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條密碼助出逃
那是1940年春天,美國太平洋艦隊從加利福尼亞海岸的基地轉移到珍珠港,以達到威脅日本,保住西方在亞洲的殖民地的目的。但野心更大的日本殖民主義者並沒有因美國的威脅而退卻。1941年12月7日拂曉,當太平洋艦隊的8艘戰列艦和眾多的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輔助艦以及岸基飛機還在沉睡中時,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2000餘名士兵、188架飛機和包括兩艘戰列艦在內的眾戰艦的毀滅引爆了太平洋戰爭。在美特混支援艦隊由於加油而錯過了迎擊日軍的時機後,日軍像餓狼一樣,撲入羊群,一路攻殺。日軍攻進新加坡以後,有位高姓浙江人來不及逃出,隻好到處躲藏。聽說平時所認識的一些熟人紛紛被捕,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度日如年。
一天,高姓商人來到街上觀察形勢,尋找逃脫的機會,見日本人控製得非常嚴密,他們不僅加緊檢查郵電,就連電線杆上的一些招貼都不輕易放過。新加坡本是一個南天重鎮,國際商港,日本人又是初來此地,人地生疏,局勢吃緊就不足奇怪。見此情景,高姓商人不禁心灰意冷,折頭回返。正當他準備進入家門時,突聽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他不禁一驚,折身向另外一個方向快步走去。走著走著一抬頭,隻見前麵站著一個日本人正衝著自己微笑,沒等姓高的回過神來,那人上前一把抓住他,拉著就走,他兩眼一閉,心想:完了,必死無疑。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高某感覺沒有動靜了,一睜眼,仔細一瞧不禁高興得跳了起來,原來此人乃高某的莫逆之交徐某。徐是個日本留學生,現正在傀儡機構裏做事。此人博覽群書足智多謀,人稱“小諸葛”。
徐某是個愛國青年,經常利用工作之便尋找機會,拯救一些抗日救國的華裔與外籍人士。當下便許諾幫老高脫離虎口。
經過幾次見麵,徐某與老高商定躲在貨船或乘坐小漁舟渡海脫逃。為了安全起見,徐某與老高精心設計了一種局外人不得而知的通信“密碼”。
一天淩晨,老高收到了一張條子,上麵寫著:“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南無瞿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阿彌陀佛無阿彌佛佛彌佛無阿彌陀佛陀佛南彌佛阿佛佛陀佛南阿佛佛南陀佛南無彌佛阿彌陀佛無阿彌陀佛南無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阿佛無阿彌陀佛佛南彌陀佛南阿陀佛無阿彌陀佛陀佛南阿佛南彌佛陀佛南無陀佛”。
老高一見如獲至寶。匆匆忙忙地拿起一張廢紙,在上麵比畫了一下,便懂得了這張紙條的真正含義,然後按照徐某發來的緊急指令,於9點30分到達海邊,果然在那裏發現了一隻停泊的小船,就毫不遲疑地上了船,經蘇門答臘輾轉回到中國大陸,逃脫了日軍的魔爪。
據說日軍也曾看到過這張小條子的,起先他們也有點疑心,但在經過反複研究之後,認為那隻不過是佛教徒使用的一些勸人為善的咒語而已!
其實,這是一種經過精心設計的密碼係統。下麵,我們就來講一講它的讀法。首先,紙條上最上麵兩段是過去七佛的名號與賢劫四佛的法號,他們與佛教大乘經典裏而所記載的完全相同,用意完全是為迷惑敵人,這真是設計者高明的地方。真正重要的信息是從“本師釋迦牟尼佛”後麵才開始的。第一個重大問題是:沒有任何標點符號,怎樣把它讀斷?如果讀不斷的話,那就根本談不上破譯了。按照徐某的事先指示,老高知道,每遇到一個“佛”字,就表明是一個“休止符”。於是,上麵這段重要信息,經過這樣的“分解”處理之後,就成為:
“無阿彌陀佛、無阿彌佛、佛、彌佛、無阿彌陀佛、陀佛、南彌佛、阿佛、佛、陀佛、南阿佛、佛、南陀佛、南無彌佛、阿彌陀佛、無阿彌陀佛、南無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阿佛、無阿彌陀佛、佛、南彌陀佛、南阿陀佛、無阿彌陀佛、陀佛、南阿佛、南彌佛、陀佛、南無陀佛”。
下麵一個決定性步驟是,把“南無阿彌陀佛”與數學上的二進位記數製建立起一種“一一對應”關係。講得通俗一點,請你準備一些小紙頭,按照上麵的次序,自左至右地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現在,凡是徐某那張紙條上有的東西,你就在相應的地方,下麵打上一個“×”的記號,沒有的就不打“×”。接著,把打“×”的地方看做是“1”,不打“×”的地方看做是“0”。
例如:(南)無阿彌陀佛就相當於二進位記數製中的011111,也就是普通十進位裏的31。
按此辦法,繼續做下去,就不難得出以下的字母對照表,亦即破譯時所應遵循的工作清單:
真實字符十進製代碼二進製代碼密碼本文單詞空白1000001佛句子空白63111111南無阿彌陀佛a3000011陀佛b5000101彌佛d9001001阿佛m27011011無阿陀佛n29011101無阿彌佛字母o與數字031011111無阿彌陀佛r37100101南彌佛s39100111南彌陀佛t41101001南阿佛u43101011南阿陀佛315001111阿彌陀佛935100011南陀佛。(句點)51110011南無陀佛:(冒號)53110101南無彌佛這裏應當說明一下,為什麼密碼要用英文來編製呢?因為當時還沒有拚音字母,若使用漢字,單是《康熙字典》裏就有4萬多個,即使常用的漢字,也有七八千個之多。這就給編碼、譯碼帶來極大的困難。此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從“南無阿彌陀佛”到英文字母a、b、c、d……其間相差十萬八千裏,有誰會猜到其中的奧妙?
