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名詞(2)(1 / 3)

一般來說,這種信息非對稱信主要引發兩種後果,一是逆向選擇,它是簽約或者成交之前的信息不對稱所引致的逆向選擇,一般來說,市場機製總是使好的東西被選擇出來,優質的客戶由於其項目好總是可以通過支付更高的利率取得貸款,在信息對稱時,通過對質量好的商品給予更高的價格,那麼他的生產就會受到激勵。如果你分不清而支付一個折中價格那麼實際上是對差的商品的激勵增強,而對好的商品激勵減弱,這就使市場機製失效,市場的這種功能可能適得其反,差的商品總是將好的商品驅逐出市場。當然,對逆向選擇效應可以有一些補救辦法,但這些也不完全都是一種次優的選擇。另外是在簽約之後由於行動無法考證而造成的道德風險。一般來說,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本來能夠增進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的項目無法實現。而為了防範道德風險而設計的契約往往隻是一種次優的選擇,激勵相容合約實際上提供的是部分保險,對風險厭惡的投保人來說其福利相對於完全保險來說是一種降低。

在1967年以前,經濟學家還不能夠恰當地處理這一問題,因為當一個行為人不知道對手的情況時,競爭規則是沒有定義的。海薩尼通過引入一個虛擬的行為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動決定特征,行為人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對手不知道,即行為人具有私人信息;這樣,不完全信息可以轉換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來處理,這就是著名的“海薩尼轉換”。通過轉換可以找到非對稱信息下的均衡點,即存在貝葉斯均衡。澤爾騰、克瑞普斯和威爾遜、弗得伯格和蒂羅爾等對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逆向選擇”是什麼意思?

“逆向選擇”在經濟學中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的定義之一是指由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會出現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這就叫“逆向選擇”。

“資源配置”是指什麼?

在經濟學中,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廣義資源是指經濟資源或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可以說,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任何社會,人的需求作為一種欲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求的資源確實有限的,因此,資源具有稀缺性。

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資源配置即在一定的範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

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何謂“絕對過剩”、“相對過剩”?

“絕對過剩”和“相對過剩”是兩個相關的概念。

絕對過剩是指,社會生產出來的東西,在讓所有需要它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滿足之後,還有所剩餘。

相對過剩是指該種商品的過剩是相對於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而言的,是相對於人們的購買能力的過剩。也就是說,社會的供給超過了具有購買能力的人的需求。而與此同時,還存在許多買不起該種商品的人。

事實上,絕對過剩是以社會生產力的極度發展為基礎的,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而相對過剩則是時常出現的事情。無論是國外的許多發達國家,還是在我國國內的一些地區,都存在相對過剩的現象。並且相對過剩的發生在一個行業內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對過剩的商品,從廠商的長遠經濟利益來說,是不適合免費發送給那些沒有購買力的人群的。

什麼是“激勵”?

所謂激勵,就是組織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範和懲罰性措施,借助信息溝通,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有效的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係統活動。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幾方麵的內容:

1.激勵的出發點是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即通過係統的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來滿足企業員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

2.科學的激勵工作需要獎勵和懲罰並舉,既要對員工表現出來的符合企業期望的行為進行獎勵,又要對不符合員工期望的行為進行懲罰。