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發展第三產業的措施與政策選擇(1 / 3)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發現真理、認識真理所必需的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發現真理、認識真理的橋梁。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條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於發現真理、認識真理的全過程。鄧小平同誌指出:“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說明,阻礙人們發現和認識真理的主要障礙是因循守舊的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這種因循守舊的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實質上就是主觀主義,是一種僵化的觀念和思維模式。發展第三產業必須要解放思想,破除主觀主義和想當然等各種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的束縛,樹立開拓進取的精神麵貌,本著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態度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生產力比較落後,經濟還不發達,特別是廣大農牧地區和中小企業,仍然是以手工勞動為主。因此,公有化程度不宜太高太廣,在一些地區(如老少邊窮地區)和某些產業(如農牧業和手工業),就不一定要以公有製為主體,隻要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什麼所有製及其實現形式都應當允許其發展。加速發展第三產業,首先需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應當看到,第三產業勞動也是一般人類勞動,它同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一樣,在消耗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同時,創造出使用價值和價值。所不同的是,第三產業以第一、第二產業所創造的產品為基本物質條件,主要通過服務的形式生產非物質形態的產品,滿足生產和生活的多種需要。還應看到,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並成為第一生產力,生產過程中的智力因素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運轉的“潤滑劑”和“增效劑”,滲透到第一、第二產業,物化於各物質生產要素之中,成為推動第一、第二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第三產業,還需要破除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商業、服務業勞動低人一等的陳腐觀念。曆史上重農抑商、重工抑商的傳統觀念,曾對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起過阻礙作用。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要徹底擯棄舊觀念,樹立新的擇業觀念,樹立第三產業職業榮譽感。

二、發展第三產業的總體思路

以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建立充滿生機的第三產業發展機製。發展第三產業,要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把提高社會化程度作為基本出發點,把提高產業化程度作為發展方向,因此大多數第三產業機構都應辦成經濟實體或實行企業化經營,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結合全方位的社會改革,現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業型第三產業單位要盡快向經營型轉變,向社會開放,實行企業化管理。以國際化為準則,全方位、高層次地推進第三產業同國際市場接軌。依賴科學技術發展高層次的第三產業。

三、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導向

逐步建立起適合西部區情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體係、城鄉社會化綜合服務體係和社會保障體係。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要高於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就業人數占社會勞動者總人數的比重,力爭達到或接近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當前,我們要緊緊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從培育社會主義統一市場、城鄉社會化綜合服務和社會保障三大體係人手,重點加快發展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就業容量大、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係密切的行業,與科技進步相關的新興行業,農村第三產業和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行業。

(一)放寬政策。是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首要條件

第三產業大多數行業具有麵廣分散、流動性大、投資規模小和以勞務為主等特點,最適合集體、私營和個人投資興辦。除鐵路、公路、重要港口、機場、郵電通信、科研、教育、城市公用設施等以國家投資經營為主,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去辦以外,對服務性、娛樂性、社會公益性行業,如商業、飲食服務、托幼、洗理、修理、搬運、出租車、社會谘詢、家庭服務等,要廣泛動員和依靠社會各個方麵的力量,放手讓各類國有企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興辦。要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麵興辦第三產業的積極性。要簡化開辦第三產業企業的登記手續。要打破行業、地方對市場的壟斷,保護公平競爭。同時抓緊製定和完善有關第三產業特別是有關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完善市場競爭規則,維護市場秩序,使第三產業的發展納入健康的法製化的軌道。

(二)以企業化、社會化為方向。建立充滿活力的第三產業自我發展機製,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一環

要改變目前第三產業中的一些行業按福利型、公益型和事業型興辦並長期靠財政撥款和補貼過日子的狀況。要賦予國有第三產業企業以經營自主權,允許它們采取各種靈活的經營方式,擴大經營範圍。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企事業單位、機關後勤服務和福利設施的社會化、市場化。

(三)積極鼓勵第一、第二產業的人員、資金和設備向第三產業轉移

一方麵要鼓勵第二產業和行政機關的人員從工廠和機關分離出來,從事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第三產業;另一方麵,要鼓勵第三產業企業跨部門、跨地區兼並應當關停並轉的工業企業。要在財產、人事等管理製度上為這種轉移創造方便條件。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和轉業軍人到第三產業企業工作。

(四)要特別重視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積極建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

引導鄉鎮企業和農民到小城鎮興辦第三產業、建設小城鎮市場和基礎設施,促進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同時,鼓勵農民在農村興辦第三產業。

(五)積極利用海外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發展第三產業

吸收外商投資建設交通運輸設施。在部分有條件的城市,利用外資試辦自然科學、經營管理、職業培訓等教育事業。鼓勵第三產業企業走出去,實行國際化經營。今後一段時期西部第三產業發展可供選擇的新增長點有:(1)旅遊業;(2)住宅業;(3)新型流通業;(4)社區服務業;(5)信息服務業;(6)谘詢、廣告服務業;(7)文化產業;(8)體育產業;(9)科技服務業;(10)金融保險業。

發展第三產業,是直接造福人民的宏偉事業,關係到西部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要緊緊抓住曆史機遇,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為推動國民經濟躍上新台階作出貢獻。

四、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城市化和第一、第二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迅速發展基礎上的。第三產業也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歸宿。加快城市化進程將為第三產業發展拓寬空間。同時,第三產業的發展又為提高城市服務功能,加快城市化進程起著積極作用。第三產業又是第一、第二產業的外部經濟。第一、第二產業的規模經濟沒有作為外部規模經濟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係的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嚴重製約了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完全必要的。

21世紀是西部經濟大調整時期,加速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題。這對於促進西部經濟現代化,實現小康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實現中央提出的西部長遠發展目標更具有深遠意義。因此,西部第三產業的發展既要為爭取擺脫長期落後狀態而努力,又要為西部大開發奠定基礎,開創良好的開端。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把第三產業提高到西部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

一項事業發展的快與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其重要性和作用的認識程度。對第三產業也是一樣。21世紀前10年要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於確立第三產業在體現西部各個地區的性質,發揮西部各省市區功能中的地位,並對此形成共識。

(二)以市場化來帶動第三產業的產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第三產業的商品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應以實現市場化為前提和基礎,同時,隻有實現市場化才能擴大第三產業的社會覆蓋麵,增強第三產業的服務功能。把促進要素市場的形成作為提高西部第三產業市場化程度的重點。

(三)推進第三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實現國際化

改革開放越深入,越擴大,對外的經濟、技術、信息等交往就越頻繁,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關聯度就越大。第三產業是西部對外交往的橋梁和通道,因此,努力推進第三產業國際化就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四)用科技進步來促進第三產業的現代化

科技進步對於第三產業來說,既是其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推動力。第三產業每一次大的發展都是科技進步的結果。科學技術對第三產業的推動作用,從經濟意義上講,就是要提高第三產業增長的貢獻率;從技術裝備上講,就是要實現手段現代化;從管理上講,就是要與國際市場接軌,實現國際化。

在現階段要依托城市化進程,重點發展製約第一、第二產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第三產業,如加強郵電通信、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以及商業、金融業發展。還要根據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的要求,積極培育第三產業新的增長點,如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積極發展要素市場,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谘詢業等。除此之外,考慮到西部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潛力很大,應該把旅遊業作為西部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