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劉知遠聽說後晉出帝被契丹脅迫,要到北方去,就揚言要從井陘出兵,將出帝迎歸晉陽。當劉知遠在廣場集合軍隊,對他們宣布出兵日期的時候,軍士們都說:“如今契丹攻陷都城,俘虜了皇帝,天下沒有君主。能做天下君主的,除了我們的大王還有誰呢?應該先即帝位,稱尊號,然後出兵。”於是,大家不停地爭著高呼萬歲。劉知遠說:“契丹的勢力還很強大,我軍聲威也還沒有得到傳播,應當先建功立業。”劉知遠拒不稱帝。之後,仍不斷有部下規勸,劉知遠猶豫不決。最後,郭威與都押牙冠氏進見劉知遠,並勸他說:“現在人心不論遠近,都不謀而合,希望您稱帝,這是天意啊!您不趁這個機會取得天下,如果再謙讓推辭,恐怕將來人心背離,反而會惹來禍患。”劉知遠終於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公元947年2月15日,劉知遠正式即皇帝位。
晉軍逆風出擊破契丹
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後,後晉與契丹人矛盾加劇,雙方在陽城白團衛村交戰,後晉軍主力被契丹八萬大軍包圍,營中無水,鑿井又壞,大風狂起,契丹騎兵順風擊晉軍。晉軍逆風拚死出戰,大破契丹軍,追至衛村,再敗之,契丹主耶律德光遁去。
當初,後晉高祖在澶州城設置德清軍,等到契丹入侵時,澶州、鄴都之間的城池邢、泯(今屬河北)、磁三州均被攻陷。公元945年3月,杜威等諸軍攻打契丹。聽說契丹主率八萬騎兵南下,杜威畏懼,退守泰州。晉軍又向南撤退,到達白團衛村。契丹兵把晉軍營寨團團包圍,還派遣騎兵穿插到營寨後麵,切斷了運糧的通道。晚上,刮起了很大的東北風,刮破了房屋,刮斷了樹木。晉軍在營寨中挖井,總是剛剛挖到水源就發生塌方,士兵們隻好把濕泥取出來,用布絞水喝。晉軍人馬都渴得厲害。
等到天亮,風刮得更大。耶律德光坐在車中,對他的部下說:“敵人已陷入困境,我們要把他們全部抓住,然後向南奪取大梁!”於是命令鐵甲騎兵下馬,拔掉鹿角,衝入營寨,與後晉軍隊短兵相接。又順著風向放火,揚起沙塵助長進攻的氣勢。晉軍軍士都很憤怒,紛紛請求出戰。杜威說:“等待風勢稍微轉緩後再看可不可以出戰。”馬步都監李守貞說:“敵兵人多我們人少,風沙之內,看不清誰多誰少,隻有奮力作戰的人才可以取勝,這陣風正好可以幫我們的忙;如果等到風停,我們的處境就更危險了。”當即大呼:“諸軍齊發向賊兵進擊!”又對杜威說:“令公您善長守衛,我用中路軍與敵人決一死戰了!”馬軍左廂都排陳使張彥澤召集諸將問怎麼辦好,諸將都說:“胡虜現在正得到順風,應該等到風往回吹時再同他交戰。”張彥澤也認為可以。諸將退出,馬軍右廂副排陳使太原人藥元福獨自留下,對張彥澤說:“現在軍中饑渴已到極點,如果等到風回,我們這些人已經成了俘虜。敵人認為我們不能逆風出戰,應該出其不意抓緊攻擊他,這是用兵的詭詐之道啊!”馬步左右都排陳使符彥卿說:“與其束手就擒,不如以身殉國!”便與張彥澤、藥元福及左廂都排陳使皇甫遇帶領精銳騎兵出西門進擊契丹,諸將接著也跟上來了。契丹兵退卻幾百步。符彥卿等對李守貞說:“是帶著隊伍往來遊弋呢,還是一直向前進擊,直到打勝為止呢?”李守貞說:“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怎麼能夠調轉馬頭!應該長驅直入取得勝利才作罷。”符彥卿等躍馬而去,風勢更加厲害,昏暗得像黑夜。符彥卿等率領一萬多騎兵橫衝契丹軍陣,呼聲震動天地,契丹兵大敗而走,勢如山倒。李守貞命令步兵把鹿角拔去,出陣戰鬥,步兵和騎兵同時進擊,把契丹兵向北驅逐二十餘裏。契丹的鐵鷂軍下馬之後,倉皇之間來不及再上馬,把馬和鎧甲兵仗丟棄得遍地都是。
契丹潰散的兵卒到了陽城東南水上,稍微整複了陣列。杜威說:“賊兵已經破膽,不能再讓他們布成陣列!”於是派出精銳騎兵追擊他們,契丹兵都渡水逃去,契丹主乘坐奚車奔逃十餘裏,追兵緊急,捉獲一匹駱駝,騎上它逃走。晉軍諸將請求急速追趕他們。杜威說:“遇上敵人幸而沒有死掉,還想進一步索求衣囊嗎?”李守貞說:“兩天來人和馬都渴極了,現在喝上了水,都飽足了而且身子加重,難以追趕,不如保全軍隊還師。”於是退守定州。
古人雲:“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戰機,乘隙爭利,當然,小利是否應該必得,這要考慮全局,隻要不會“因小失大”,小勝的機會也不應該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