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運籌帷幄之策略2(3 / 3)

孝文帝遷都洛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為獻文帝拓跋弘之長子,公元471年即位登基。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決定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遭到傳統勢力的一致反對,於是孝文帝就親自導演並主唱了一曲引人入勝的戲劇。

北魏孝文帝因為平城氣候寒冷,而且經常狂風大作,飛沙漫天,所以準備把京都遷到洛陽。但他又擔心文武官員們不同意,於是提議大規模進攻南齊。

孝文帝召見尚書任城王拓跋澄,對他說:“我準備要做的這件事,確實是很不容易的。平城隻是用武力開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進行治理教化。現在,我打算進行風俗習慣的重大變革,想利用大軍南下征伐的聲勢,將京都遷到中原,你認為怎麼樣?”拓跋澄說:“陛下您打算把京都遷到中原,用以擴大疆土,征服四海,這也正是以前周王朝和漢王朝興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說:“北方人習慣留戀於舊有的生活方式,那時,他們一定會驚恐騷動起來,怎麼辦?”拓跋澄回答說:“不平凡的事,原本就不是平凡的人才能做得了的。”孝文帝高興地說:“任城王真是我的張良張子房呀!”

公元493年,孝文帝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從平城出發南下。部隊到達洛陽時正是秋雨連綿的時節,道路泥濘,行軍十分困難。但是孝文帝仍舊戴盔披甲騎馬出城,下令繼續進軍。文武百官攔住馬頭叩拜,諫阻南征。拓跋宏說:“朝廷大計,已經決定,大軍將繼續前進,你們還要說什麼?”尚書李衝等說:“這次南征行動,天下人都不願意,隻有陛下想那樣做。我們有自己的想法,卻無法表達出來,所以隻有冒死請求。”拓跋宏大怒說:“我正在計劃統一天下,而你們這些書生,多次懷疑國家大計,不要再說了!”說完,揚鞭策馬,就要出發。安定王拓跋休等圍住了拓跋宏,仍然流著眼淚懇切地勸諫。拓跋宏對眾臣說:“這次發動大軍南征,聲勢不小,可是發動了卻沒有成效,拿什麼向後人交代?我們世世代代住在幽州及北方地帶,一直希望南遷中原。如果要我不南征,就應當把京都遷到洛陽,各位王公以為如何?願意遷都的站在左邊,不願意遷都的站在右邊。”南安王拓跋禎進言說:“自古成就大事業的人,辦事不同群眾商量,而今陛下如果停止南征,遷都洛陽,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百姓之福。”文武官員都高呼萬歲。遷都洛陽的大計,終於確定下來了。

拓跋宏因為文武官員對遷都的事意見並不一致,於是問鎮南將軍於烈:“你的意見如何?”於烈說:“陛下聖明,計劃深遠,不是愚昧和目光短淺的人所能看到的。但我心中計算,擁護遷都和懷戀故土的人,正好各占一半。”拓跋宏說:“你既然不唱反調,就是擁護。我感謝你不唱反調對我的幫助。”於是派他回平城留守,並對他說:“留守平城的一切事務,都委托給你了!”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向留城的官員宣布遷都的消息。大家突然聽到這一消息,都震驚不安,後經拓跋澄反複開導,才豁然開朗,欣然接受遷都的決策。

公元494年10月,拓跋宏親自到祖廟祭拜祖先,命高陽王拓跋雍、鎮南將軍於烈,恭恭敬敬地捧著皇家神主遷往洛陽,10月10日從平城出發。11月,拓跋宏抵達洛陽。

如果孝文帝直接提出遷都大計,肯定阻力重重,難以有所作為。但他沒有硬來,而是迂回作戰,先使出一招南征之計,然後再亮出底牌,讓人幾乎無力反對。孝文帝計謀的成功,也是他深諳人的心理使然。

