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隕冰
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已使科學家非常驚奇,但更使科學家困惑不解的是地球上出現了隕冰。1990年3月31日上午9時53分,中國江蘇錫山市鴻升香璞家裏村的三個農民正站在一起聊天,忽然聽到啪的一聲,前麵突然出現了一大堆冰,其中最大的一塊竟有40厘米長。這些冰塊有淺綠的光澤,質地細密,在陽光下成半透明狀。事後,有關部門做了調查分析,確認這些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隕冰。天文學家認為隕冰極有可能來自地球以外的太空。它應該是彗星的慧核部分的碎塊。但是,這種隕冰在很短時間內在一個地區降落多次是非常少見的。甚至有人認為,地球上的水主要就是由這些隕冰帶來的。
隕石起源
人們在觀察中發現,在太陽的衛星——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它就是隕石的故鄉,這些小行星在自己軌道運行,並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奔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與之摩擦發出光熱便是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未燃盡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隕石。隕落在吉林樺甸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上的隕石雨就是這樣形成的。其中“1號隕石”落到永吉縣樺皮廠附近,遁入地下6米多,升起一片蘑菇雲,它產生的震動相當於6.7級地震,附近房中的家具都傾倒了,杯碗都摔碎了。
這是多麼強大的力量啊!可是更有甚者,那是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的隕石,不但把一百裏以外居民住宅樓的玻璃震碎,而且使方圓三十裏的森林化為灰燼,在爆炸的中心區樹林還沒有得及燃燒就已炭化,並且呈輻射狀向外倒去;在其正下方的幾棵“炭樹”竟然直立著,原因是當時產生的高壓使其變得堅固,那顆隕石爆炸時,連傍晚的莫斯科也如同白晝,可見,當時的情景是多麼可怕。其實,比較起來,這也算不得什麼。人們先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現了一個深170米,直徑1240米的隕坑;在南極還有直徑達300公裏的大隕坑。在大西洋中部竟發現了直徑達1000多公裏的巨形隕坑,可以想象出,在它們隕落的一刹那間是怎樣宏大而可怕的景觀啊!
科學家們說,我們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萬噸這樣的“禮物”。它們大多數在距地麵10到40裏的高空就已燃盡,即便落在地上也難找到。它們在宇宙中運行,由於沒有其它的保護,所以直接受到各種宇宙線的輻射和災變,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熱不能使它有較大的變化。所以它本身的記錄是可靠的。對於它的研究範圍有著相當廣闊的領域,比如高能物理,天體演變,地球化學,生命的起源。
近來,科學家們在二三十億年前的隕石中大量發現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因此科學家斷定,在宇宙中甚至是太陽係在45億年前就有生命存在。在含碳量高的隕石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種氨基酸等有機物,因此,人們認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隕石有相當大的關係。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戈巴(Hoba)鐵隕石,重約60噸;其次是格林蘭的約角1號鐵隕石,重約33噸;我國新疆鐵隕石,重約28噸,是世界第三大鐵隕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吉林隕石,以收集的樣品總重為2550公斤,吉林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隕石塊體。
另外,還有一種隕石被稱為“玻璃隕石”,它呈黑色或墨綠色,有點象石頭,但不是石頭;有點象玻璃,但它是一種很特別的沒有結晶的玻璃狀物質。它的形狀五花八門,一般都不大,重量從幾克到幾十克。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玻璃隕石有幾十萬塊,而且另人奇怪的是它們的分布有明顯的區域性。關於玻璃隕石的來源和成因,現在還沒有定論。
