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的中國地名】

我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基地——方圓1公裏的長城站內,其地理實體湖泊、海灣、時令河、山岩首次命名了10個中國式的地理名稱。

長城站

位於法爾茲半島的東側。它距北京17501公裏,是南極長年考察站。

長城灣

位於長城站東側,是峭岩和冰障環繞的民防灣內的小海灣。

西湖

位於長城站西側不到200米處,水深10米,水質較好,為長城站提供充足的生活和工作用水。

高山湖

位於長城站西南側的淡水湖泊。

拒馬河

位於長城站南側的時令河,向東注入長城灣。

翠溪

位於長城站址和氣象觀測站之間的時令河,向西注入西湖。水流清澈翠綠。

望龍岩

位於長城站的東側,瀕臨南長城灣。它是往返長城站的必經之地。站在岩上可眺望遙遠的祖國——龍的故鄉。西山包 因位於長城站營房的西側而得名。

平頂山

位於長城站的西側。因山頂部位較平坦而得名。

燕鷗湖

位於長城站的南側。因湖畔有大群南極燕鷗聚集棲息而得名。

【我國城市名稱原意47則】

哈爾濱

滿語是“曬漁網的場子”的意思。它原為一漁村,鐵路通車後逐漸興起,1932年設市。

呼和浩特

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市”。

錫林浩特

蒙古語意為“高原的城”。

包頭

蒙古語“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

海拉爾

蒙古語意為“流下來的水”。

烏蘭浩特

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

烏蘭察布盟

因為清朝時各旗會盟於紅螺穀 蒙古語稱烏蘭察布而得命。

錫林郭勒盟

因為清朝時各旗會盟於錫林郭勒河而得名。

伊克昭盟

因為清朝時各旗會盟於伊克昭蒙 古語意為“大廟”而得名。

白雲鄂博

蒙古語意為“寶山”。

吉林市

舊稱船廠。原名吉林烏拉,滿語意為 “沿江”。有“化工城”之稱。

西安

古名長安。明初設西安府,是控製中國西部的戰略要地,故稱西安。又漢長安城內有西安亭,借以命名“西安”城。1928年設西安市,1930年改名西京市,1943年複改西安市。它是我國古都之一。

銀川

它是著名的塞上古城。一稱寧夏城,簡稱夏城,又稱銀城。銀川地名來自對賀蘭山與黃河之間渠道縱橫、田園密布的“塞上江南”美好地理景象的描述。清初,銀川已作為寧夏城的別稱。1947年正式改名為銀川市。

烏魯木齊

蒙古語是“優美的牧場”的意思。

克拉瑪依

維吾爾語意為“黑油”。

阿克蘇

維吾爾語意為“白水”。

濟南

因城在古濟水之南,故名濟南。1929年設濟南市。濟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譽為“泉城”。

南京

因戰國時楚國在此築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三國吳時稱建業,又叫石頭城。晉時稱建康。明代時稱南京。清朝時南京為江寧府治,故簡稱寧。1930年設南京市。它是我國古都之一。

蘇州

以姑蘇山而得名。

無錫

周、秦時盛產銅錫,至漢代,錫開采完,故名無錫。

連雲港

因位於雲台山與海中的東西連島之間而得名。

徐州

以古代徐夷或以古“九州”之一的徐州而得名。

鎮江

因這地方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鹽城

以產鹽而得名。

合肥

以肥水出紫蓬山,分為二支,流至此地後合而為一,故名合肥。

淮南

以在淮河南岸而得名。1951年設淮南市。

淮北

因地處淮北而得名。1971年設淮北市。

蚌埠

相傳古時曾采蚌取珠於此。船舶聚集之處叫埠頭,稱蚌埠集。市因蚌埠集而得名。1946年設蚌埠市。

馬鞍山

因西側沿長江有馬鞍山,故名。1956年設馬鞍山市。

蕪湖

在蕪湖側,以其地卑,蓄水濘深,而生蕪藻,故叫蕪湖。1950年設蕪湖市。

銅陵

因銅官山而得名。1956年以銅官山礦區設銅官山市。1958年改名為銅陵市。

杭州

傳說大禹治水時,到了這裏才舍航登陸的,航杭同音,所以以後才叫杭州。

寧波

由於它屬下有個定海縣,取“海定則波寧”之意。簡稱甬,因境內有甬江而得名。又簡稱鄞,因境內有座赤堇山,山上盛產赤堇草今名紫花堇草,以此得名。

福州

福州之名始於8世紀20年代唐開元時,是以山名作州名的。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福州。1946年設福州市。它還有“榕城”和“三山”的別名。“榕城”。是因市內多榕樹而得名。“三山”是因城內有烏石山、於山、屏山三座名山而得名。

