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中國神話的分類及中國神話係統(3 / 3)

②黃帝係統

黃帝是炎帝之兄,是一個具有無比神力的偉大的神。他的子孫當然也不遜色。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其二曰昌意……娶蜀山氏女。”另外,《國語·晉語》又說:黃帝生有25個兒子。(相傳為4母所生),其中有14個兒子得其姓(即以直接的血緣關係繁衍),並形成12個胞族,由此,黃帝被追溯為中國漢族和眾多少數民族的先祖,《山海經》記載:犬戎、北狄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表明我國西部和北部各民族的先祖可溯源於黃帝。《大荒東經》又載:“黃帝生禺號,禺號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號處東海,是惟海神。”可見黃帝與我國上古東夷各族也有血緣聯係。在黃帝族係中,其二子玄囂和昌意的後代對中國華夏主體民族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玄囂的後代生帝嚳,而帝嚳是中國商、周等民族的神祖。史書載帝嚳元妃因踏了巨人腳印而有感懷孕,生下棄。帝嚳次妃簡狄則是商族始祖契的母親(《史記·殷本記》),她因吞下玄鳥(即燕子)的卵而懷孕生契。傳說中帝嚳還生有二子,即閼伯和實沈(《左傳·昭公元年》),閼伯受後來商代人的祭祀,奉為商星,實沈則被帝堯族的陶唐人祀為參星。由此看來,帝堯明顯是帝嚳之後,並繼承了帝嚳的皇位。在神話傳說中,帝嚳生而神奇,一生下來就自己說出了自己的名字,春夏時乘龍而行。他的妻子行走時也足不踏地,而是乘風駕雲。而且,她往往在夢中吞食太陽,夢一次即生一個小孩,她總共夢過八次,因而生有八子,皆神智英明,被稱為“八神”。帝嚳身為黃帝的曾孫,十五歲佐顓頊,三十歲時,當帝顓頊駕崩後他就繼之為帝(《史記·五帝本紀》)。他曾平定共工之亂,並多次征討侵犯邊境之敵。《搜神記》載,帝嚳因抵禦北方侵邊的犬戎之敵而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了一個殺敵有功的神犬“盤瓠”,此神犬後至南方山中,與公主共同繁衍後代。在我國南方苗、瑤、佘、壯、侗、仡佬等族的神話傳說中,盤瓠即被奉為他們的先祖,如苗族神話《苗族祖先的兩種傳說》,瑤族神話《盤王的傳說》、佘族神話《盤瓠》、仡佬族神話《十兄弟》等。

黃帝的另一子昌意則直接與華夏族有關。《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娶雷祖為妻,生子昌意。昌意降處若水(即今四川西部雅礱江),生韓流,韓流是一個人臉豬嘴、麟身豬腳的神祇,娶淖子曰阿女為妻,生下顓頊(即高陽氏)。顓頊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一位具有無比神性的天神,傳說他母親女樞因“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宮”,從而生下黑帝顓頊。從這則神話即可知帝顓頊乃天神下凡。其狀半體為人,半體為魚,頭載幹戈,雙眉相連,腦袋寬闊如渠。他有一柄曳影劍,能騰空飛起,不管刺向哪方,無不克敵製勝,此劍不用時則在劍匣裏猶如龍虎似地呼嘯(《拾遺記》)。顓頊還能死而複生(《山海經·大荒西經》),役使百神,操縱百氣,呼喚雷電。他不僅領導人民抵禦外族入侵,討伐那些違道亂徒,治理天下,使人們安居樂業,還安排天地時序,調整陰陽,製定曆法,創《六莖》之曲,引得飛鳥遊魚都來傾聽。顓頊不僅自身出生奇異,神力無邊。

顓頊除老童這支族脈外,還有更著名的兩支族源。《世本》載:“顓頊生窮蟬,六世生舜”。其中,句芒是中國傳統四方神中著名的東方之神,即司管生命的木神,他鳥身人麵,手執圓規,有賜壽延年、降福消災之能。

而舜則是中國古史帝係中較之堯更具神性的帝王,在上古有關帝王的神話傳說中,帝舜的故事不亞於他的先祖顓頊。在黃帝二子玄囂和昌意兩支族脈中,王位常互換,玄囂的後裔帝嚳曾從昌意的後裔顓頊那裏繼承了王位,而堯接帝嚳後,又把王位主動禪讓給顓頊的後裔舜。《國語·魯語》載:“殷人帝舜而祖契”,很明顯,舜為商人所祭祀、崇拜的神祇,其形體為重明鳥,別號“重華”。《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燭光”,二女之神光能把方圓百裏的地方都照亮。這種神光真可與日月之光相媲美。由此,有些學者認為帝舜即《山海經》中記載的東方殷民族祭祀的天神帝俊,因為帝俊有兩個妻子,一個名羲和,生有十個太陽;一個名常羲,生有十二個月亮。其日、月之光明顯與宵明、燭光暗合。古史傳說帝舜德才兼備,是位身強力壯、技藝超群的有名獵手,因此稱為虞舜。他以其德才使上古那些野外的大象都得以馴服,因此,當他南巡不幸死於蒼悟,竟有象群常來墓地為之耕耘(《帝王世紀》)。更為感人的是,傳說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曾嫁給帝舜為妻,當舜去世後,二女追之不及,趕往南方,相互慟哭,灑下的淚水沾在竹子上,使之成為斑竹。二妃也隨之死去,葬於湘山,稱為湘夫人(《述異記》)。

顓頊的後代不僅有帝舜這樣的聖明賢德之君,更有創下華夏千古基業的鯀禹父子。在上古帝係神話傳說中,“顓頊生鯀”(《世本》),其形為白馬。鯀是中國上古時期領導人民與洪水鬥爭的英雄,他為人正直,性格剛毅,忠心耿耿為民辦事。然而鯀采用古老的築堤防堵的辦法去治理洪水,九年過去了,不見成效,無奈,他隻得擅自偷竊天帝息壤來堵塞洪水,從而觸犯天命,被天帝派火神祝融將其殺死。然而,鯀死後,其屍體三年不腐爛,用吳刀將其腹剖開,生出一條黃龍,即大禹(《山海經·海內經》)。鯀之魂亦化為三足鱉(《史記·夏本紀正義》)。禹繼承父業,重新挑起治洪大業,但他改變了其父鯀的治洪方法,采取了整治和疏通河道的方法,疏導九河,打通三江,使洪水不再四處為害,而是順流入海,人民從此安居樂業。他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後成為大地之神。

中國神譜通常有“三皇五帝”一說,通常是指天地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與女媧和黃帝、顓頊、帝俊、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