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民間神秘文化(1 / 3)

神秘莫測的巫術

巫術是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製的方術。

巫術是原始社會的信仰和後世天文、曆算、醫藥、宗教的起源。在中國,巫術也是古代方術的起源。古代,尤其是在商、周兩代,巫術在社會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掌握著祭祀天帝、鬼神及為人祈福禳災的大權,並兼管占卜、星曆之術。周以後,,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日益明顯,巫術的影響逐漸減少,最後演變成民間的神棍、神婆和江湖術士混飯吃的手段。巫術包括符咒和跳神。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他們自稱能與鬼神溝通,通過唱歌、跳舞從鬼神處獲得啟示或法力,來實現某種目的,比如治病、占卜未來、驅邪、求雨等。

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施用的巫術;白巫術則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

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摹仿巫術是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寫上該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刀砍,以致那人於死地。從性質上講,這屬於黑巫術。再如小兒常常落井,為避災,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兒投入井中,這種行為稱作破災破煞。人若生瘡,畫在植物葉或黃紙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術。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時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隻要是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任人拾去,於是任為病患便轉移到了拾者身上。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頭發、胡須、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備加害對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否則便要受製於人。

從巫術的應用角度,可分為:

祈求幫助: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祈求自然力或鬼神來幫助自己實現某種目的。如漢族求雨,多拜龍王,拜祭不成時,便要施巫術,逼迫龍王下雨。如抬龍王遊街,曝曬龍王,把井水掏幹等等。

招魂:用巫術把失落的靈魂招回來。它不僅限於人自身,也適用於動物、植物。

詛咒:它是借助語言的魔力,達到加害對方的目的。最常見的形式是麵對麵的詛咒,不得好死、千刀萬剮等等。更多的是通過詛咒對方的名字達到巫術的目的。

驅鬼:是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巫術。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漢族的許多驅鬼巫術後來被道教繼承下來。符、劍、印、鏡是道士的主要驅鬼工具。驅鬼巫術也適用於凶死者。黎族對凶死者最為畏懼,送葬時必須舉行複雜的儀式,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使凶死者的靈魂迷途難返;下葬時還要以巨石壓屍,或以木樁釘屍,目的是讓凶死者的靈魂永遠不能返回家園,否則就會擾亂家人。

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來防止邪鬼來犯,是一種消極巫術。避邪物一般裝飾在建築物上、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

富貴吉祥擇吉術擇吉是指以幹支曆法為基礎,根據年、月、日、時所值吉凶神煞進行計算,綜合參考,選擇吉日吉時,確定趨避的一種方法。簡單地說,所謂擇吉,就是根據一定的方法選擇吉利的日子。所以民間直接稱之為“擇日"、“看日子”、“撿日子”。古代又稱為“涓吉"、“諏吉”。

擇吉術形成於漢代,而且流派眾多,據《史記·日者列傳》和《漢書·方術列傳》,漢代的擇吉術有五行、堪輿、建除、叢辰、曆家、天人、太一、風角、奇門、七政、元氣、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專、須臾、孤虛、六壬、禽星、祿命等共二十餘家,其中不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

漢代擇吉術,以分為特征,諸家學說自為一體。後世擇吉術,以合為特征,各家學說融為一體,且以黃曆為表現形式。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擇吉術以及黃曆,是一個頭緒紛繁複雜的擇吉複合體。

擇吉的目的是趨吉避凶,所以在涉及諸如婚姻嫁娶、修造動土等重大事項時都要選擇吉日吉時,否則認為會造成不良後果。

博大精深的易學易學源於易經之學,簡稱易學。它起始於占卜但高於占卜。易經中記錄了很多上古的曆史事件,因此易經本於實踐。《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易學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分成易理易學、象數易學、數理易學、納音易學幾大類。

易理易學又稱義理易學,是專門講述易經本經哲學義理的易學。象數易學宗旨在於運用。數理易學是研究易經中的科學思想與數學思想。納音易學則結合了易理易學和象數易學的思想。

象數易學中易象是易理的符號化,由—(陰爻),—(陽爻)按天、地、人的關係組成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後來,觀察到的事物越來越多,卦與卦的關係也需探討,進而出現重卦,即64卦。

納音易學是基於六十花甲納音與易理易學和象數易學的結合而產生的易學係統,對易理易學、象數易學有一定的發展,對實用易學、中醫運氣學有一定貢獻。

數理易學,是萊布尼茲所發明之計算機基於易學二進位思想,即O與1。萊布尼茲受中國易經八卦的影響最早提出二進製運算法則,創立了符號邏輯學的基本概念。

中醫的陰陽五行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製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陰陽五行學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陰陽傳說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盤古開天辟地,將混沌一分為二,天為陽,地為陰。後來古人依據生產、生活實踐和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觀察,逐漸把太陽、男性、力量、光亮、熱等帶有向上的、運動的、積極的、肯定的、善意的、熱情的屬性歸為陽,把月亮、女性、軟弱、黑暗、冷等帶有下沉的、靜止的、消極的、否定的、惡意的、冷淡的屬性歸為陰,並由此歸納出一套陰陽相互作用的理論,來解析說明世上萬事萬物的產生和發展。把它應用到自然界、人類和生老病死便有了之後的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八卦學說和古老的中醫學理論。

五行古人以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的,而且更進一步地認為,這五種元素互相轉化、互相製約,從而形成了天地萬物千姿百態的架構和取向。對於五行轉化的規律,可分為相生和相克兩種。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陰陽與五行的關係陰陽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立論的基礎。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就是指無論陰的內部或陽的內部包括陰陽之間都具備著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象表達的那種生克利害的基本關係。換句話來說,即陰陽的內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來的,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雖然無邊無際,但在地球這個視角其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間就是通過東南中西北顯示出來的。

古今不衰的風水術風水又稱“相宅"、“堪輿"。“相宅"包含“相陽宅"(住房)和“相陰宅”(墳墓),因此操此工作者被稱為“陰陽先生”或“風水先生"。

“堪輿"泛指屋宅基地和墳地的地理形勢。“堪"指地麵突出部分,“輿”

指地麵凹下部分。民間迷信認為,房屋宅基地或墳墓周圍的方位、水勢等形勢能導致居住者或埋葬者一家的禍福,所以民間重視“風水”,盛行數千年不絕。

新中國成立後,風水之說有所淡化,尤其在大中城市,人們已不太注重風水,但在廣大農村,風水之說仍有市場。

古代“鎮宅避邪"的方法古代民間在建造房屋時,會依據民間禁忌而進行一些儀式。如起土、動土、伐木之日都要選吉日進行;起灶、立柱、上梁、喬遷新居均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如放鞭炮、掛紅布、墊銅錢、貼對聯、貼符咒等,這些都屬於普遍趨吉避凶的方法。更深一層的,還有如下幾種:

建房時用泰山石料刻成一米左右的長方形石碑嵌入牆壁中,或者在街巷人口處和新蓋房屋大門前豎石碑,石碑上要拓刻‘‘泰山石敢當"字樣,傳說可以起到起居自如、安詳順當的鎮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