台北

以方位命名,因在台灣島北部,故名台北。

基隆

港外有小雞籠嶼,港以東有大雞籠山,故當初稱它為“雞籠”,後來感到名字不雅,清代光緒時便諧音取“其地昌隆”的意思,稱為“基隆”。

台中

以方位命名,因在台灣島中部,故名台中。

淡水

以水域命名。

洛陽

因在洛河北岸,故名洛陽。

開封

古代為汴州地,故簡稱汴。

衡陽

因在衡山之南,故名衡陽。

武漢

包括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武昌原為唐方鎮名,後升武昌軍節度使,治所在今地,故名。漢口,以位於漢水入江之口而得名,1926年設特別市,1929年一度改設武漢特別市,1931年改普通市。漢陽,在原漢水之陽明代漢水改道龜山之北。1949年三鎮合並設武漢市。

廣州

三國時,吳改交州為廣州,這是廣州一名出現之始。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古代傳說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手持穀穗至此,因稱廣州為“穗城”,又別稱“羊城”。

貴陽

簡稱築,因明代先後為貴築司、貴築鄉,清代為貴築縣而得名。

景洪

原名允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

重慶

簡稱渝。因隋、唐時曾置渝州於此而得名。市區依山建築,是有名的山城。

拉薩

藏語意為“聖地”。因全年日照充足,陰雨日和霧日都少,經常晴空無雲,陽光燦爛,故有“日光城”的別名。

【中國城市之花】

中國已有上百個城市選定了自己的市花,萬紫千紅,各有特色。北京市的市花是菊花和月季。為什麼北京人選這兩種花為市花呢?他們說除了因為這對姐妹的姿色俱佳,還由於:菊花在我國栽培曆史悠久,而北京的傳統菊藝水平也高,並且傲霜淩寒不調,具有北京人的性格;月季易於繁殖推廣,綠化美化效果好,是友誼和繁榮的象征。選擇菊花為市花的還有開封、南通、中山、湘潭等城市。 月季,又稱月月紅,可能由於“花落花開無間斷,此花無日不春風”的緣故,現今,除了北京以外,還被天津、鄭州、蚌埠、安慶、吉安、大連、南昌、常州、淮陰、衡陽、平頂山等28個城市選為市花。月季一身多任,是當選市花最多的一種花卉。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顧名思義,就是以桂花成林而得名,這頂市花桂冠是戴之元愧的。疊彩山、七星山、象鼻山等處,裝點著金桂、銀掛,使秀山名洞更加誘人了。仲秋時節,漫步芳香四溢的桂林市街,兩旁街道樹上的桂花,會似金粟銀雨一般地飄落在頭上。正如唐代宋之問的詩句所吟:“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又名岩桂,俗稱木犀。由於顏色不同而名稱不同,深黃的稱金桂,淡黃的稱銀桂,橙紅的稱丹桂。說來真巧,人間天堂的蘇杭兩州,也皆“折桂”為市花,可謂花間佳話。蘇州的大街小巷,中秋節臨近,到處洋溢著馥鬱的木犀香,尤以怡園、留園為最。留園桂樹叢邊的亭上題有“聞木犀香”的匾額。杭州的“三秋桂子”與“十裏荷香”同樣聞名於世。

