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之後,陸抗返回東邊的樂鄉,臉上沒有驕傲、自負之色,還像以往一樣謙虛,吳主加封陸抗為都護。
引蛇出洞攻統萬
公元427年1月,夏主赫連昌命將率眾兩萬攻長安。4月,夏軍在長安與北魏奚斤軍相峙。北魏主拓跋燾乘夏軍主力在外,乘虛率軍進攻夏都統萬。為了攻取夏都,拓跋燾把精兵埋伏於統萬附近的山穀,而以少數兵力至城下挑戰。夏軍堅守不出。接著,北魏軍退軍示弱,誘騙夏軍出擊。結果,夏軍被北魏伏兵打得大敗。
北魏司空奚斤與夏國平原公赫連定在長安對峙。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想趁夏國後方空虛,進攻夏國的都城統萬。於是厲兵秣馬,部署將領。公元427年5月,拓跋燾從平城出發,命令龍鑲將軍陸侯統率留在北方的各支部位,鎮守大磧,防備柔然汗國的進攻。
公元427年5月初九,北魏國主拓跋燾抵達拔鄰山,在那裏修築城堡,留下輜重,然後率領輕騎兵三萬人,加速先行進發。朝中隨行的文武官員都勸阻他說:“統萬城十分堅固,不是一日之內就可以攻克的。如今您率領輕裝部隊去討伐,恐怕一時不能攻破,想要退回又沒有糧餉及其他軍用物資,不如與步兵一道,攜帶攻城械具進攻統萬。”拓跋燾說:“用兵的策略,攻城是最下策;非到萬不得已,不可使用。現在我們如果以步兵攜攻城械具一起開進,敵人見狀,一定會恐懼並堅守城池。如果我們不能按時攻下,糧食吃完,兵士疲勞,城外又沒什麼可以搶奪的,那時我們就會進退不得,陷入窘境。不如先用騎兵長驅直抵統萬城下,敵人見到我們的步兵沒有來,一定不太在意。我們再故意裝出羸弱不堪的樣子,引誘他們出擊,他們如果出城迎戰,就會被我們生擒。我們的將士離家兩千餘裏,又隔著一條黃河,這就是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啊!三萬人的輕騎兵,攻城自然不夠,但用來決戰,也綽綽有餘。”
於是率軍出發,抵達統萬,分出大批兵力埋伏在山穀裏,隻派少數部隊進軍城下。夏國的大將狄子玉投降北魏,報告拓跋燾說:“夏王赫連昌聽說北魏大軍將至,就征召平原公赫連定率軍返回。赫連定說:‘統萬城十分堅固,不容易被攻破,等我擒獲奚斤,再趕赴統萬,內外夾擊,一定可以成功。’所以赫連昌決定堅守,等待赫連定。”拓跋燾聽到後,非常擔心,於是撤退示弱。又派遣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率領騎兵五千人到西邊搶掠百姓。
北魏軍隊裏有士兵因為犯罪逃走,投降夏軍,說魏軍的糧草已經用盡,士兵們每天隻吃野菜,輜重補給還在後麵,步兵也還沒到達,應該趁機迅速進攻。赫連昌聽從了。6月初二,赫連昌親自率領步兵、騎兵共三萬人出城。北魏的大臣司徒長孫翰等人都說:“夏國的騎、步兵的陣勢難以攻破,我們應該避開敵軍的鋒銳。”拓跋燾說:“我們遠道而來,就是要引誘敵人出城,惟恐他們不出。現在他們既然出城了,我們卻避而不打,隻能使敵人士氣旺盛,我們卻被削弱,這不是用兵的好計策!”於是,命令部隊集結假裝逃走,引誘敵人追趕,使他們疲憊。夏國的軍隊兵分兩路,左右追擊包抄,鼓聲震天,追了五六裏路,就趕上大風從東南而來,漫漫塵沙,遮天蔽日。拓跋燾把騎兵分作兩隊,牽製敵軍。戰鬥中,拓跋燾忽因坐騎失蹄摔倒,掉下馬來,幾乎被夏國的軍卒所抓獲。拓跋齊用自己的身體護衛遮擋敵人對拓跋燾的進攻,拚死戰鬥,夏國圍攻的士兵才被擊退。北魏國主拓跋燾趁此機會,翻身跳上馬背,殺死敵人騎兵十多個人,自己也被流箭射中,但他仍然奮力殺敵,苦戰不休,夏國的部隊完全崩潰。初三,北魏國主拓跋燾進入統萬城,俘虜夏國的親王、公爵、高級文官、軍事將領以及赫連昌的太後太妃皇後嬪妃、姐妹、宮女等數萬人。還繳獲馬匹、牛羊無數,國庫中的珍寶、車輛、旌旗,各種精美的器物,多得不可勝數,拓跋燾把它們按等級分別賞賜給自己的將士。
