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品新資源”品種食物(3)(1 / 3)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菟絲子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能減少細胞內脂褐素的蓄積,消除麵部黑色素的沉著,改善皮膚彈性,減少或消除麵部皺紋,使麵部滋潤柔嫩,並使白發減少或返黑。

(2)菟絲子內所含的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防止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還有生發養發等功能。

(3)菟絲子內含有較多的精氨酸,能促進傷口愈合,對皮膚組織有修複作用。

(4)菟絲子中所含的β-胡蘿卜素、γ-胡蘿卜素,皆為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且活性很高,能消除自由基,減少或抑製組織細胞中過氧化脂質(LPO)和脂褐素的形成,有助於延緩細胞衰老,為防止皮膚幹燥、起皺或皮膚過度角化增厚的有效成分。

菟絲子具有補肝腎、益精髓(《中藥大辭典》)的功用。按中醫理論,腎精充足、腎氣旺盛,則容顏紅潤、膚色光澤、齒堅發黑、耳目聰明、形體壯實、精力充沛。

【用法用量】

(1)藥用:10~15克,煎湯或入丸、散,內服;外用則炒研調敷。

(2)食用:菟絲子為衛生部公布可用於保健食品的“食品新資源”品種食物。可單獨食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內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療方劑】

(1)菟絲子10~15克,早、中、晚各煎飲一次,每日一劑。

(2)菟絲子10克,搗碎,沸水衝泡代茶飲。

(3)菟絲子15克,搗碎,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和100克米煮粥,每日1次。

(4)菟絲子1 000克,浸在1 000毫升酒內,瀝出曝幹,又浸又曝幹,至酒幹為度。搗細羅為末。每服6克,以溫酒調下。日3次,服後喝3~5匙湯飯壓之,至三七日,加至9克服之(《普濟方》)。

上述方劑,除能抗衰老、祛斑除皺、美嫩肌膚、防止皮膚幹燥皸裂並對麵(一個黑一個幹)、白癜風、粉刺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外,還具有補肝腎、益精髓、明目等功能。

【宜忌】

(1)強陽不痿者、大便燥結者皆忌之。

(2)孕婦、血崩、腎髒有火、陰虛火動等,亦忌之。

【外用美容】

(1)治眉煉癬瘡:菟絲子炒,研,油調敷之(《山居四要》)。

(2)治臉上黑斑、粉刺:將7~9月新采收的菟絲子搗爛取汁,塗於患處,3~5次即愈。

(3)治白癜風:將菟絲子全草搗碎,浸入醋內,1~2日後,用該醋液塗搽患處,每日1~3次。

8.五味子

五味子又有菋、玄及、會及、五梅子等名稱,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實。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兩種:北五味子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等地,以紫紅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澤者為佳;南五味子主產四川、湖北、陝西、山西、雲南等地,果粒較小,紅色,皮發泡,肉較薄,品質較差。果期8~9月。

【性味歸經】

酸,溫。入肺、腎經。

【成分】

五味子中主要含揮發性成分、木質素類和有機酸類。揮發性成分有花柏醇、檸檬烯、芳樟醇、苯甲酸等;木質素類有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酚酯、五味子酚等;有機酸類有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此外尚含戈米辛A、B、C、D、E、F、G、H、J等。

幹果含檸檬酸12%、蘋果酸10%及少量的酒石酸。

五味子中還含有葉綠素,甾醇,維生素C、E,樹脂,鞣質及少量的糖類。

【功用主治】

(1)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幹作渴、自汗、益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2)五味子中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抗衰駐顏。對麵容憔悴、肌肉鬆弛或浮腫、皺紋增多、膚色晦暗、黑色素沉著、眼圈發黑、白發脫發等有防治作用。

【文獻摘要】

(1)《本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2)《別錄》:“養五髒,除熱,生陰中肌。”

(3)《本草玄通》:“固精,斂汗。”

(4)《用藥法象》:“補元氣不足。”

(5)《藥性論》:“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五味子中所含的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並可防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還有生發烏發等功能。

(2)五味子中所含數量較多的檸檬酸、蘋果酸,能有效地清除體內和皮膚中有害的自由基,降低細胞膜上脂質過氧化物(LPO)和脂褐素(LF)的濃度,從而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達到祛斑除皺、延緩機體和皮膚衰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