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黃河常常決口,各朝統治者從本身利益出發,一方麵疏浚河道,一方麵加固堤壩。但這些措施很難遏止洪水的肆虐和泛濫。因此便產生了水報。  水報是和兵報一樣的加急快報,六百裏加急快馬傳送。其緊張程度絕不亞於十萬火急的兵報。  當黃河上遊地區連降大暴雨河水陡漲時,當地封疆大吏便將水警情報書於黃絹,黃布包裹蓋上印信立即派人下送,晝夜兼程。讓下遊人民加固堤防,疏散人口,以避水患。  這種水報是接力形式,逐縣相傳,所以沿河各縣都備有專門馬號,且常備一視力好者登高?望。一旦上遊水報馬到,他即通知本縣水使做好出發準備。這樣逐縣接力,一直傳到河南開封為止。

【我國古代水文站:白鶴梁】

位於四川東南的長江與烏江交彙處的涪陵,春秋時為巴國都積邑。在市區北部的長江中,有一處與江流平行的天然石梁,這就是中外聞名而被稱為“古代水文站”的白鶴梁。 白鶴梁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寬15米,常年淹沒水下,僅冬春枯水時露出梁脊。上有自唐廣德二年764迄至近代的石刻題記文字163段,其中文水題記108段、石刻魚圖14尾,作水文標記者3尾,其文化價值和水文科學價值很高,堪稱稀世瑰寶。唐刻石魚,多數已模糊,惟“各三十六鱗,一銜螢草,一銜蓮花”的線雕雙鯉還刻跡明晰。其魚眼所處水位,恰與航道部門所定當地水尺的“零”點相當。《輿地紀勝》中有“江心石魚或十年,或三五年一出,出為豐稔之兆”的記載。石魚和題文斷續地記錄了長江72個年份的曆史枯水位資料,是一座科學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古代水文古跡。  縱橫交錯的163段題刻,宋代約占100段,其餘多為元、明、清時代所刻。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竟達300人。最著名的除北宋黃庭堅“元符庚辰涪翁來”的題字外,還有明涪州太守黃壽“時乎鸞鳳見,石沒亦是豐;時乎鴟?見,石出亦是凶”的題詩,論書法,顏、柳、蘇、黃、趙各家均有,篆、隸、行、楷、草諸體皆備,故又有“水底碑林”之譽。 白鶴梁題刻古往今來,雖然民生公司渝萬河床考察團1937年3月曾來此記錄過水文資料,但真正得到重視還是在建國以後。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白鶴梁石魚題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的世界地質遺址】

據“世界遺產地質遺址工作組”主席柯依最近提供的最新統計資料:世界各國推薦的遺址數量已由1989年的60處增至90處,中國有7處。它們是:北京猿人遺址、山旺化石遺址、自貢恐龍群、澄江動物群、嵩山國家公園、武陵源國家公園和薊縣元古界地層剖麵。

【唐山大地震的先兆】

唐山地區豐潤縣楊官林公社一口深約50多米的機井,從7月中旬起,小泥蓋板上的小孔“嗤嗤”地向外冒氣,7月25日至26日噴氣達到高潮,20米外能聽到響聲。 7月27日,唐山北部一個軍營裏,地下的一堆鋼筋莫名其妙地迸發出火花。 在北京、唐山,半夜,不少人家關閉了的日光燈依然奇怪地亮著。 栗園公社芳草營大隊王財家的4隻鴨子,深夜12點多依然站在門外,見到主人齊聲叫起來,用嘴擰他的褲腿。 7月27日夜,唐山周圍方圓幾百公裏的地方,人們聽見了長時間的尖厲的犬吠。殷各莊公社李孝生家的那條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讓人睡覺,叫不起主人,便在他腿上猛咬一口。 7月28日1時30分,撫寧縣大山頭養貂場的415隻貂,像炸營似的,在鐵籠裏亂蹦亂撞,驚恐萬狀。 7月28日3點多鍾,豐潤縣楊穀塔大隊60輛馬車的100多匹馬全部掙斷縫繩,爭先恐後躍出馬廄,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在同一時刻,昌黎、豐潤縣的社員,看到天空忽然明亮起來,他們以為天亮了。但不久天色又變暗了,屋外又如墨染一般。那一刻,大地正浸入一片毀滅之前的寧靜之中。

