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具有美容功能的“藥食同源”品種食物(2)(1 / 3)

(3)菊花中所含的錳,能參與造血機能,使血紅蛋白、中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及循環血量增多,從而促進生長,使皮膚紅潤、毛發生長正常。

(4)菊花中所含的鋅,能增強創傷組織的再生能力,使創傷處顆粒組織中的膠原含量增加,傷口容易愈合,保護皮膚的健康。

(5)菊花中所含的維生素A,能使皮脂腺、汗腺分泌正常,而防止皮膚粗糙、幹燥、脫屑、起皺和皮膚過度角化增厚。

菊花具有利血氣(《本經》)、利血脈(《日華子本草》)的功用,按中醫理論,活血行氣,血脈得以流暢,瘀斑便能消除,容顏便光潔紅潤。

【用法用量】

(1)藥用:5~10克,煎湯或入丸、散,內服。

(2)食用:菊花為衛生部公布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藥食同源”品種食物。可單味泡茶飲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內食用。

【美容食譜】

(1)菊花5~10克,開水衝泡,代茶飲。

(2)菊花10~15克,去蒂粉碎,和粳米50克,共煮成粥,早晚食用。

(3)白菊花,溫水浸,過夜後水煎2次,濃縮內服。

(4)白菊花、金銀花各10克,開水衝泡代茶飲。

(5)保健品廠商現已開發出白菊花飲料,可每日飲一罐。

上述方劑,除具有白嫩肌膚、祛斑除皺、生發烏發、明目外,還能防治暗瘡、粉刺、疔瘡、腫毒和心腦血管疾病。

【宜忌】

(1)術、枸杞根、桑根白皮為之使。

(2)氣虛、胃寒、食少泄瀉之病宜少用。

5.梔子

梔子又有木丹、鮮支、糂桃、卮子、支子、越桃、山梔子、枝子、小卮子、黃卮子等名稱,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梔子的成熟果實。主產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湖北、雲南、貴州、江蘇、安徽、廣東、廣西、河南等地亦產。10月,果實成熟果皮呈黃色時采摘。以個小、完整、仁飽滿、內外色紅者為佳。

【性味歸經】

苦、寒。入心、肝、肺、胃經。

【成分】

果實主要成分含黃酮類梔子素,三萜類化合物,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及α-藏紅花配基(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為自然界罕見的水溶性胡蘿卜素類)。還含環烯醚萜甙類梔子苷、去羥梔子苷、異梔子苷、京尼平龍膽二糖苷、山梔子苷、梔子酮苷、脫乙酰車葉草苷酸甲酯、雞屎藤次甙甲酯、京尼平甙酸、甘露醇、β-穀甾醇、二十九烷、熊果酸及鐵、錳、鋅、銅、釩、鉬、鎳等微量元素。

梔子花中含有的梔子花甲酸和梔子花乙酸,此二種為抗早孕的有效成分;梔子的根和莖中還含有豆甾醇、甘露醇和齊墩果酸。

【功用主治】

(1)清血,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梔子還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2)梔子內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祛斑除皺、滋潤肌膚、生發烏發,並對雀斑、麵瘡、粉刺、酒渣鼻、濕疹、銀屑病、扁平疣等皮膚疾患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文獻摘要】

(1)《藥性本草》:“解五種黃病。”

(2)《本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麵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

(3)《別錄》:“療心中煩悶。”

(4)《綱目》:“梔子花,悅顏色,千金翼麵膏用之。”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梔子內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清除自由基,減少細胞內脂褐素的蓄積,以消除麵部黑色素的沉著,改善皮膚彈性,消除麵部皺紋,並使白發減少或返黑。

(2)梔子內所含的三萜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和外周的毛細血管,使血管富有彈性、增加活力,通過疏通經絡,使肌膚滋潤,益顏悅色。

(3)梔子內所含的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防止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並有生發養發等功能。

(4)梔子內所含的鐵,能增強造血功能;所含的錳,能參與造血機能。皮膚從充足的血液中吸收到所需的營養而滋潤,毛發也因此能正常生長。

(5)梔子中所含的銅,能維護皮膚和毛發正常的顏色與結構。

(6)梔子中所含的鋅,參與了多種酶的合成,有利於體內物質代謝的正常進行,而促進生長發育和組織再生,保護皮膚健康。鋅對皮膚濕疹、痤瘡等還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按中醫理論,風熱外搏、火熱鬱於經絡,可導致雀斑;外感風熱毒氣,可引發麵瘡;肺經風熱所侵,可生粉刺、酒渣鼻;濕熱鬱滯於內,外蒸肌膚,可患濕疹、銀屑病;風熱鬱於皮膚,可致扁平疣。梔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故能治療雀斑、麵瘡、粉刺、酒渣鼻、濕疹、銀屑病、扁平疣等皮膚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