西湖滿覺隴的桂花,更為遊客們所熟知。那裏滿山滿穀,老桂成林,連綿數裏,連樹上成熟的栗子,都熏染上了桂花的香味。怪不得蘇杭所產的糖果糕點,總放點桂花、使其風味獨特。 如果說起牡丹,人們就立刻會想到牡丹甲天下的洛陽城,並想起唐代武後把牡丹從長安貶謫到洛陽的傳說故事。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就有研究洛陽牡丹的專著三冊。現在洛陽市開辟了一座牡丹花園,不僅恢複了姚黃、魏紫、皎白等一些傳統的名貴品種;而且培育成功了墨灑金、黑牡丹、豆色綠、洛陽紅、梨花雪和金輪黃等新品種,總共品種已超過了二百個。每年穀雨時節牡丹盛會,萬紫千紅,引來國內外遊客如雲,難怪人稱牡丹為“洛陽花”了。現在洛陽已培育 出國慶節前後開放的牡丹,以後人們還能金秋賞牡丹哩!山東荷澤市這個著名的“牡丹之鄉”,如今也已發展成大麵積的牡丹栽培地,組織市花出口,為國家贏得了榮譽和收益。18世紀末葉,我國有兩個品種的“中國月季”和兩個品種的“香水月季”,經印度傳入歐洲。法國人非常珍愛這些月季,采用它們同歐洲薔薇雜交,培育出了現代月季的新體係,品種多達16000種以上,已成為風靡全球的觀賞花卉。現代月季不僅品種繁多,花色豐富,姿態萬千;有些還花香馥鬱,花名富有詩意,如白天鵝、狀元紅、青心玉、金琥珀、桃花麵、玉樓春等。特別是“嬌容三變”,數天後由青色變為粉白,實在是豔麗多姿。 我國名花中被選為市花的除了月季外,就數茶花和杜鵑多了。

“雲南茶花甲天下”,因此昆明選茶花作為市花,是理所當然的事。此外,尚有重慶、溫州、金華、寧波、景德鎮等城市,也把茶花選作市花。茶花屬山茶科,又名曼陀羅,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中國是主要原產地之一。茶花現在約有二百多個品種,雲南常見的品種叫“鶴頂茶”,大如蓮花,猩紅如血。溫州產的紅黃兼色的“瑪瑙茶”,金華產的粉色灑紅的“擯榔”,還有一年開數色花的“十八學士”等,皆茶中異種。1960年我國在廣西發現的蠟黃似壺的“金花茶”,金瓣玉蕊,透明無暇,列為國家一類保護植物之首,那更是稀世珍寶了。 我國杜鵑花品種極為豐富,選杜鵑作為市花的:從北到南,有丹東、青島、長沙、韶關、珠海;從東至西,有無錫、嘉興、九江、三明、大理等城市。杜鵑花,又名山躑躅、映山紅。春季開花的稱春鵑,多為單瓣或雙瓣;夏季開花的稱夏鵑,卻為複瓣。植珠矮的僅半米左右,高的可達5米左右。

“杜鵑啼處血成花”,這隻是神話傳說;實際上杜鵑花並非全是紅色的,也有黃、白、青、紫、淺紅與雜色等。 廣州古名“棉城”,就是因為那裏早在唐代就滿城栽植木棉花,春來“花開紅比朝霞鮮”;至今越秀山等處,仍不難找到千歲以上的紅棉古樹,廣州是一座富有革命傳統的城市,紅花崗、黃花崗先烈們的鮮血染紅了萬株火炬般的南國英雄樹,因此廣州廣大市民選舉“紅棉”為他們光榮的市花。木棉又稱“攀枝花”,形容它樹身雖極高大,但花枝如珊瑚下垂,人們可攀可親。四川新興的鋼鐵工業城市渡口,由於金沙江兩岸盛產木棉,幹脆改名“攀枝花”了,如火如荼的攀枝花,也正顯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生命力。 成都享有“蓉城”和“錦城”之稱,從五代的後蜀主孟昶起。便在成都遍植芙蓉花,每屆深秋,眾芳搖落,芙蓉盛開。林塘秋色,如錦似繡。芙蓉花屬錦葵科灌木,產於我國,又稱“木蓮”。