【《水經注》所記“火山”】

《水經注》卷十三有這樣的記述:“水導源火山”“山上有火井,南北六十六步,廣減尺許,源深不見底,炎勢上升,常若微雷響,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能否據此就證明當地曾有火山活動呢?在1976年,我國地質、考古工作者對這一問題作過實地調查。他們的結論是:《水經注》中所說的“火山”、“火井”,井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火山噴發,而是大同以西地區地下煤層的—種自燃現象。其根據是:1.從酈道元的記述和清代楊守敬編繪的《水經注圖》看,所述“火山”、“火井”是在大同以西30公裏處,這裏曆史上並無火山活動的痕跡。真正的大同火山遺跡是在大同以東30公裏處,據地質調查,此處火山早在距今六七萬年已結束了噴發活動,成為死火山。生活在公元5世紀的酈道元是不可能觀察到遠古的火山活動的。2.大同以西30公裏這一帶曆史上有煤層自燃現象,煤層自燃,地表會產生裂縫,地上地下空氣對流,地下炎勢上升,就會發出響聲。這與酈道元的記述是一致的。這一說法詳見《水文、沙漠、火山考古》一書。

【流星雨的記載】

《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載,大約有180次之多。這對於研究流星群軌道的演變,將是十分重要的資料。在《史記?天官書》中還有“星墜至地,則石也”的記載,這是對流星體墜地便成為隕石或隕鐵的解釋。到了北宋1064年,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而歐洲到1803年以後才知道。

【中國隕石】

隕石是來自行星際空間的固體物質,民間稱為“天落石”。1990年北京天文館舉辦了首次中國隕石展。

中國隕石知多少

從展覽中的一張《中國隕石分布圖》中可以得知:中國已知有隕石標本的隕石事件共84次。其中解放前7次,解放後77次。這84次隕石事件,石隕石54次,鐵隕石29次,石鐵隕石l次。它們分落或發現於全國包括台灣25個省市。本次展出的中國隕石有近50次隕石事件的標本,它們分布在19個省市。其中10公斤以上的標本有10塊,50公斤以上的有6塊。

隕石中的“稀客”

展品中的碳質球粒石隕石、頑火輝石球粒石隕石和石鐵隕石堪稱世界隕石中的“稀客”。其中,頑火輝石球粒石隕石全世界僅發現19次。

470年前的南丹鐵隕石

展出的隕石標本中,已知落地年齡最長者,應推南丹鐵隕石。它已經曆了470多年地球上的風風雨雨。

【隕石與地名】

關於隕石,我國從夏代開始曆代都有許多完整而準確的記載。據中國天象資料組統計,我國曆代有關隕石遺跡的資料有360多條,其中有一些被命名為地名。現將這些古地名按行政區列表如下。現在行政區史籍中以隕石遺跡命名的地名河北省滿城神星村,遼寧省義縣星星屯常熟縣顯星橋、落星港臨沂縣落星山、落星州江蘇省南京市落星山、落星崗海州大星山、小星山無錫市落星湖上海市金山縣落星潭青浦縣落星橋鬆江縣落星橋安徽省廣德縣星橋涇縣落星潭霍山縣墜星山宣城落星山浙江省肖山縣落星湖諸暨縣落星湖海鹽縣落星濱山東省濰坊市落星坡壽光縣北落星莊、南落星莊寧陽縣落星泉招遠縣石星河德縣落星坡江西省弋陽縣七星山宜豐縣星落池分宜縣落星湖南康縣落星湖福建縣寧化縣星湖、星湖場尤溪縣落星潭順昌縣星窟南平市落星潭漳浦縣落星井明溪縣北鬥岩邵武縣星搓嶺將樂縣星穴閩清縣留錢山大田縣七星潭廣東省仁化縣白星山海康縣瑞星池廣西省貴縣七星嶺灌縣鐵石碓湖南省常德火星池醴陵落星湖慈利星子山臨陰天星坡湖北省嘉魚縣落星池宜都明星嶺河南省商丘隕石河滑縣石抹、牛星丘四川省城口流星壩遂寧縣落星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噶爾神星村、星星峽陝西省富平縣落星村臨潼雨金鎮這些地名有一個共同之點,即都與“星”有關。這樣就使命名對象與某一天文現象聯係起來,便之具有某種科學的涵義,並且給隕石的研究者和業餘天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尋找隕石爆炸坑的線索。

