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活學識人用人之術1(1 / 3)

張氏兄弟恃寵亂內廷

張氏兄弟即張易之和張昌宗,都是中山安國即現在的河北安國人,祖上曾在貞觀末年做過宰相,也是名門出身。張昌宗是太平公主推薦給武則天的,張昌宗又引薦其兄張易之,則天一見甚悅,於是二人同入宮中侍奉武氏。此二人先被任為中郎將和少卿,後屢屢加官,因武氏年事已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二人權傾朝中,連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爭著為二人執鞭牽馬。

公元700年6月,朝廷改控鶴監為奉宸府,任張易之為奉宸令。武則天每次在內宮宴飲,經常召來武姓親貴和張氏兄弟,一起飲酒作樂。武則天讓張昌宗穿著羽毛做的衣服,吹著笙,在內宮庭院裏乘坐木鶴,文士們都賦詩讚美他。

張易之、張昌宗以豪華奢侈相互攀比,他們的弟弟張昌儀任洛陽縣令,賄賂他們辦事情,沒有不答應的。一次早上入朝,有一名姓薛的候補官員攔住張昌儀的馬行賄,將五十兩金子連同簡曆一起給他,張昌儀都收下了。到朝廷上,他把簡曆交給天官侍郎張錫。過了幾天,張錫把簡曆弄丟了,就去問張昌儀,張昌儀罵他說:“沒用的東西!我也記不得了,隻要是姓薛的就授給他官職。”張錫找出姓薛的候選官員六十多人,全都留下授予官職。當初,魏元忠擔任洛州長史的職務,洛陽令張昌儀倚仗著幾個兄長的權勢,每次到州府辦事,都徑直走入長史廳。魏元忠到任以後,叱令他退下去。張易之的家奴在城中街市上橫行滋事,魏元忠把他們用杖刑處死。在魏元忠入朝擔任宰相以後,武則天召見張易之的弟弟峽州刺史張昌期,打算讓他擔任雍州長史。朝廷議事時,武則天向諸位宰相問道:“張昌期任雍州長史怎麼樣?”眾宰相紛紛回答道:“陛下可算是真正找到合適的人選了。”惟獨魏元忠據理力爭,認為張昌期不能勝任這個職務。武則天默不作聲,便不再談及此事了。魏元忠還曾當麵向武則天奏道:“從先帝在位之時直到現在,臣蒙受朝廷厚恩,現在朝廷缺乏人才,臣得以充數列宰相之位,不能竭忠效死,致使奸邪小人在您左右弄權,這是我的罪過呀!”武則天聽了很不高興,張易之兄弟也因此而對魏元忠記恨在心。時值武則天染病,張昌宗擔心武則天去世後魏元忠會對他下手,就在武則天麵前誣陷魏元忠。公元703年,武則天把魏元忠貶為高要縣尉。

公元704年7月,武則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楊再思為內史(也相當於宰相)。楊再思專以阿諛奉承取悅於人,當時有人稱讚張昌宗“麵如蓮花”,隻有楊再思說:“不對。”張昌宗問他為什麼,楊再思回答:“應該說蓮花長得像六郎才對。”張昌宗兄弟作威作福,貪贓枉法,群臣紛紛上奏,有人認為張昌宗依法應該免官,張昌宗上奏說:“我有功於國家,所犯的罪過,應該還不至於免官。”武則天向幾個宰相詢問,說:“張昌宗對國家有功嗎?”楊再思說:“張昌宗調配神丹,陛下服下之後,確實有效,沒有比這更大的功勞了。”武則天聽了很高興,就赦免張昌宗,恢複了他的官職。當時的左補閥專門寫了《兩腳狐賦》,來諷刺楊再思。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病倒在床上,幾個月也不召見宰相,隻有張氏兄弟二人侍奉左右,主持朝政大事,這使大臣們六神無主。宰相張柬之經過周密部署,於公元705年正月發動了兵變,把張氏兄弟殺死,迫使病中的武則天讓位,由中宗複位,重建唐朝。

李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曆史,有近半個世紀是由武則天這位女性皇帝導演的。她一生的功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評說,褒貶參半。可能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醜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於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

文侯施仁政而獨霸諸侯

魏文侯姓魏名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創立者,於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403年在位,是一位勵精圖治、銳意進取、重視人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魏文侯在位期間,魏國成為戰國時代的首強,一度稱雄於中原。