古人怎樣看待隕石
在外國
在古代,人們往往把隕石當作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作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鍾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鏈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伊斯蘭教聖地麥加也有一塊隕石,被視為“聖石”。在一些文明古國,還常常用隕石作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的陪葬。
在中國
隕石 [宋]沈括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出像打雷一樣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 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不一會而又震響了一聲,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響後,星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院子裏,遠處近處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家的籬笆都燒毀了。 這時火熄滅了,看地麵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裏麵,發著微弱的光。過了好久,才漸漸暗下來,還熱得不能靠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掘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還很熱,它大小像拳頭一樣,一頭略微尖些,顏色像鐵,重量也像鐵似的。 常洲的太守鄭伸得到它,送到潤州金山寺保存。到現在還用匣子裏藏著,遊人到了那裏就打開匣子給人們看。王無咎為此寫了篇文章,記載得很詳細。 作者資料: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 沈括——我國曆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博學善文,對方誌律曆、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麵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學術寶庫,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山海經》曰:“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天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然吾觀古往今來,能通其道之聖人者可謂廖矣。蓋天路漫漫,星月渺渺,凡人不可通也。 《左氏傳》雲:“隕石,星也”。隕石之與世上芸芸眾生,無異於中原黃土之賤也。然其之與聖人,乃天外之來客,通天界之橋梁,達上帝之使者也。餘傾畢生之財力物力,餐風露宿,跋山涉水,欲收集天下隕石於一屋。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歲月之無窮,天下隕石非人力所能窮也。收藏雖少,卻每每把玩,如獲至寶,如數家珍。嗚呼!快哉,樂哉! 歲月無情,廉頗畢竟老矣。乃將畢生之所聞、所見、所集記於此,以傳後人: 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裏石盆山。《淮南子?覽冥篇》雲:“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於其間,山下有隕石立於濤雒南門外。土人傳曰:盤古開天辟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四海一統,其樂融融。不意太陽爆,隕石降,竟至石破天驚,“四極廢,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媧補天於高山之巔,羲和浴日於東海之濱,救得萬眾生靈。乃建老母廟於山下以祀女媧羲和,堆隕石於高台以祭太陽神靈。