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仲家窪走出的榜書藝術大師——雲法海(1 / 2)

“怎麼碼頭上裝卸的工人不多啊?”我問走在身邊的馬所長。我知道,在60~80年代,碼頭上的勞動全部靠抬,拉,抗。那時候有一個話劇《碼頭風雲》就是寫的碼頭工人的故事!

馬世柱聽了我的話以後笑了:“那是曆史了,您看那裏!”隨著馬世柱所長的手我看到遠處無數台吊車比肩而立,幾名身著整齊橙紅色工裝的工人們端坐吊車駕駛室中,居高臨下全神貫注地操縱吊車,一座碩大的橋吊,挺著堅實的吊臂,正吊著一個吊鬥往一隻輪船上裝載著什麼。“這個62噸,最大的68噸,一般每個火車皮的載重量是66噸,一吊鬥就裝滿了。”聽到馬所長的介紹,我卻大吃一驚,一個解放牌汽車最多拉6噸,這一個吊鬥可以裝十個解放牌汽車的運輸量。我們還看到現場一艘20萬噸的鐵礦石巨輪正在卸船,三台大機器一刻不停地作業,一抓鬥就是62噸相當於一個列車車皮,卸下的礦石通過6.9公裏的傳送帶送到花園式的貨場。這兒可以停靠全球任何大型的貨船,全國六分之五的進口散裝礦石、煤炭從這兒延伸到全國各地……就這樣,今日青島港空中不見揚塵。整潔,綠化有序,到處一片優美環境。工人們每天穿著整齊的工作服,下班回家先洗澡,穿的西裝,上下班班車接送,職工食堂裏,飯菜可口,有葷有素,昔日的碼頭工人徹底翻身做了主人,走上了幸福的生活!

忡家詿走出的榜書'藝術大旰

-七法洛

青島有個“仲家窪”,“仲家窪”位於青島市北的中心地帶,據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仲姓族人從雲南移民到即墨縣海泊河岸邊窪地植樹建村,取名仲家窪,因地勢低窪並始由仲姓家族開墾而得名,明末清初這裏已形成了由張、葛、仲、胡、薑等姓氏組成的五個自然村。

然而,在這個極為普通的小村,百年來卻發生了巨大變化,走出了許多名人,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

我國著名的榜書大師雲法海,也是地道的青島仲家窪人,他卻用精湛的榜書藝術征服了世界,成為島城榜書第一人,他的作品,走向了世界。

何謂“榜書”?

榜書,是替榜之書,古名“署書”,指題寫在宮闕門額上的大字。後來把用於牌匾上的大字通稱為“榜書”。榜書須做到兩點,一須形體大,使人遠觀可見。二是易識而不易混淆,因而多以規矩的隸書、楷書、行書題寫,很少用篆書或草書。

榜書在中國有兩千年的曆史,在唐朝就已經流傳日本。現在,日本,韓國,台灣地區都有鎊書的傑出人才和大師。雲法海1955年生於青島仲家窪,1971年在四十三中學畢業就留校做了物理教師。1979年12月被選調到公安局,曾經做過仲家窪派出所副所長、街道的政法書記等。

雲法海幼年時候由於受父親和大哥的影響,自小酷愛書法藝術,在學習、工作之餘拜師於青島的書法大家,有幸得到蔡省廬、高小岩、杜頌琴、杜宗甫、葉伯泉、蘇白、楊曾濤、蔣維崧、張伏山、王奎榮等前輩著名書法家的真傳,

他經常把每天寫好的草書,隸書、楷書等作品送到各位老師麵前,讓老師指點、幫助。由於他勤奮好學、勤學苦練,使他的書法得到了高層次的升華。從2004年起,他開始專注學習書寫榜書。練習榜書不僅需要深厚紮實的書法基本功,還需要書法家有博大的胸懷和豪爽的氣質,要胸有成竹,意在筆先,隨激情之突發而一氣嗬成。雲法海使用的那支蘸滿墨汁的巨筆,又粗又大,足有五斤重。但那巨筆在雲法海手中,書寫榜書的神筆上下翻飛,中鋒回腕,懸肘作字,龍飛鳳舞,意博滄海,劍指南天,那字如神,人畫,栩栩如聲。

“梅花香自苦寒來”打開雲法海的書法作品,陣陣墨香撲麵而來,有的飄逸瀟灑,有的風韻多姿,有的雄健有力,有的氣韻靈動,筆墨的神韻表現出了他書法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風格,其實更能展現他的性情。

很喜歡欣賞雲法海榜書的每一個字,看那點畫自如,宛如情感宣泄的流雲而飄逸於無形間,整幅字從頭至尾,一氣嗬成,又如天馬行空,遊行自在,佛字凝聚心神,劍字氣衝霄漢,龍字意氣風發,那渾厚的筆鋒處不僅透出了一股堅韌冷峻,又蘊含著神機奧妙。他的書法在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的同時,也給了人們一種頓悟和啟迪力量。

天道酬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會按照每個人的付出給以勤奮的人們相應的酬勞。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隻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