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1 / 2)

幾種簡單易行的運動養生方法

1.步行。分變速行走法和勻速行走法兩種。變速行走法是兩腿按一定速度行走,可促進腹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加上雙臂的擺動,也有助增加肺的通氣量,使肺功能得到加強。每日步行路程以1000~2000米(根據自己身體狀況而定)為宜。行走時盡量挺直胸部,配合呼吸鍛煉,一般可采用走四步一吸氣,走六步一呼氣。每天行走l~2次,早晚進行最好。

勻速行走法是每天堅持行走1500~3000米的路程,行走速度保持均勻適中,並且不中斷地走完全程。可根據體力逐步增加行走路程,每次走完以略感疲勞為度。長距離行走主要是訓練耐力,有助增強肺活量。此法需長期堅持,方能取得明顯效果。可每天行走1次,較適合於年老體弱者。

在進行步行運動時要注意,如出現明顯頭昏、眼花、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應暫停鍛煉。呼吸道感染或合並心衰的老人,不宜采用步行鍛煉。

2.跳繩。實踐表明,跳繩運動對減肥有明顯的效果,特別是有助於減少腿部和臀部的多餘脂肪。同時,跳繩對心血管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1)跳繩減肥的要領:每跳5分鍾為一節,每天可跳5~6節,每周跳6天,待適應後可逐步加量。長期堅持,一定可以有效地減輕體重。

(2)跳法

①雙腳齊跳,有彈回動作:每跳一次繩子,雙腳再一齊在地上顛一下。

②雙腳齊跳,無彈回動作:即連續不斷地跳過繩子。

③單腳跳:就是兩隻腳輪流跳,很像跑步的動作。

(3)跳躍的速度:慢跳平均每分鍾60~70次,快跳平均每分鍾140~160次。

(4)注意事項:雖然跳繩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但不小心很容易受傷,要注意:

①跳繩者應穿質地軟、重量輕的高幫鞋,避免腳踝受傷。

②繩子軟硬、粗細適中。初學者通常宜用硬繩,熟練後可以改為軟繩。

③選擇軟硬適中的草坪、木質地板或泥土地的場地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繩,以免損傷關節,並易引起頭昏。

④跳繩時需放鬆肌肉和關節,腳尖和腳跟用力需協調,防止扭傷。

⑤偏胖的人宜采用雙腳同時起落,上躍不要太高,以免關節過於負重而受傷。

⑥跳繩前先讓足部、腿部、腕部、踝部做些準備活動,跳繩後可做些放鬆活動。

3.打乒乓球。乒乓球在我國普及程度很高,是我國的“國球”。很多家長讓孩子從小學打乒乓球,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最新研究表明,打乒乓球可以治療近視。該研究主要是針對青少年進行的。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有些學校的學生近視患者占到809/6。研究證實,單純性近視多發生在10歲左右,孩子正常視力應在1.2以上,若視力低於1.0,應馬上采取綜合措施調整或治療,因為這是預防和治療近視的最佳時間。

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勞。長期近距離看事物,晶狀體總是處在高度調節狀態,同時,看近處物體時,兩眼球會聚向鼻根方向,使眼外肌肉壓迫眼球,天長日久就造成近視。打球時,雙眼以球為目標,不停地上下調節運動,可以改善睫狀肌緊張狀態,使其放鬆和收縮;眼外肌也可以不斷活動,促進眼球組織血液循環,提高眼睛視敏度,消除眼睛疲勞,從而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讓患近視的孩子經常打乒乓球.每天練習l~2小時,堅持兩到三個月,就會收到明顯效果。對老人,同樣可以提高視力,消除眼睛疲勞。

4.垂釣。釣魚能夠消除煩惱,培養耐心,還能慢慢領會到垂釣過程中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養生之道。

(1)垂釣要“動”——不時拋竿、提竿、換餌、站立、下蹲、前俯後仰,包括了體操的幾種動作。甩竿時雙腿站立似騎馬,拋竿時一手掐線,一手執竿如射箭,很像練八段錦功法;釣到大魚時手舞足蹈,以騎馬蹲襠、揚鞭催馬、海底撈月等多種姿勢集於一身才能完成。如此,可使韌帶、肌肉、頸、肩、肘、踝乃至手指等各部位關節得到均衡的鍛煉,達到活動筋骨、振奮精神、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