經過一番破譯,真正的信息就暴露出來了:
“ONBORADAT9:30TOSUMATRA”
老高一看,馬上懂得它的中文意思是:
“9點30分準時上船逃往蘇門答臘”。
他當即依計行事,轉移到安全地帶,繼續與日軍作殊死的鬥爭去了。
密碼的“加與減”
山本之死給日本海軍帶來了巨大的震動,特別是他的屬下,均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聯合艦隊司令部和駐守拉巴爾的東南方麵艦隊的指揮官們,從極度的悲痛中剛剛恢複鎮靜,便首先懷疑到:山本之死是不是因為密碼電報被破譯而造成的呢?
在戰爭中,人們往往用密碼來傳遞情報和信息。為了使密碼不易被別人識破,有時情報員都相應地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正整數,並且在密碼的結尾寫上處理的方法(或用其他方法)通知密碼的接收者。接收者在收到密碼後先將它還原,然後再譯。在破譯別國的密碼方麵,美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從陸軍設立“黑室”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是,日本這時所使用的密碼,也不像當初召開華盛頓裁軍會議那時那樣簡單了。這時所使用的是有複雜亂數表和保密可靠程度很高的機械密碼。盡管這樣,在日美兩國間關係越來越惡化的當時,外務省還是擔心,怕同駐外日本使館聯係所使用的密碼被他國破譯。
因此,外務省決定,讓駐主要國家的日本使館使用海軍研製的叫做“九七式電報印字機”的新型密碼機。
這種密碼,比過去使用的機械密碼、海軍的“呂密碼”和“波密碼”等保密程度更高。因此,海軍采用的是被稱作“海軍J密碼”的“九七式日文印字機”,而外務省所采用的是“九七式歐文印字機”。前者用日文片假名密碼,而後者用羅馬字密碼。
在以羅馬字字母表為序排列而成的分上下兩冊的密碼書中,假如“日本”這個詞,被編成“KXLL”這樣的密碼文字,將它輸入印字機中,由於印字機中電子元件排列方式不斷變化,雖然每次會排列出新的各不相同的羅馬字字組來(即所謂二次密碼化)。這種印字機的體積,約有舊式安德日德牌印字機兩個大那麼。如果有人打開印字機蓋偷看的話,裏麵的電子元件就會自動彈射出來的。
要發的電文中,如果需要五次出“日本”這個詞的話,那麼,與“日本”這個詞相對應的密碼文字“KXLL”,不經印字機重新編排,自然就要重複出現五次,這在密碼文字中就叫“重複”。在一份密碼電子中,某個相同的密碼重複出現五次的話,就有被破譯的可能。而在“九七式電報印字機”中,經二次密碼化了的電文,“重複”出現相同密碼的概率僅為兩億分之一。
這種印字機,與當今世界上先進的計算機當然是無法相比的。但是,就當時的破譯技術水平來說,日本的專家們認為,是不可能被破譯的。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美國的密譯機構卻把它破譯了。
那麼,究竟是怎樣被破譯的呢?直到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人知其詳情。據風聞:當時美國動員了數百名密碼破譯專家,而且使用了那時最先進的電子管式電子計算機,負責破譯的領導人,由於費神過度,在破譯完之後,竟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臥榻不起,後來還獲得了十萬美元的賞金。直到1967年,美國人出版了《密碼破譯專家》,才大體上解開了人們疑惑多年之謎。
據該書所載,破譯日本“九七式歐文印字機”外交密碼的那個最主要的人叫威廉·弗利德曼,為此,他曾榮立了一等功。
美國陸軍設立的“黑室”,1921年在當時國務卿史汀生“君子不偷讀他人之書信”的建議下,曾一度被解散,但不久後,又以SIS———密碼情報機關———的名義再度恢複。弗利德曼參與了該機構的恢複工作,成為第二個哈巴德·雅德裏。