水蓮荷殘後,獨有芙蓉臨水拒霜而放,是冷月下的秋江美人。有趣的是芙蓉的嬌容能一日三變,初開時為粉紅或白色,接著逐漸變為深紅,越開越豔麗,這是由於光照溫度引起花中所含花青素和酸的濃度變化所致。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愛花的民族,很多城市曆史上就與某種美麗的鄉土花朵,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今天的市花,是與悠久的文明緊密相連的,如《老殘遊記》裏描寫的“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市花嫣紅似火的刺桐樹,今日在那裏已經罕見,他們仍選擇了刺桐作為這座古港的標誌。此外,如漳州的水仙,南昌的瑞香,嶽陽的梔子,鶴壁的迎春,徐州、安陽的紫薇,西寧、呼和浩特的丁香,蘭州、銀川、拉薩和烏魯木齊的玫瑰;這些花與這些城市都有很深的曆史淵源。有些花卉雖然是從國外引進的,卻已經在中國一些地方紮下了深深的根。

【我國一些城市雅號】

陶都——宜興江蘇 皮都——張家口河北 雨都——基隆台灣 不夜城——上海 詩城——白帝城四川 櫻花城——大連遼寧 甜城——內江四川 江城——哈爾濱黑龍江 火爐城——武漢湖北 果城——南充四川 石堡城——西寧青海 香蕉城——茂名廣東 春城——長春吉林 江城——吉林吉林 園林城——蘇州江蘇 珠城——蚌埠安徽 霧都——重慶四川 木都、絲綢城——丹東遼寧 紅色故都——瑞金江西 鯉城——泉州福建 綠城——鄭州河南 詩都——洛陽河南 河城——開封河南 潭城——長沙湖南 葫蘆城——韶關廣東 花果城——南寧廣西 鵝城——百色廣西 榆城——大理雲南 煤海——大同山西 鞋城——溫州浙江 車城——十堰湖北

【城市街道命名規律】

以方向位置命名

如北京的二環路、三環路,廣州的環市路,西安的環城路,西安、酒泉等城市的東大街、西大街,天津的南門外大街,濟南主要街道用經、緯命名,即經一路、經二路、經三路……和緯一路、緯二路、緯三路……

以曆史名勝命名

如北京的前門大街、崇文門大街、阜成門大街、廣安門大街、右安門大街、建國門大街,青島的武勝關路、居庸關路、嘉峪關路、山海關路,廣州的越秀路,無錫的蠢園路,蘇州的紫園路,沈陽的北陵大街,濟南的泉城路等。

以人物命名

上海、廣州、桂林、南昌、杭州、青島、南京、石家莊、沙市等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大連有斯大林路,長春有斯大林大街,武漢有張之洞路、蔡鍔路,北京有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等。

以山、河、湖命名

上海有華山路、衡山路,屯溪有黃山路,泰安有泰山路,杭州有天目山路,合肥有長江路,大連有黃河路,桂林有杉湖路、榕湖路,西安有蓮湖路,杭州、無錫都有環湖路等。

以節日或紀念日命名

南昌因紀念八一起義而有八一路,鄭州因紀念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有二七路,太原、長沙等城市有五一路。

以省、市命名

上海的街道以省市命名的極多,以全國大部分省區命名的如湖北路、河南路、江西路、西藏路等,以城市命名的如漢口路、南京路、九江路等。其他城市如天津的遼寧路、重慶大道,大連的天津街、西安路,昆明、南京、武漢、沙市等許多城市都有北京路。

以政治用語命名

天津、廣州、杭州、武漢、長春、烏魯木齊、石家莊、沙市、成都等許多城市普遍都有解放路或解放大道,天津、徐州、哈爾濱、石家莊等城市有和平路。另外,如開封的自由路,烏魯木齊的勝利路,武漢的勝利街,重慶的人民路,桂林的民主路等。

【北京地名拾趣】

北京的地名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風趣生動,有的記載著悠久的史實,有的留有古建築的遺跡,還有的與民俗學、語言學、植物學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俯拾而來,妙趣橫生。

以日常器物命名的

大喇叭、小口袋、舊簾子、新如意、扁擔、絨線、手帕、鎖鏈、大帽、小盆、煙袋、棋盤……

以人物命名的

孟端、魯班、張旺、王佐、馬良、劉鑾朔等胡同。

以建築物命名的

騎河樓、花園宮、太平橋、陶然亭、磚塔、帥府、方壺齋……新的建築民族宮、農展館、廣播大廈等更使首都的地名熠熠閃光,名傳四海。

以樹木為名首的

榆樹館、桃柳園、杏花天、樺皮廠;丁香胡同、棕樹斜街、椿樹大院、楊梅竹、槐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