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具有美容功能的“藥食同源”品種食物(3)(1 / 3)

8.白芷

白芷又有芷、芳香、苻蘺、澤芬、香白芷等名稱,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雲南牛防風的根。興安白芷分布於東北三省,栽培於四川、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地;川白芷分布於東北三省,栽培於四川、山東等地;杭白芷分布於浙江、台灣等地,江蘇有栽培;雲南牛防風分布於雲南、四川。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采挖;春播種植的,當年10月采挖。川白芷以獨支、皮細、外表土黃色、堅硬、光滑、香氣濃者為佳;杭白芷以根條粗大、皮細、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歸經】

辛、溫。入肺、脾、胃經。

【成分】

興安白芷內含白當歸素、白當歸腦、氧化前胡素、歐芹屬素乙、異歐芹屬素乙、珊瑚菜素、花椒毒素、白芷毒素、印度榅桲素、東良菪素、異白當歸腦、新白當歸腦、5-甲氧基-8-羥基補骨脂素、揮發油。川白芷含白芷靈、川白芷素、佛手柑內酯等。杭白芷含六種呋喃香豆精:異歐芹屬素乙、歐芹屬素乙、佛手柑內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水化氧化前胡素。

白芷內還含揮發油和鐵、銅、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

【功用主治】

(1)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2)白芷內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對皮膚粗糙、老化、黑斑、痤瘡、疥癬、銀屑病、白癜風、尋常疣及腫痛皆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文獻摘要】

(1)《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2)《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鬁、腸風、痔瘺,排濃、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麵(糀)疵瘢。”

(3)《滇南本草》:“祛皮膚遊走之風,止胃冷腹疼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4)《神農本草經》:“長肌膚,潤澤,可作麵脂。”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白芷內所含的花椒毒素、歐芹素乙、異歐芹素乙、珊瑚菜素等為“光活性物質”,可用於治療白癜風。

(2)白芷內所含的異歐芹屬素,為治療銀屑病的有效成分。

白芷-黑光療法治療銀屑病,機製之一可能是抑製銀屑病表皮細胞的DNA合成,使迅速增殖的銀屑病表皮細胞回複至正常的增值率。

(3)白芷內所含的呋喃香豆精與腎上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共存可使其活化。而對胰島素促糖合成脂肪作用有抑製作用,可間接發揮促進脂肪分解和抑製脂肪合成作用,有利於減肥。

(4)據體外試驗證實,川白芷水煎劑對大腸杆菌、痢疾(宋氏)杆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綠膿杆菌及變形杆菌、霍亂弧菌等有一定抑製作用。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製作用。

(5)白芷內所含的鐵,能防止缺鐵性貧血,避免麵色萎黃、皮膚幹燥、毛發枯黃。

(6)白芷內所含的鋅,能促進組織再生,避免皮膚萎縮、肌肉鬆弛,保護皮膚健康。並對皮膚濕疹、痤瘡和腋臭都有很好的療效。

(7)白芷內所含的銅,能維護皮膚和毛發的正常顏色與結構。

(8)白芷中所含的錳,能參與造血功能,使血紅蛋白、中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和循環血量增加,使皮膚得到足夠的營養和新陳代謝而滋潤,並使毛發生長正常。

【用法用量】

(1)藥用:2.5~6克,煎湯或入丸、散內服;外用則研末撒或調敷。

(2)食用:白芷為衛生部公布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藥食同源”品種食物。可單獨食用,亦可添加在其他食物內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療方劑】

(1)白芷研末,每次5克,茶調服。

(2)將白芷切成小塊,每次5克,開水衝泡代茶飲。

(3)白芷、大黃等分,為末,每飲服6克。治癰疽赤腫(《經驗方》)。

(4)白芷6克、枸杞子10克、山藥10克、大豆10克、煎汁飲。可治齇皰(一個黑一個幹)(一個黑一個曾)。

上述食療方劑,除對皮膚粗糙、老化、黑斑、痤瘡、疥癬、銀屑病、白癜風、尋常疣、腫痛等具有很好的療效外,還有祛風、燥濕、止痛等功能。

【宜忌】

陰虛血熱者忌用。

【外用美容】

(1)治腫毒熱痛:醋調白芷末,敷之(《衛生簡易方》)。

(2)祛斑除皺、潤澤肌膚:將白芷研為細末,與等量的滑石粉、氧化鋅混合,取20克,加雞蛋清調勻。塗於麵部,20分鍾後洗去,10~15天為一療程。

9.萊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