其廟已毀,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隕石可見。 伊洛隕:伊河洛河之間,隕石無蹤,其地無考。《竹書紀年》曰:“帝禹後氏八年雨金於夏邑”。《竹書紀年》又雲:“夏桀”十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蘭山隕:沂州府蘭山縣西40裏。尚有遺石,狀如鐵牛,土人奉為神靈,立廟而頂禮膜拜之。廟已殘破,廟碑尚存,曰隕石降於唐,因神牛而為廟。 壽光隕:青州府壽光縣西50裏。《二十四史-宋書》雲:“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乙亥,隕石於壽光”。乃地有落星村,村邊有隕石狀如石臼,又名星落石臼,為壽光八景之一。李振栝詩雲:“海宇村名係落星,幽人選勝此留停。誰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靈。” 歸德隕。歸德府北50裏。《春秋》雲:“魯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元和郡縣圖誌卷七》載:"隕石水源出縣(宋城縣)北40裏春秋時隕石於宋,其處為潭"。 溫縣隕。懷慶府溫縣西80裏。《二十四史-宋書》載:“晉武帝太康五年五月丁巳,隕石於溫及河陽各二。太康六年正月,隕石於溫三”。溫縣西孟縣有韓愈墓,墓旁有巨型隕石一,當為溫縣隕無疑。 肥鄉隕。廣平府肥鄉縣東30裏。《二十四史-宋書》雲:“晉成帝鹹和八年五月,星隕於肥鄉一”。 武威隕。涼州府武威縣。《二十四史-宋書》雲:“晉成帝鹹和八年五月,星隕於肥鄉一。鹹和九年正月,隕石於涼州”。 從隕石坑中能推測出什麼 地球上已發現的撞擊隕石坑超過120個,大部分是2億年以內形成的。一般來說,更大的更老一些。一個靠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裏的隕石坑,其直徑有145千米。它大約有18億歲了。另一個惟一與它一樣年紀的隕石坑是在南非的費裏德堡。 加拿大擁有地球上殘存的大部分的隕石坑,盡管隻有一個是老的。在魁北克的馬尼誇根湖的一個隕石坑大約有2.1億年的曆史,它注滿了雨水,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直徑74千米的湖,造成這個湖的隕石的直徑應該將近3千米。 地球上現存的最大的隕石坑來自於太陽係曆史中較近的時期。在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巴林格爾隕石坑是大約在3萬年以前由一個鐵隕星撞擊形成的。據估算,鐵隕星的直徑為60米,質量超過100萬噸。 世界上沒有爆炸的最大的隕石比起形成一些最大隕石坑的古老天體來要小得多。在非洲西南部納米比亞的霍巴西部隕鐵有60噸重,體積為2.75米×2.75米×1米。這可能是幾千年前落至地球的,但是沒有留下隕石坑。惟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它以一個很小的角度接近地球,導致它的速度比通常的情況要小很多。 已知的第二大隕石重30噸,像最重的十大隕石一樣,是由鐵組成的。阿赫尼格亥托隕石或特恩特隕石於約1萬年前墜入格陵蘭的約克角。這最終成為約克角上愛斯基摩人的奇物,他們用隕石碎片製作魚叉的金屬頭。現在這塊隕石保存在紐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 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隕石物質使地球增重大約1萬噸,大多隕石物質不比沙粒大。大到足以產生“火球”的隕石是很稀有的。全世界的民間傳說都充滿著“轟隆隆的雷石”的故事以及其他奇妙的自然現象。一些重大的隕石墜落事件都有記載,盡管直到19世紀人們才普遍相信隕石來自地球大氣圈之外。 全球十大著名隕石坑 美國亞利桑那的隕石坑 美國內華達州亞利桑那隕石坑。這個隕石坑是5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30~50米的鐵質流星撞擊地麵的結果。這顆流星重約50萬千克、速度達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當於2000萬千克梯恩梯(TNT),超過美國轟炸日本廣島那顆原子彈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麵上產生了一個直徑約1245米,平均深度達180米的大坑。據說,坑中可以安放下20個足球場,四周的看台則能容納200多萬觀眾。 墨西哥尤卡坦隕石坑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契克蘇勒伯隕石坑,直徑有198千米。