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傳聖旨滅郅支
西漢中期,匈奴郅支單於雖遠徙康居,但仍恃強攻掠西域諸國。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深以為慮,力促校尉甘延壽出兵進擊,甘延壽猶豫不決。陳湯為不失戰機,乃假傳聖旨,調兵四萬餘人,於公元前36年秋,同甘延壽分兵兩路圍攻郅支城。漢軍四麵強攻,連破三重城郭,並擊退康居萬餘援兵,殺郅支單於,殲兩千六百餘人。
最初,郅支單於自以為匈奴汗國是一個大國,威名遠揚,頗受別國尊重,又趁軍事勝利而十分驕傲蠻橫。郅支對漢朝使節窘困侮辱,不肯接受漢朝皇帝的詔書,隻是通過西域都護上書,說:“居住的地方環境艱苦,願意歸順強大的漢朝。”
陳湯為人沉著勇敢,能深思熟慮,富有計策謀略,渴望建立奇特的功勳。他向甘延壽建議說:“邊境各族畏懼匈奴,這是天性。西域各國,本來都屬匈奴管轄,而今郅支單於的威名傳播很遠,不斷侵略烏孫王國和大宛王國,經常給康居王國出謀劃策,企圖使烏孫、大宛投降歸順。如果把這兩國征服,隻要幾年時間,西域城邦國家都會陷於危險的境地。郅支單於性情剽悍,喜好戰爭,不斷取得勝利。日子一久,必將成為西域的災難。雖然他現在地處遙遠,幸而他們沒有堅固的城堡和強勁的弓弩,無法固守。我們如果征發屯田的軍隊,並率領烏孫王國的軍隊,一直挺進到他的城堡之下,他要逃沒有地方可逃,要守則兵力不足以自保,千載難逢的功業可以在一天早上完成。”他們部署、集結漢朝和西域多國兵力,共有四萬餘人。隨後,甘延壽、陳湯上奏章自我彈劾假傳聖旨之罪,陳述之所以如此做的理由。發出奏章的當天,大軍按虛假聖旨出發,分成六路縱隊,其中三路縱隊沿南道越過蔥嶺,穿過大宛王國。另三路縱隊,由都護甘延壽親自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由北道經烏孫王國首府赤穀城,穿過烏孫王國,進入康居王國邊界,挺進到闐池西岸。陳湯沿路捕獲康居副王的親屬及一些貴族,經過解釋,他們願做向導,並將郅支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大軍繼續挺進,在距新築的單於城約六十裏處,安營紮寨。第二天,大軍繼續挺進,距單於城三十裏紮營。
郅支單於派使節前來詢問:“漢朝軍隊到這裏來的目的何在?”漢軍的官員回答說:“你們單於曾經上書漢朝皇帝,說:‘居住環境困苦,願意歸降強大的漢朝,親自到長安朝見。’皇帝憐憫單於放棄幅員廣大的國土,委屈地住在康居,所以派遣都護將軍,率軍前來迎接單於及妻子兒女。恐怕單於的左右驚動,所以沒有直接到達城下。”
次日,大軍挺進到都賴水畔,在距單於城三裏外紮營,構築陣地,遙望單於城上,五色旗幟迎風飄揚,數百匈奴人披甲戴胄,登上城樓守備。甘延壽、陳湯下令總攻:“聽到鼓聲,都直撲城下,四麵包圍,各軍記住所分配的位置,開鑿洞穴,堵塞射擊孔。盾牌在前,戟弩在後,仰射城樓上的守軍。”攻擊開始,城樓上的匈奴守軍退下逃走。土城之外,還有由兩層木檣構成的重木城。匈奴人從木城射擊,使漢朝遠征軍多有傷亡。漢軍以薪縱火,焚燒木城。入夜,匈奴守軍騎兵數百名突圍,漢軍予以迎頭痛擊,箭如雨下,全部殲滅。
當初,郅支單於聽說漢朝軍隊到達,打算離開此城。但他懷疑康居王與漢朝勾結,裏應外合,又聽說烏孫王國等西域各國都派出軍隊,自以為無處可以投奔。所以,已逃出單於城的他又返回城中,說:“不如堅守。漢朝軍隊遠征萬裏,不可能持久進攻。”於是,郅支單於全身披甲,在城樓上指揮作戰。漢朝軍隊推舉盾牌,從四麵同時衝入城中。郅支單於率匈奴男女一百餘人逃入王宮,漢朝軍隊縱火焚燒王宮,官兵爭先衝入,郅支單於身受重傷而死。
平定郅支之亂這一仗,漢軍共計殺死郅支單於的妻妾、太子、各王以下一千五百餘人,俘虜敵兵一千餘人。繳獲的戰利品大部分賜給參戰的西域各國中的十五個大王。漢軍班師回京後,郅支單於的頭顱被懸掛在長安街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蒿街,以此顯示在萬裏之外公然違抗漢朝的,即使地處遙遠,也一定會受到懲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這句豪言壯語也成了千古名言。
吳漢滅公孫述
王莽末年,天下紛擾,群雄競起,其中,公孫述自稱輔漢將軍兼領益州牧,以蜀地之物資精練兵卒,四方士庶歸附日眾,乃自立為帝,國號“成家”。光武帝劉秀數遣使勸喻歸順,公孫述怒而不從。公元35年,漢廷乃派兵征討,被公孫述所拒。次年,複命大司馬吳漢舉兵來伐,攻破成都,縱兵大掠,盡誅公孫氏,“成家”為東漢所亡。
公元35年,光武帝劉秀勸降公孫述不成,命令吳漢率軍前去討伐。12月,吳漢從夷陵出發,率領三萬軍隊逆長江而上,一路上接連打敗公孫述軍。次年正月,劉秀下令,讓吳漢直接奪取廣都,占據敵人的心腹地帶。吳漢於是進軍廣都,占領該地,又派遣輕騎兵燒毀成都市橋。公孫述
