮服很有講究,都是一個樣,內衣是對襟短衫,外套是白色長袍,長袍的後背上繡有蓮花,帽子是圓形露頂型的,顏色是白的,前額上留有約一尺長的白布蓋過頭頂拖向後邊,脖脛根上套著不同顏色的披肩,看樣子,女的是淺紅色的,男的是深黃色的,非常好看。主持人是兩位年輕的女性,她們除了身穿節日禮服外,胸前還佩戴了小紅花,看上去,神采奕奕,蠻有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