肇事者是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為10到13千米的小天體。隕石坑被埋藏在1100米厚的石灰岩底下,先被石油勘探工作者發現,隨即又被“奮進號”航天飛機通過遙感技術證實了它的存在。 俄羅斯通古拉斯隕石坑 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有隕石痕跡。1908年6月30日,目擊者看見一個火球從南到北劃過天空,消失在地平線外,地平線上隨即升騰起火焰,響起巨大的爆炸聲。爆炸之後的幾天裏,通古斯地區的天空被陰森的橘黃色籠罩,大片地區連續出現了白夜現象。調查者相信這是一顆隕石撞擊到西伯利亞所引起的爆炸。據推測,這顆直徑小於60米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碎塊闖入大氣層,在距地麵8千米的上空發生了爆炸。1947年2月12日,俄羅斯遠東城市錫霍特發生與通古拉斯相似的大爆炸,發現了100多個隕石坑,收集到8000多塊鎳鐵隕石,總重量23千克多。 戈斯峭壁 澳大利亞探險家戈斯於一八七三年發現了戈斯峭壁。最早光顧這個隕石坑的是生活在澳大利亞荒漠中的土著,坑中的營地遺址留下了他們當年活動的痕跡。像大多數類似的隕石坑一樣,戈斯峭壁也有從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地質裂縫。根據科學家對該坑形成的研究,證實它是在一億三千萬年前,遭受來自太空的撞擊形成的,撞擊物體速度極快,但密度相對較低,因而推測是彗星(由固體二氧化碳、冰塊和塵埃組成)而非小行星隕石。 最初的隕石坑直徑大約二十千米,而現在由戈斯峭壁圍合的坑徑隻有4千米,是中心坑,外圍的在億年漫長的歲月裏早已被侵蝕掉了。在坑的外邊緣有兩道堅硬的砂岩峭壁,高出平原地麵一百八十米,它也是在那次彗星撞擊中形成的。地下探測表明,與之相同的岩層在地下二千米的深處,可想而知當年的撞擊有多麼強烈。 其他小隕石坑 塔吉克斯坦KaraKul隕石坑 這個臨近阿富汗邊界,在帕米爾高原上的隕石坑大約在1千萬年前形成,直徑45千米。 加拿大的ClearwaterLakes隕石坑 這是一對孿生隕石坑,形成在2億9千萬年以前,可能是由分裂成兩塊的小行星同時撞擊而成。隕石坑西麵的那個直徑32千米,東麵的那個直徑22千米。 加拿大的Manicouagan隕石坑 隕石坑有明顯的被冰麵覆蓋的環狀湖。這個隕石坑有100千米直徑,形成在2億1千萬年前。 澳大利亞的WalfCreek隕石坑 位於北部沙漠中心。直徑875米,形成於30萬年以前,是一個比較年輕的隕石坑。坑邊高度位25米,坑的中心深度為50米。隕石坑裏至今還有鐵隕石氧化後的殘餘物質,以及高溫下沙粒熔化形成的玻璃物。 德國的ries隕石坑 有1500萬年曆史,現在已是一片茂盛的農田 南非的vredefort隕石坑 其直徑達到了3萬多米,其年代約為20億年 致命的災難能導致物種的滅絕嗎 科學家認為約於6600萬年前落入地球的巨大隕星導致了地球上許多動植物的滅絕。這塊據估計直徑為10千米的隕星在白堊紀後期擊中了地球,這導致了恐龍的突然滅亡,這些巨大的爬行動物在統治地球長達數百萬年後,在接下來的第三紀中讓位於小型的哺乳動物。 全世界那個年代的土中不同尋常地富含銥元素。這種物質在地球上很稀有,但在隕石中含量豐富,所以粘土中的銥被認為是這次巨大的隕星撞擊釋放出來的。 巨大的隕星能以許多方式導致物種的滅絕。如果它落入海洋,會導致海嘯,巨大的潮汐海浪高達100米。一些研究表明海洋衝積層與在此時的巨浪的通過是一致的。 撞擊同樣能把大量的物質拋送入大氣層。這會阻攔太陽的光線,有礙植物的生長,進而影響以植物為生的動物。科學家知道那時有70%的生物絕種。白堊紀和第三紀交界時期同樣發現了大範圍的煤灰化石,有強烈衝擊特征的礦物顆粒以及熔融岩石的小球體。巨大的隕石可以造出40千米深的隕石坑,這個深度足以穿透海洋或大陸的地殼層,導致大量的火山噴發。 不論是加拿大的薩德伯裏隕石坑,還是南非的費裏德堡隕石坑,有證據表明都曾引起火山噴發。大規模的火山活動能直接導致許多物種的滅絕。大範圍的火山噴發會增加大氣層中的灰塵,首先使一段時期的氣候持續變冷,然後逐漸導致相應的全球破壞性氣候變暖,最後是致命的酸雨。 隕石與人類有何關係呢?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古代一種大型爬行動物,如果中生代末期它們不滅絕,那麼處於蒙昧時代的古猿至少沒有機會變成現在的人。那麼恐龍是怎樣來滅絕的呢?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第三邊界沉積層堆積著一層厚約幾十裏米的白色粉末,那是地球上極為罕見的氨基酸。