在戰國時代,魏文侯是一位很有名的君主。他拜卜子夏、田子方為相,每次經過名士段幹木的家門口時,都要在車上俯首行禮。有一次,魏文侯與群臣飲酒,興致正濃時,天下起了大雨,魏文侯下令備車前往郊外。左右侍臣問他:“現在飲酒正在興頭上,外麵又下著大雨,國君打算到哪裏去呢?”魏文候說:“三天前我曾與管理獵場的官員約定今天要前去圍獵,雖然眼前是宴樂美酒,外麵大雨滂沱,但我也不能因此而不守約定。”說罷,他親自駕車前往,告訴那位管理獵場的官員,今天因為下雨就不準備圍獵了。四方賢士聽說後,前來歸附的更多了。

有一次,韓國邀請魏國出兵,協助攻打趙國。魏文侯拒絕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邦,實不敢從命。”趙國也來向魏國借兵討伐韓國,魏文侯仍然用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後來兩國得知魏文侯對自己的和睦態度,十分佩服,都前來朝拜。魏國於是開始成為魏、趙、韓三國之首,各諸侯國都不能與它相爭。

魏文侯還能聞過則喜。魏文侯派大將樂羊攻打中山國,一舉攻克,然後把中山國封給自己的兒子魏擊。魏文侯問群臣:“我這個君主怎麼樣?”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您是仁德的君主!”隻有任座直言說:“您得了中山國,不用來封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什麼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見勢不妙,起身快步離開。接著,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問:“何以見得?”回答說:“我聽說國君仁德,臣子就敢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於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轉怒為喜,有所領悟,立刻派翟璜去請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去迎接,把他奉為上賓。又有一次,魏文侯與田子方一起飲酒,文侯側耳說:“編鍾的樂聲好像有些不協調,左邊偏高。”田子方聞言微微一笑,魏文侯十分詫異:“你笑什麼?”田子方侃侃而談:“臣聽說,國君懂得任用樂官,不必懂得樂音。現在國君您精通樂音,我擔心您會疏忽了任用官員的職責。”魏文侯點頭說:“您說得太好了。”魏文侯的好學、禮賢、善納良言是許多人尤其是國君很難做到的,這些美德使他成為當時有名的賢君。

魏文候對李克說:“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現在國相這個位置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認為這兩人怎麼樣呢?”李克回答說:“下屬不參與尊長的事,外人也不過問親戚間的事。臣是朝外之人,不敢為君主參謀。”魏文候說:“先生遇到事情請不要推辭。”李克說:“君主沒有好好觀察啊!要想知道一個人的品質能力,平時看他所親近的,富貴時看他所交往的,權達時看他所舉薦的,窮困時看他所不為的,貧賤時看他所不取的。看這五方麵就可以決定了,怎麼還要我來判斷呢?”魏文侯說:“先生請回府吧,我國相的人選定了。”李克出來,看見了翟璜。翟璜說:“今天聽說君主召見先生商議國相的人選,結果是選誰呢?”李克說:“魏成。”翟璜憤怒的樣子完全顯露出來,說:“西河的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君主為國內的鄴縣擔憂,我推薦了西門豹;君主要討伐中山,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克後,找不到可以守衛的人,我推薦樂先生;君主的兒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什麼地方會輸給魏成呢?”李克說:“我之所以知道君主會任命魏成為國相的原因是,魏成的俸祿有千鍾,十分之九用在了外麵,隻有十分之一是用在家裏,所以在東方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君主都以他們為師;你所舉薦的五個人,君主把他們作為自己的臣子。你不要再跟魏成比了。”翟璜羞愧地施禮說:“翟璜是個粗鄙的人,失禮了。我願意從此做您的弟子。”

魏文侯是一個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於一身的較為複雜的曆史人物。他講求實事求是的精神,根據自己治理國家的需要,根據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儒、法兩家思想,擇善而從。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聞過則喜,所以能成為一代名君。

鳴小技助孟嚐

戰國四公子是指戰國時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嚐君和楚國的春申君,他們揮金如土,養了上千門客。這些門客各有一技之長,盡其所能輔佐四大公子。齊孟嚐君出使秦國被昭王扣留,孟嚐君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嚐君。孟嚐君逃至函穀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嚐君得以逃回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