手下將領十分恐懼,不斷有人逃離叛變。盡管公孫述誅殺了叛離逃亡將領的全家,還是不能阻止部下叛逃。劉秀希望公孫述投降,又一次下詔公孫述說:“現在投降,家族就可以保全。詔書和親筆信,不可能屢屢得到。”公孫述再次拒絕。
劉秀告誡吳漢說:“成都有十餘萬大軍,不可輕視。隻可堅守廣都,等待敵人來攻,千萬不要和敵人一爭高下。如果敵人不敢來攻,你就移動軍營逼迫他們,等到敵人精疲力盡,才可發起攻擊。”而吳漢卻乘著勝利,自己率領步、騎兵二萬人進逼成都,離城十餘裏,隔江在北岸紮營,架浮橋,命副將武威將軍劉尚率領一萬餘人在江南屯兵,軍營相隔二十餘裏。劉秀聽說後十分震驚,責令吳漢火速率軍返回廣都。詔書還未到達,已進入9月。公孫述派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率領軍隊十萬人,分成二十餘營,攻打吳漢;另派其他將領率領一萬餘人牽製劉尚,使他不能救援。吳漢大戰了一整天,兵敗,退回到營壘,謝豐趁機包圍。這時,吳漢才執行光武帝旨意,犒勞士兵,喂飽戰馬,關閉營門,三天不出。並多多豎立旌旗,使煙火不斷。入夜,吳漢悄悄率領軍隊與劉尚會合,謝豐軍沒有發覺。第二天,謝豐兵分兩路,一路在江北據守,自己率另一路進攻江南。吳漢投入所有兵力迎戰,結果大敗敵軍,斬殺謝豐、袁吉。自此,東漢大軍終於進入成都外城。
公孫述危困窘迫,對延岑說:“現在應當怎麼辦?”延岑說:“男子漢應當死裏逃生,怎麼能坐著等死?財物容易聚斂,不應愛惜。”於是,公孫述散發所有的黃金、絹帛,招募敢死隊五千餘人分配給延岑。延岑在成都市橋先布疑陣,樹立旌旗,擂鼓向東漢軍隊挑戰。同時悄悄派出奇兵繞到吳漢軍隊的後麵,大敗吳漢軍。吳漢墜馬落水,抓著馬尾才脫離險境。吳漢的軍隊隻剩下七天用的糧草,遂秘密準備戰船,打算撤退。蜀郡太守南陽人張堪聽說以後,火速前往求見吳漢,陳述公孫述必然滅亡、不應退軍的策略。吳漢接受他的意見,於是故意示弱,挑動敵人出戰。後來,公孫述親自率領幾萬人進攻吳漢,吳漢派護軍高午、唐邯率領精銳部隊幾萬人迎擊公孫述,公孫述的軍隊大亂。高午衝到陣前,刺擊公孫述。公孫述胸口被刺穿,摔下戰馬,身邊的人把他抬進城裏。公孫述把軍隊交給延岑,當夜就因重傷而亡。第二天,延岑獻城投降。吳漢焚燒了公孫述的宮室,誅殺了公孫述的妻兒,將公孫氏宗族全部誅滅。
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3年,班超隨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竇固奏請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明帝準奏。班超先到鄯善,使鄯善首先歸漢。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出使於闐、疏勒,鎮服兩國,並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龜茲兩國的進攻,恢複了與漢朝中斷了六十五年的關係。
公元73年,竇固派副司馬班超和從事郭恂一同出使西域。班超到達鄯善國時,鄯善王用十分尊敬周到的禮節接待他,但後來忽然變得疏遠懈怠了。班超對他的部下說:“你們可曾覺出鄯善王的態度冷淡了嗎?”部下說:“胡人行事無常,並沒有別的原因。”班超說:“這一定是因為有北匈奴的使者前來,而鄯善王心裏猶豫,不知所從的緣故。明眼人能夠在事情未發生前看出端倪,何況事情已顯著暴露!”於是,他召來胡人侍者,假裝已知實情,說:“匈奴使者來了幾天,如今在什麼地方?”胡人侍者慌忙答道:“已經來了三天,離此地三十裏。”於是,班超就把胡人侍者關起來,召集全體屬員,共三十六人,和他們一同飲酒。飲到酣暢之時,班超借酒激怒眾人說:“你們和我同在絕遠荒域,如今北匈奴使者才來了幾天,而鄯善王就已不講禮節了,若是使者命令鄯善王把我們抓起來送給匈奴,那麼我們的骨頭就要永遠喂給豺狼了。我們應該怎麼辦?”部下一致回答:“如今身處危亡之地,我們願跟隨司馬同生共死!”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可行的辦法,隻有乘夜用火進攻匈奴人,對方不知我們到底有多少人馬,必定大為驚恐,這樣便可將他們一網打盡。除掉了北匈奴使者,那麼鄯善人就會膽戰心驚,我們便成功了。”眾人說:“應當和從事商議此事。”班超生氣地說:“命運的吉凶就在今天決定,而從事不過是平庸的文吏,聽到我們的打算定會害怕,計謀便要泄露,到那時候,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眾人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