郭子儀收複長安雪國恥

郭子儀是唐代著名的軍事家,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借回紇兵收複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采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公元763年10月,吐蕃軍隊進犯涇州,涇州刺史高暉舉城投降。隨後,高暉為吐蕃軍隊當向導,引導他們向內地深入。吐蕃軍隊經過邠州時,代宗才知道這個消息。初二,吐蕃軍隊進犯奉天、武功,京師大為震驚。代宗下詔任命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兵鹹陽抵禦吐蕃軍隊的進攻。

吐蕃軍隊進逼中原時,郭子儀閑居京師已久,部下早已離散。郭子儀隻得臨時招募,征得騎兵二十人啟程。到鹹陽時,吐蕃率領吐穀渾、黨項、氏、羌等各族軍隊二十多萬人,漫山遍野,前後達數十裏,已經從司竹園渡過渭河,順著山勢向東湧來。郭子儀派遣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入朝奏報軍情,請求增兵支援。由於驃騎大將軍程元振的阻攔,王延昌竟然沒有被代宗召見。初四,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將率領精銳部隊兩千打敗了吐蕃軍隊。初六,吐蕃軍隊再次進犯,呂月將再次與敵軍拚死作戰,士兵全部戰死,呂月將也被吐蕃軍隊擒獲。代宗加緊操練軍隊,這時,吐蕃軍隊已經跨過便橋。代宗臨事倉促,不知所措。初七,代宗逃往陝州。初八,代宗逃到華州,華州官吏都已逃散,無人接待供奉,隨從將士不免挨餓受凍,正好觀軍容使魚朝恩帶領神策軍從陝州來迎接,代宗才平安抵達陝州。初九,吐蕃進占長安,高暉和吐蕃大將馬重英等人擁立已經去世的邠王李守禮的孫子李承宏為皇帝,更改年號,設置百官,任用前翰林學士於可封為宰相。吐蕃在長安搶掠官府倉庫、市裏民舍,焚燒房屋,長安城被洗劫一空。

郭子儀見代宗已離開長安,就帶著三十名騎兵向東去征募士兵。郭子儀經過藍田時,正遇上元帥都虞候藏希讓、鳳翔節度使高升,得到士兵近千人。郭子儀怕潰逃的士兵到達商州會擾亂人心,就指派王延昌直接趕到商州安撫。而商州六軍將領正在放縱士兵搶掠,聽說郭子儀要來了,都十分高興,表示願意接受命令。郭子儀擔心吐蕃進逼代宗,駐守七盤三天,才向商州進發,沿途收羅散兵,加上會合了武關防守士兵,到達商州時,已有兵卒四千人。郭子儀在商州流著眼淚激勵將士,發誓要共同洗雪國家恥辱,收複長安,將士十分感動,都表示服從指揮。

郭子儀請太子賓客第五琦為糧料使,負責供給軍糧。代宗派人送詔書給郭子儀,想召見他,並擔心吐蕃東出潼關。郭子儀上表說:“我不收複京城,就沒有麵目見陛下。如果我從藍田出兵,吐蕃肯定不敢向東進犯。”這時,段秀實已勸說節度使白孝德領兵前來解救危難。白孝德領兵大舉進攻,向南攻取京城周圍地區,與蒲州、陝州等州兵會合。吐蕃在扶植了廣武王李承宏後,想劫掠長安城中的仕女工匠等,收兵回國。郭子儀派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帶領兩百名騎兵出藍田察看吐蕃軍情。長孫全緒到達韓公堆後,白天擊鼓,並在四下樹立旗幟,晚上在多處燃起火堆,以使吐蕃生疑。前光祿卿殷仲卿聚集了近千人,保衛藍田,與長孫全緒相互配合,並派了兩百多名騎兵渡過了滬水,吐蕃才感到害怕。老百姓又騙他們說:“郭令公從商州帶來數不清的大軍。”吐蕃信以為真,開始慢慢退兵。長孫全緒派射生將王甫入長安,暗地裏結集了幾百名少年,夜裏在朱雀街敲鼓大喊,吐蕃軍隊更加驚恐不安,第二天,吐蕃軍全部逃離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