檀道濟以沙充糧全身而退
公元431年正月15日,劉宋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等人出兵救援滑台,與魏軍交戰三十多次,大多取勝。魏軍焚燒了劉宋軍的糧草,劉宋軍不能前行。檀道濟使用巧計迷惑了魏軍,使自己得以全身而退。
公元431年正月15日,劉宋檀道濟等從清水出兵,救援被北魏軍圍攻的滑台。北魏叔孫建、長孫道生率軍抵抗。16日,檀道濟的軍隊抵達壽張,與北魏的軍隊遭遇。
檀道濟率領部下奮勇抗擊魏軍,大破北魏軍隊。2月,劉宋檀道濟的軍隊開進濟水,二十多天的時間裏,先後與魏軍交戰三十多次,而檀道濟多半取勝。宋軍開到曆城,北魏叔孫建等派遣輕騎兵往來截擊,出沒在大軍的前前後後,還縱火焚燒了劉宋軍的糧草,檀道濟因為軍中缺糧,不能前進。所以北魏冠軍將軍安頡、安南大將軍司馬楚之等能夠以全部力量進攻滑台。拓跋燾又派楚兵將軍王慧龍增援。劉宋滑台守將朱之堅守滑台已有幾個月之久,城中糧食吃光了,士卒們用煙熏出老鼠,烤熟吃掉。檀道濟的大軍因為糧盡,隻好從曆城撤軍。軍中有逃走投降北魏軍的士卒,把劉宋軍的困難境遇一一報告給北魏軍。於是,北魏軍趁機追擊劉宋軍,劉宋軍軍心渙散,人人自危,馬上就要潰散。
就在這緊要關頭,檀道濟利用夜色的掩護,命令士卒把沙子當作糧食,一鬥一鬥地量,而且邊量邊大聲地念出數字,然後用軍中僅剩的一點穀米覆在沙子上。第二天早晨,北魏看到這種情況,以為檀道濟軍中的糧食還很充裕,就給那個降卒定了欺軍之罪殺掉了。到了天色發白,檀道濟命令將士戴盔披甲,自己穿著便服,乘著一輛馬車,大模大樣地沿著大路向南轉移。魏將被檀道濟打敗過多次,本來對宋軍有點害怕,再看到宋軍從容不迫地撤退,懷疑他們又在哪兒設下了伏兵,不敢追擊。檀道濟靠他的鎮靜和智謀,保全了宋軍,使宋軍安全地回師。以後,北魏也不敢輕易進攻宋朝。
檀道濟在劉裕朝功績顯著,名聲很大。他左右的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也很有才氣,朝廷對他又是猜疑又是畏懼。公元436年,文帝劉義隆病了很久沒有好轉,將軍劉湛勸司徒劉義康,認為皇上萬一去世,就再也控製不住檀道濟了。正好劉義隆的病情加重,劉義康勸劉義隆召檀道濟入京。檀道濟的妻子向氏對他說:“功勳超過時人,自古以來都被猜疑。現在沒有什麼事情卻召你入京,一定有災禍將要降臨了。”檀道濟到建康後,在京城留了一個多月。劉義隆的病情稍有起色,就送他回去。已經到了碼頭,還沒有出發,劉義隆的病情又突然加重,劉義康假稱是皇帝的詔令,召檀道濟回去為他餞行,趁機把他抓了起來。
3月初八,劉義隆下詔,說:“檀道濟偷偷散發財物,招集地痞流氓,趁朕病重,圖謀不軌。”把檀道濟交付廷尉,不久,即將他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等十一人,一起誅殺,隻寬恕了他年幼的孫子。又殺了司空參軍薛彤、高進之,這二人都是檀道濟的心腹,勇猛善戰,當時的人都把他們比作關羽、張飛。
檀道濟被捕的時候,極度憤怒,目光灼灼,像火炬一樣。他脫下頭巾扔在地上,說:“竟然毀壞自己的萬裏長城!”北魏人聽說檀道濟被殺的消息,高興地說:“檀道濟死了,江南那幫小子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後來,宋文帝也很後悔。有一次,北魏的大軍打到江北的瓜步(今江蘇六合)。宋文帝在建康的石頭城上瞭望遠處,感慨地說:“如果檀道濟還活著,斷不會讓胡騎橫行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