因此,他們推斷: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裏的隕石與地球相撞,撞擊後的巨大爆炸使大多數恐龍立刻死去,爆炸後的粉末籠罩在大地上空,數年之久,土溫驟變,致使恐龍無一幸存,而恐龍的滅絕卻給其它新生動物帶來了生機,比如哺乳動物的出現,古猿也被迫走出森林。 隕石促成了人類的產生,由於隕石的影響,促進了生物的產生。進化,發展,但隕石也會帶來毀滅人類的危害性。比如沒入大西洋海底的古文明大陸大西洲,因為它正處於上麵所提到的大西洋巨型隕坑的邊上,創造出燦爛的瑪雅文化的古印第安人之所以突然失蹤,也是因為在他們那裏時常有隕石出現。? 在不斷發展著的今天,身外是個充滿神奇的世界,同時也充滿著危險。如l989年3月23 日,一顆相當於幾千顆廣島原子彈威力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它的下次光臨,是2015年,到時是否相撞,隻能由事實去證明,但是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悲劇重演,坐以待斃,讓我們抓緊一切時間,去了解它,征服它直至利用它。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的。 【城市災害】 中國作為一個重災大國,世界性災種齊全,尤以地震、氣象、洪澇、海洋、地質、農業、林業七大類突發性、長期性災害最為突出,無疑城市正處於災害風險的包圍之中。 震災 地震是由於緩慢累積起來的應力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大地突然運動,是一種最危險、危害量大的潛在自然災害。與地震相關的災害有地麵振動、地表斷裂、海嘯、地震水庫洪災、地震火災等。本世紀以來全球因地震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260萬人,占全部自然災害死亡總人數的58%,至少有35個國家的數百個大城市麵臨遭受地震破壞的嚴重危險。迄今在我國450個城市中,有200個城市位於地震基本烈度17度以上的區域,尤其像北京、天津、西安、蘭州、太原、大同、包頭、海口等市,甚至處於8度烈度的高危險區域中。研究還發現,過去未曾引起普遍重視的某些特大城市也暴露出潛在的震害因素,如廣州市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中段,具有發生5級以上中強地質的構造背景,上海市過去劃定為6度,但近兩年的潛在震害及宏觀預測證明“少震”、“弱震”隻是一種表麵現象。 水災 中國目前有l/10的國土、100多個大中城市的高程在江河洪水水位之下,它們集中了全國50%以上的人口及70%的工農業總產值。1991年5月以來,全國近20個省遭特大洪災,受災人口2.2億,幾十個城市被淹,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00億元。客觀地說,1991年太湖流域隻有常州、無錫的降雨量超過1954年,主要則是由於江、河、湖、庫前期水位較高,蓄洪能力下降,而且此區域無骨幹型水利設施,泄水河道有網無綱,太湖本應有108個出口,但被人為封堵71處,便實際出湖流量僅為1954年的1/3,這都是釀成大麵積洪災的人為因素。就全國洪災形勢看,尚有如下原因:1我國江河防洪標準低;2江河湖泊泥沙淤積降低了調洪能力;3洪水是由於暴雨或急驟的融冰化雪和水庫垮壩等引起江河水量猛增及水位急劇上漲所致。 風災 全球每年因風災導致數萬人喪生和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我國1985—1989年的統計表明,台風年平均登陸約8次,年平均死亡人數為476人,年平均經濟損失達34億元。它反映出三大特點:1台風登陸有規律性更具偶然性,2台風常衍生出其他災害構成災損鏈,如“風—雨—潮”三者往往互為因果;3建國40多年來我國沿海地區年年有台風、年年有災害、年年需救災、年年等賑災,長期以來形成的弊端不見災前少量優化投入治“本”,卻寧願災 後大量救濟治“標”,出現了所謂有錢買“棺”、無錢買 “藥”的不正常局麵。 火災 莫斯科、倫敦、芝加哥、舊金山、東京都、 橫濱等城市都直接或間接誘發過毀滅性大火災。在曆史上,我國北京、武漢、長沙、杭州等市也屢遭火災。1949年9月,重慶發生三晝夜大火,數千人葬身火海。截止1990年底,北京高層建築近2500棟,但真正符合消防規範的僅占20%,尚有60%的樓房係統供電、供水可靠性無保障。近30年的統計資料表明,城市火災的預防可使每天減少5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 現代城市新致災源 這是指城市高新技術係統的事故風險、城市公害及城市工業災害、住宅與小區建設中的室內外災害、以人為失誤及管理決策失當為主因的“建設性破壞”災害以及城市流行性疾病災害等。