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幾萬年前,華夏大地上的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勞動創造,演繹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們中華民族擁有許許多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它們是我們民族的無價之寶。但中國神話情況很複雜。袁珂先生說:“神話,是一門較難研究的學科;中國神話,尤其有它特殊複雜的艱巨性。那艱巨就在於:材料瑣碎零散,真偽雜糅,又每每混攪在讖緯和仙話的煙霧裏,還常常和曆史相混淆。”研究中國神話首先要注意區別幾個概念。
一、神話與傳說
傳說是以人的生活為準則並給以理想化的故事。傳說比神話的出現要晚得多,它是由於社會的演進,人們生產能力和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了發展後才出現的。傳說和神話的共同之處就是都有豐富的想象力。它們所記敘的故事都與普通的生活故事不同。其中的主人公都有別於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往往被想象成擁有非凡的力量的人。他們可以左右事件的結局甚至人的命運。但神話與傳說是有區別的。最大的不同有兩點:第一,神話的主人公是神,或半人半神,以其狀貌才能功業具有誇張描寫,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傳說的主人公則是人,其狀貌才能功業雖有想象虛構的成分,但更接近現實。第二,神話反映的多半是超乎現實的生活,傳說則大致接近或符合現實生活。
例如:魯班的傳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魯班,也叫公輸般。魯國人,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
“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禦者,機關俱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魯班曾遠離家鄉做活,因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隻木鳶,這不是普通的木鳶,隻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上天。魯班經常騎著它飛回家去會妻子。沒多久,妻子就懷孕了。魯班的爸爸對此很納悶,於是媳婦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魯班的父親很好奇,有一次,他趁魯班回家時偷偷地騎上木鳶,照樣也敲了幾下,木鳶馬上就飛了起來。老人家騎著木鳶,很愜意的在空中飛行,不知不覺竟飛到了蘇州。當地人見到由天上降下個人來,害怕極了,都驚呼“妖怪來了!”可憐的班父給活活打死了。
另據傳古時在一個建造“春秋亭”(紀念亭)的工地上,老師傅正在發愁。按照設計,用黃荊樹做的大梁太短,用紫砂石做的亭蓋太重,抬不上去。這時忽然來了一位老頭,要求做工,給飯吃。老師傅說,下麵的工作還不知怎麼幹呢,要吃飯,你自己去廚房吧!過了一會兒,老師傅到廚房一看,那老頭不知到哪裏去了,卻在桌上看到奇怪的現象:一堆飯倒在桌子上,上麵合著一隻碗;一隻筷子擱在碗上,兩條吃剩的魚銜著筷子兩頭。老師傅想了想,恍然大悟,立即召集工匠,做了兩條大木魚,銜住了那根黃荊樹製的大梁,不但解決了短的問題,而且很好看。然後,用泥土把整個亭子埋起來,沿著土坡,把沉重的紫砂石亭蓋拉上去,找準位置,架到梁柱上,最後,把土扒掉,亭子就建成了。大家都說,那老頭是魯班,多虧他指點,才解決了困難。
在這幾個故事裏,魯班這個人物已經和普通人物有很大的不同。他帶有很神異的色彩,可以來去不受時空的限製。很顯然,創作故事者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的想象。但魯班能工巧匠的特點沒有改變,所敘述的故事內容又和我們的生活離得很近。其中魯班思念妻子,班父好奇偷騎木鳶等行為裏都可以看到普通人的影子。由此,我們看到和神話相比,傳說的主人公顯得更世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