隕石是人類直接認識太陽係各星體珍貴稀有的實物標本,極具收藏價值。隕石多半帶有地球上沒有或不常見的礦物組合,以及經過大氣層高速燃燒的痕跡。至於太空人登上外星球,如月球,所帶回來的則不叫隕石。而會稱為月球礦石。據加拿大科學家10年的觀測,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有20多噸,大概有兩萬多塊。由於多數隕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煙罕至地區,而被人發現並收集到手的隕石每年隻有幾十塊,數量極少。它大多由天而落,形狀不一。

隕石特性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間,主要成分是矽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 ,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清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 。隕石是來自地球以外太陽係其他天體的碎片,絕大多數來自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少數來自月球(40塊)和火星(40塊)。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矽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矽酸鹽混合物)。

隕石在高空飛行時,表麵溫度達到幾千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麵融化成了液體。後來由於低層比較濃密大氣的阻擋,他的速度越來越慢,融化的表麵冷卻下來,形成一層薄殼叫“熔殼”。熔殼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顏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殼冷卻的過程中,空氣流動在隕石表麵吹過的痕跡也保留下來,叫“氣印”。氣印的樣子很像在麵團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殼和氣印是隕石表麵的主要特征。

若是你看到的石頭或鐵塊的表麵有這樣一層熔殼或氣印,那你可以立刻斷定,這是一塊隕石。 但是落下來的年代較長的一些隕石,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熔殼脫落了,氣印也就不易辨認出來了,但是那也不要緊,還有別的辦法來辨認。 石隕石的樣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會覺得它比同體積的岩石重些。石隕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幾的鐵,有磁性,用吸鐵石試一試便會感到。另外,仔細看看石隕石的斷麵,會發現有不少的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隕石都有這樣的球粒,它們是隕石生成的時候產生的。是辨認石隕石的一個重要標記。 鐵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其中,鐵占90%左右,鎳的含量一般在4~8%之間,地球上的自然鐵中鎳的含量一般不會有這麼多。

在鐵隕石上切割一個斷麵,磨光後,用5%的硝酸酒精侵蝕,光亮的端麵會呈現出特殊的條紋,像花格子一樣。這是因為鐵隕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含鎳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鎳量多的部分,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酸腐蝕,而含鎳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蝕後,變得粗糙無光澤,這樣就由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組成了花格子一樣的條紋。除了極少數含鎳量特多的隕石外,都會出現這些條紋。這是辨認鐵隕石的一個主要方法。 石鐵隕石極少見,由石和鐵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鐵和矽酸鹽礦物。 在3類隕石中,石隕石最多,1976年3月8日,在我國吉林省吉林地區降落的一場大規模的隕石雨,便是一次石質的球粒隕石雨。這次隕石雨散落的範圍達四、五百平方公裏,搜集到的隕石有一百多塊,總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一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塊石隕石。第二位的是美國諾頓石隕石,重1079公斤。 鐵隕石比石隕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塊在非洲納米比亞,名字要戈巴隕石,有60噸重。在我國新疆的一塊大隕鐵重30噸,是世界的第三位。

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熔坑:隕石表麵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條痕:隕石在無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沒有條痕或僅有淺灰色條痕,而鐵礦石的條痕則是黑色或棕紅色,以此加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