室內災害專指從樓梯上、床上、高椅上、手推車上摔下來或被電器或火具燒灼、觸電、窒息、誤食毒物等事件。據80年代中期歐洲消費者聯盟12個成員國的統計,因室內災害傷亡的兒童比車禍死亡者高近4倍。“建設性破壞”災害泛指由於人為影響如近視、無知、疏忽、決策管理失當所釀成的破壞機製。從此意義上可以認為,無減災考慮的城市改建、城市總體規劃及必備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得越快、投入越多,其災害隱患就越大。 【地質災害】 1993年完成的《全國地質災害現狀調查報告》,首次向人們披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我國地質災害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74億元。 調查報告提供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目前全國已有1/6的國土麵積被一片濃重的黃色覆蓋。據預測,今後10年,每年還將有2370平方公裏的土地將變成沙漠。此外,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縫已成為我國地質災害中的“常見病”。據統計現在我國已有400多個市、縣、區、鎮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嚴重威脅。被稱為大地的“頑症”、人類的災難的地沉也在發展。經濟發達的蘇州、無錫、常州地區到了80年代末,已形成了連片的沉降區。目前難以收拾的區域性沉陷現象已擴展到河北、浙江等16個省、市、自治區,麵積近5萬平方公裏。沿海十幾個城市發生了海水入侵等害。大量勘察和研究表明:我國一半以上的地質災害是由人為因素誘發的。 地質專家們呼籲:必須建立生存與發展的戰略觀念,注意研究防治災害問題,將災害對經濟的破壞和對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脅降到最低限度。 【四十年來損失最大的災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宗晉在1992年一次會上說,我國四十多年來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年均為400億元,因災死亡人數年平均為1.2萬人。各種災害損失的比例為:地震災害54%,氣象災害40%,地質災害4%,森林生物災害、火災1%,海洋災害l%。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約占全部災害損失的57%。 氣象災害中又以幹旱和洪澇為主,年均各在100億元以上,死人以洪水災害為主。 40多年來年年有災,小災年損失200至300億,中災年400億左右,大災年500億以上。大災年主要是兩個因素決定的:1自然變異強度大,如大旱、大洪澇、大震、風暴、農林病蟲大爆發、大火等。2受災區經濟指數高。所以,為了防禦大災年,主要是防大災,而且對於國家經濟來說,主要是防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區的大災。 論經濟損失,氣象災害是群災之首占57%;若論死亡人數,地震是眾災之首占54%。 旱災年年有,1957年到1989年33年中,有6年 減產糧食在250億公斤以下,24年減產在250億公 斤以上,其中兩年最高損失達390億公斤,可見旱災 年際變化在1—3倍之間,變化不太突出。 洪澇常年損失20億元左右,但大災年可達100 億至數百億元,變化幅度可達5至10倍以上,近40 年有六次損失超過70億元,超過百億的有三次。 地震常年損失不重,但有四次大震造成近萬人 以上的死亡,唐山地震死亡人數超過24萬,直接經 濟損失100億元,可見防大震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關 鍵。 農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損失的年際變化幅度都比較小,除個別大災外,都在年均值上下一二倍之間變化,這與人力減輕此類災害的調控能力有關。 台風年均登陸6.9次,變化在12次與4次之間。80年代以來台風和風暴潮造成的損失明顯地呈上升趨勢,1985一1990年年均損失41.6億元,而1990年已達92.6億元,這種趨勢與沿海經濟指數的迅速增長直接有關。 滑坡泥石流的發生次數,50年代年均3次,60年代年均5次,70年代年均10次,80年代年均30次,其中最高年達50次,如此明顯的增加趨勢與森林覆蓋率的遞減、大麵積開荒,特別是近十年交通與城市的發展以及人類工程活動增多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