美國把日本外務省所使用的“九七式歐文印字機”的密碼稱為“紫色密碼”。在破譯該密碼的過程中,運用了高深的現代數學,並采用了各種有效的破譯手段。據說,他們經約一年半“嘔心瀝血”的奮鬥,最後,終於在1940年8月,在隻用鉛筆和紙的情況下,以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成功地製成了“九七式歐文印字機”的仿製品一號。使用紫色密碼的“九七式歐文印字機”的仿製品第一號出現一年後,也就是爆發戰爭的那年夏天,美國用這種密碼機,幾乎破譯了日本重要的外交密碼電報。
但更多的是通過破譯對方的無線電通信或密碼電報來獲取信息的。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對阿聯發動了突然襲擊,並取得了勝利。以色列軍隊之所以能以劣勢打敗處於優勢的阿聯軍隊,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握和利用了阿軍的重要情報。以色列利用阿軍通信密碼,指揮孔蒂拉的阿拉重炮部隊向自己的軍隊開炮,向援送彈藥和汽油的車隊發送假命令,使車隊誤入阿自己的地雷區。由於命令來自四麵八方,使阿方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隻好按兵不動,被動挨打,最後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有名的第三次中東戰爭。
在這次戰爭結束後的6年多時間裏,阿拉伯為收複失地,一洗當年恥辱,秘密地進行全麵的戰爭準備。從1970年開始,他們對西奈半島以軍“防禦體係”進行全麵偵察;截聽以軍的無線電通信,破譯其密碼電報,獲取了大量情報。經過長期而周密的準備,埃、敘軍隊於1973年10月6日,乘猶太人過“贖罪節”
的時機,在西、北兩線同時向以色列軍隊發動進攻。10月7日,當“巴列夫防線”被埃軍突破,以軍第一線部隊的反擊作戰連遭挫折之後,以軍統帥部便給190裝甲旅旅長亞古裏拍發了一份十萬火急的密碼電報。埃軍截獲並破譯了這份密碼電報,電報的內容是讓亞古裏率領裝甲旅迅速趕到菲爾丹,向運行軍第二軍團反擊,阻止運行軍攻勢。埃軍總參謀部得到情報後,由於擔心重蹈上次戰爭慘敗的覆轍,不敢貿然下決心。第二天,埃軍又接連破譯了以軍幾份密碼電報,證明了190旅的動向確鑿無疑,埃軍最高指揮部終於做出中途伏擊敵軍的決定。下午,當190旅的120輛美製M-60坦克全部進入埃軍的伏擊圈時,埃軍步兵、炮兵、裝甲兵緊密配合,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隻用了十幾分鍾,以軍的坦克就全部被擊毀或繳獲,旅長亞古裏還來不及指揮部隊突圍,就乖乖地當了埃軍的俘虜。
並不是所有的密碼都是能夠破譯的,如曆史上就曾有過曆經三個世紀才破譯的密碼。
那是1598年,法國亨利四世同西班牙簽訂了和約。這對英國的政策是一個嚴重打擊。英國和荷蘭的間諜試圖刺探在威爾文簽訂的和約的條款,但卻徒勞無功,因為這些條款是極端保密的。然而,威尼斯大使康塔裏尼卻取得了較大收獲。他收買了一家小酒店的老板,引誘攜帶和約原件的西班牙信使在這家小店過夜。西班牙信使當夜被一種藥酒醉倒,和約原文被複製下來。竊取文件的手法並不簡便。文件須得從焊好封口的一個金屬圓筒裏拿出來。金屬焊接處烙有印章,不弄壞這個印章就取不出來。另外,圓筒是裝在一隻密封的袋子裏,袋底上裝有一根鏈條,信使把這根鏈條盤在自己身上。總之,花了許多工夫才取出文件,複製成功,又將原件按原來的樣子封好,假印章做得非常逼真,信使到達馬德裏,沒有人發現破綻。康塔裏尼滿懷喜悅地把和約的複製本送往威尼斯。在瑪利·都鐸執政年代,威尼斯駐英大使米凱爾所用的密碼,經過三個世紀以後,即到1868年才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