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策略3(2 / 3)

周德威親自率領千餘名精銳騎兵進攻梁軍的兩翼,左右掃蕩,衝進衝出好幾次,抓獲了百餘名俘虜,最後一邊打一邊退,到了野河岸邊才停下,梁兵也主動退去。周德威向晉王說:“賊人的聲勢很大,我們應當按兵不動來等待他們士氣衰退。”李存勖於是撤除營寨,退到高邑縣守衛。梁軍駐守的柏鄉沒有儲備馬料,因此梁兵隻好四處割取馬料,晉軍每天派出遊騎騷擾,梁兵因而不敢再出。周德威派胡人騎兵環繞梁軍營寨射箭辱罵,梁兵懷疑晉軍有埋伏,更不敢出來,隻好用屋頂的茅草和屋內的坐席來喂馬,馬匹餓死不少。

公元911年正月初二,周德威與別將史建塘、李嗣源等率精銳騎兵三千人逼近梁軍營寨辱罵挑戰,梁軍主將大怒,率部傾巢而出。周德威等轉戰至高邑南,晉將李存璋這時已將步兵布防在野河岸邊,梁軍隊伍擺開好幾裏寬,競相衝上來奪取浮橋,守橋的鎮州、定州的步兵眼看支持不住了,晉王對匡衛都指揮使李建及說:“敵人一旦衝過橋來就不好辦了。”李建及便挑選了兩百名精兵衝殺上去,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把敵人擊退。戰鬥從上午巳時一直打到午時,還沒有分出勝負。晉王對周德威說:“雙方軍隊已經戰在一起,很難再分開了。我們的興亡,就在此一舉。我替你打前鋒,你可以隨後跟上。”周德威抓住他的馬韁勸告說:“我看梁軍的形

勢,可以以逸待勞去製服他們,不能拚死力戰。他們離開營壘三十多裏,即使隨身帶著幹糧,也沒有餘暇吃。日落以後,他們一方麵饑渴交加,一方麵要抵擋兵刃箭矢,士兵勞累疲倦,一定會有退兵的打算。到那時候,我們用精銳騎兵追擊,必定能大獲全勝。現在不可以攻擊。”晉王於是停止向前衝鋒。

當時,魏州、滑州的後梁兵在東邊列陣,宋州、汴州的後梁兵在西邊列陣。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後梁軍沒有東西吃,兵士沒有鬥誌,王景仁等率部逐漸退卻,周德威大聲呼喊說:“梁兵跑了!”晉兵大聲喧噪,爭相前進,魏州、滑州軍隊先退,李嗣源率眾在西邊陣前大聲呼叫道:“東陣已經逃跑,你們為什麼久留!”後梁兵驚慌恐懼,於是大潰。李存璋率領兵士追逐逃散的梁兵,大聲呼喚說:“梁人也是我們的人,父兄子弟運送軍糧的不殺。”於是,梁兵都脫下鎧甲,扔掉兵器,喧鬧聲驚天動地。趙人懷著對後梁兵屠殺深州、冀州戍卒的仇恨,顧不上搶奪財物,隻是揮舞利刃追擊,後梁的龍驟、神捷兩軍的精兵幾乎全被殲滅,從野河到柏鄉,伏屍遍地。

坐山觀虎劉知遠稱帝

劉知遠是沙陀部人,後晉時任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晉遼交戰期間,他守境不出,招募軍士,壯大力量。遼軍進入汴京時,他派部下以祝賀勝利為名,去汴京察看形勢,知道遼軍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複興後晉、迎石重貴來晉陽的旗幟,受到將士的擁戴。公元947年,他在晉陽稱帝,建國號為漢。第二年建年號為“乾枯”,史稱後漢。

當初,後晉出帝與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劉知遠互相猜忌,雖然任命劉知遠為北麵行營都統,其實隻是一個虛名,各路軍隊的行動,一點都不讓劉知遠幹預過問。劉知遠因而大量招幕士兵,各藩鎮中以河東最為富強,步兵、騎兵多達五萬人。後晉出帝和契丹結怨以後,劉知遠估計他凶多吉少,但從來也不加以評論、勸諫。契丹屢次縱兵深入,劉知遠也絲毫沒有阻攔或派兵支援的意思。等到聽說契丹已占據了大梁,劉知遠才分派軍隊守護四方邊境,防備契丹突然襲擊。然後派客將安陽人王峻帶三封奏表,前去拜見耶律德光。

第一封奏表,祝賀耶律德光進入汴州;第二封奏表,說明自己因為太原是夷、夏各族混居的地方,而且又有戍邊軍隊屯駐,所以不敢離開轄區;第三封奏表,說明自己本應進貢卻還沒有進貢的原因,是因為契丹將領劉九一的軍隊從土門出發往西,正好駐紮在南川,太原城中的百姓擔驚受怕,等到這批軍隊被調回去,道路通暢無阻之後,就可以進貢了。耶律德光於是頒賜詔書褒獎。等到詔書擬好,進呈審閱的時候,耶律德光親自在劉知遠的姓名之上加了一個“兒”字,又賜給他木拐。按照契丹人的禮儀,對大臣表示優厚的禮遇時才賜木拐,就像漢人賜茶幾手杖一樣,隻有契丹王的叔父才得到過這樣的禮遇。

劉知遠又派遣北都副留守、太原人白文坷獻上珍奇的絲織品和名貴的千裏馬。耶律德光看出劉知遠還在觀望,不肯自己來,就趁白文坷返回太原的時候,讓他轉告劉知遠說:“你又不事奉南朝,又不事奉北朝,你打算等到什麼時候呢?”蕃漢孔目官郭威對劉知遠說:“契丹對我們怨恨很深!王峻說契丹人貪婪殘暴失掉人心,一定不能長久占據中原。”有人勸說劉知遠起兵擴大地盤。劉知遠說:“用兵有緩有急,應當根據形勢采取適當的策略。現在契丹剛剛收降了後晉的十萬兵馬,像老虎一樣占據著都城,形勢沒有發生其他的變化,怎麼能夠輕舉妄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